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

2010-01-01杨克丰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考试

杨克丰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杭州 310053)

高等医学院校考试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评价手段,也是检验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评价段。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医学类高校也随之迅速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各个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此外由于近几年卫生政策的大幅调整,整个医学教育的模式也随之调整。因此医学高等院校的考试改革显得非常重要。考试的目的一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二是要与社会接轨,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期许。笔者就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当前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深化考试改革、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考试改革是医学院校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医学考试作为评估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综合努力的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又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次,考试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第三,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各个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

2 目前医学院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学院校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之中,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到逐步树立的素质教育观。考试亦由单一的知识继承性考试逐步转向知识、能力、技能、素质并重的考核,考试方式经过多次改革尝试开始由闭卷笔试一统天下逐步转向多样化。

2.2 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考核采取以总结性考试为主,即主要以期末集中考试形式的成绩为标尺,评价和区分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高低(合格或不合格),其他如检测性、诊断性、形成性等考试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而且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考试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大部分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察点代表性差,对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就笔试题型而言,局限性更加明显,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论述题等是最常见笔试题型。

2.3 考试管理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各高校有关课程考试的管理随意性较大,即使制定了一些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诸多原因执行力度亦差,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从而导致有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和实施。在多数情况下是,教什么、考什么与怎么考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教研室、院系、职能部门很少过问,更不用说“考教分离,考改分离”的有效实施。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评价考试管理工作的优劣。

3 促进医学院校考试改革,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3.1 转变医学院校课程考试观念

首先,要转变对考试目的的认识。现今的医学院校考试严格地说只是一种教育测量的工具,考试应不仅可以测量学生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全面评价和改进教学质量。其次,应转变对考试主体的认识。一般认为,医学考试似乎只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但医学考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衡量与评价学生社会化状况的工具之一,是社会、医院、实习单位、家庭和学校的多重互动。第三,应转变对考试过程的认识。应使考试自身灵活化,全面反映、教材变化、学科发展进展、课堂、实验实训、实习及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让教师和学生把考试当作一个贯穿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来对待,让考试的评价机制更加客观公正,使考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棒作用。

第四,应转变对考试内容和方式的认识。医学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是素质的一部分,若考试仅限制在对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检测范围之内,就无法达到全面测评个人素质的目的。

3.2 医学院校考试改革的措施

改革考试内容。就医学院校来说,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应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医学类考试内容的改革关键在于考试内容结构的改革,使其具有整体性特点,辩证地处理知识点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关系,使部分与整体达到统一。在考试具体内容的安排方面要充分体现全面性和基础性,加重对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表达及临床操作等的考核内容。同时,应通过平衡理论考试和实践性考试,引导学生理解、批判地学习,并能灵活地运用其所学。使通过考试的学生能迅速的在工作岗位学以致用。

完善考试安排。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课程考试都安排在一个学期期末或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这种考试方法大大削弱了考试在教学中的反馈作用,既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因此,按照“形成性考试与总结、鉴定性考试并重,重视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过程质量检测和终结质量证明的保证作用,积极探索考试方法多样化”的原则,进行全学程各类考试的总体设计,制订各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各门课程过程考试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考试制度,力求每个专业各门课程考试类型的整体优化。

完善考试形式。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和制订医学类院校考评体系,以及考试标准。对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加以规范,科学制订各门课程的考试办法。其次,要做好“考教分离,考改分离”的工作。做好试题库建设的工作,并且积极的探索考试模式的改革,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模式。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校内教学的改革,真正做到以考试为指挥棒来知道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三,正确评价考试结果。评分的根本原则是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除要求出题人员在考前定出评分标准外,在评卷时教师也应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给分。此外,还应抓试卷质量分析检查,在自查基础上组织专家检查,验收考试结果。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发现及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四,作好考务管理工作,加强考风建设。医学考试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需要完成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专门的考试管理机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足够的专职人员。建立专门的考试机构,制定、完善各项有关制度、职责、工作程序,根据未来医学形式发展趋势,搞好考试组织管理系统的基本建设,逐步建立一支能适应未来考试需要的专业化、高素质的考试管理队伍。考务管理工作是极其复杂而又细微的工作,从试题命题、试卷评审、考场管理到成绩登录和分析等诸多工作都要及时地逐项完成,而某一环节的疏漏都将失去对教学质量的正确反馈,也就失去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公允。

[1]郑天虹.深化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2-34.

[2]邹红.高校考试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毗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3l一 34.

[3]凌玉.浅谈21世纪医学考试考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学考试中心(南宁530021).医生文选2006年7月第25卷第4期.

[4]景汇泉,张颖,郭永松,韩倩,孙宝志.医学考试评价的研究进展.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考试
医学的进步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