“双体系”模式与培养突出“实践型”旅游管理人才探索——以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0-01-01刘红纪妍
刘红 纪妍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4)
旅游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虽然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但到目前为止,针对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还没有成型。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追随着传统的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即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教学与实际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旅游高等教育体系,突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是旅游高等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1 高等旅游管理教学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旅游企业的人才理念来看,旅游行业是经验性服务行业,讲究人才的适应性,这是用人的基本准则。旅游企业人才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适应旅游行业的特殊要求;二是适应特定旅游企业的管理风格与要求;三是适应特定岗位的任职要求。如果不能适应这些要求,即使理论功底再扎实的高学历人才,也难以被企业所认同。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属于从服务员做起的经营管理人才,在旅游企业职务的升迁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服务操作层→基层管理层→中高管理层→决策层,大学阶段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突出实践性教学,可以缩短服务操作层的时间,从而加速进入管理层的时间。
2 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2.1 国外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
国外旅游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就旅游学科专门设系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目前仅美国综合性大学中设置旅游系的就有200余所。各国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太相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一般根据各自旅游发展的实际不断调整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主要设置有饭店与餐饮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交通管理专业,旅游地管理是旅游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更为细化,如英国萨里大学,其旅游管理系的研究专业主要包括旅游学、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行政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国际饭店管理等。国外旅游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应用性,强调教学、研究与实际相结合。
2.2 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
目前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即使旅游高校有教学实习计划,由于企业的不合作,往往只能摆在纸上,难以落实。目前,我国饭店接受大学生实习的时间要求至少在6个月,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实习计划一般在3个月左右。
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3 建立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双体系”的教学体系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现在许多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般是以“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定位的,这要求培养的人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型、复合型的人才。建立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双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1 旅游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原则,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和拓宽专业领域。要求学生获得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及身体素质,课程体系设计上既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同时注重学科性、专业性、个性化的要求,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平台,搭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构建模块,整合选修课课程群,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课程体系,确保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的落实。教学学分呈现依次递减的基本态势,形成了理论教学的“金字塔结构”,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
3.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
按照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2010版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重视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设置2周的旅游企业管理综合性业务训练;设置2周的新技术专题,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开设酒店收益管理、服务供应链管理2门科研促进教学的专业选修课程,把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体会及学科前沿动态等传授给学生;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利用第六学期的第一个短学期组织集中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为期24个月的酒店、旅行社的顶岗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校内综合活动和校外实习相结合进行;行业基本技能--导游技能、饭店服务技能、礼仪训练等--随课程教学进行训练;行业基本素质--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学全程进行培养;对于应具备的行业基本素质,在教学计划中得到充分体现,英语和计算机及其运用能力是行业要求的最基本的素质。
“双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体系并非是独立的,而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整个教学链中的不同的环节。
4 实施旅游管理专业“双体系”培养的保障措施
将“务实”和“务虚”结合起来,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务实”指的是讲技巧、方法,严格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培养,“务虚”指的是按照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规律安排教学计划,既是职业教育也是专业教育。只有将“务实”和“务虚”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适用性的高级人才。
加强实验室建设,保证技能性课程的训练。在原有的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酒店管理实验室、旅游商品及食品营养实验室,以及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是为基本技能训练提供模拟场所,突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性环节可以达到学中练、练中学的效果,主要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有: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
组织各种大型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现在的教学计划中体现的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环节有毕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现场教学等内容,但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单靠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上的安排,还不能达到实战训练的目的,应该有教学计划上不能反映的各种大型活动作为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课外定期举行鸡尾酒晚会、导游大赛、为社会一些重大活动服务等与专业有关的大型活动,才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有。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人才质量观是丰富多样的,我校通过建立“双金字塔”结构的培养方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通过与旅游企业的产学研结合,才能培养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知识面宽、沟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踏实肯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吴必虎 黎筱筱,中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报告,2005,8.
[2]辽宁科技大学修订本科专业2010版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2010,3.
[3]《中国旅游报》编辑部.试论中国高等旅游教育[N].中国旅游报,2008-10-11.
[4]陈志学,余昌国.我国旅游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M].旅游调研,2007,(5).
[5]杜江.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改革与发展[A].中国旅游教育高峰论坛[C].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