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0-01-01康宁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市场经济会计信息

康宁

(黑龙江省宏源电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

1.1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备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备程度是指形成和维持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机制的完善程度,这一机制的要素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教育等。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我国仅有适用于注册会计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而无适用于其他会计人员的具体职业道德准则,一些职业道德要求只是散见于各有关的法规和制度中,会计正常教育和继续教育尚无足够的职业道德内容,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1.2 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影响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利益格局也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受到削弱。会计领域同其他领域一样遇到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困惑,物质利益原则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些会计人员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由于缺少社会道德的强有力的引导,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做人的基本原则发生了变化,为了追求自身、小团体利益,不顾他人及社会公众利益,不择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丧失了会计职业道德。

1.3 缺乏良好的会计从业环境

会计人员的工作不仅在会计领域,更在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有些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人员“熟悉各种税法和服务技巧,能够为企业谋取最大的利益”;还有一些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一旦违反他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的困境;同时维护会计人员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又不健全,会计人员没有良好的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1.4 对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表面上看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只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教育,在会计学原理等会计基础课程中没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会计后续教育中,只注重新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教育,而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财经法纪等方面的教育。

1.5 会计法律和体制不够完善

现行《会计法》中虽然明确了会计违法行为的相关法律责任及应追究的刑事责任,但对会计违法人员所应承担的法律制裁处罚力度不够,并且难以量化。当会计造假行为败露以后,司法介入欠缺,对会计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他们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权责界限不清使内部人控现象严重。现行会计机构的设置和领导体制还不完全具备会计人员监督治理者当局所必需的独立性,而且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同样不具备独立性,因此难以对企业以及企业领导进行有效监督。

2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难以涵盖和替代的。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一些人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观念产生偏差。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 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为消除会计职业道德堪忧的现状,必须在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其要求,有针对性地逐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及崇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意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和对策:

3.1 确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职业道德概念——对职业道德基本原理的理论概括;行为守则——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和具体标准;职业道德细则——具体说明行为守则在特定情况下地运用。具体来讲,就是制定针对会计组织体制改革的规定。首先,从根本上杜绝单位领导者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使会计人员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可以独立执业,这是会计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提供信息的前提。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包括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各种法律、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利于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否失范提供法律依据。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及约束力,这样才能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

3.2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

会计信息失真大多是领导人员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进行的。因此,对于会计信息失真,要强化政府监管检查力度,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检查,实行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借助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大监管力度等,对单位领导人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产生外在压力,减少会计报表的虚假。会计监督机制是对会计核算和治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的检查,便于及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确保会计核算和会计治理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只有完善内、外部机制,才能不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才能有效地防治会计造假行为地发生,保证经济活动地正常运行。

3.3 优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历史和现实都证实,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求老实守信,越要有强有力的道德规范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和培训,坚持不懈地在会计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把法制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之中,使老实守信、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3.4 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一是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制定法规加以规范,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尤其要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加大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迫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会计秩序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就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对会计人员制造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果断维护国家法律尊严。

职业道德是一个职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它对职业者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法规的约束。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如果会计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将,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失去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常之重要。我们只要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职业道德,那么会计职业道德将会走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更高的会计职业道德境界,造就出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1]李文华.浅议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河北煤炭,2009-06-25

[2]刘玉梅.论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26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市场经济会计信息
市场经济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