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0-01-01林玉杰
林玉杰
(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水来自大自然,水是生命之源。近水亲水是人类天性的反映,她带来动的喧嚣、静的平和,还有韵致无穷的倒影。水是风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植物、动物和野外生灵提供生存之地。水是所有景观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
1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
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
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人为善;水至量必平,最“公正”。不同的水体构筑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水态;以水环绕建筑物可产生“流水周于舍下”的水乡情趣;亭榭浮于水面,恍若神阁仙境;建筑小品、雕塑立于水中,便可移情寄性;水在流动中,与山石、河岸、塘堤产生摩擦,发出各种声音。“山石有清音”是悦耳的美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气势磅礴。水声,增添了天然韵律与节奏,显示空间的乐感美。总之,水是构成园林景观、增添园林美景的重要因素。
2 水体的动态特征
水是园林中最具动态特征的元素。水的外在特性是随着水体容器的特征如坡度、形状以及外部环境因素而变化的,所以,水具有高度可塑性,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变化,使设计产生许多趣味性。
在水景的设计中,形、声、色是三大要素,三者都具有很明确的动态特征。
2.1 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
2.1.1 水形的可塑性。“水随器而成其形”。水无常形,形态可由容器的形状造就或喷射成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和处理容水之器或喷水的喷嘴形式来间接塑造水体形象。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现代水景设计中的水幕电影和灯光喷泉也是此类设计的延续。
2.1.2 水形的可变性。重力使水从高处向低处不停地流动。根据水的流动状态,分为动水和静水两种。动水最能体现水的特征,如:瀑布、喷泉等激烈程度状态的水体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静水如湖泊、水塘则比较平静舒缓,往往给人带来安详平和、宁静致远的心情和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同样有动态和静态之分。静态取“自然随意”之感,塑造出湖、池、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水平如镜的水面,倒映出周围的湖光山色,呈现出扑朔迷离之美。
2.2 水,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轰鸣的爆布、咆哮的海浪,只要处于运动状态,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它所创造出的奇妙的意境往往能引发人们不尽的想象。特别是在当今喧闹的城市中,水声能弱化各种噪音,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新愉悦的声感世界。
中国园林理水擅长利用水声造景。正如“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使人感到平和舒畅;而“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则使人感到情绪激昂。
2.3 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本是无色的,但自然界中的水色丰富,这是因为水面反映着周围的景物色彩,并随着景物色彩的变化而变化。水的倒影和反射会使水景发生戏剧性变化。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使园林变得宽广而深远。
3 园林水景的设计要求
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满足功能性要求。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二是满足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一个好的水景作品,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达到与整体景观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越来越受到景观设计师的重视,各种形式的水池在小区环境营造中成了不可缺少的元素,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水景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安全性:一般来说景观水体设计水深不能超过40cm,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局部需加深的应设防护设施,如分隔式绿化、假山、石景或造型较为自然的栏杆等。泳池尽量做到封闭,设一出入口控制人进出。
3.2 水质净化:对于小型水池,应设水质净化系统,使水循环利用。对于大型水池,可多植水生植物(荷、莲、水藻、水浮莲、风车草、芦苇、落羽杉等),适当养殖观赏鱼,形成自身净化功能。
3.3 空气净化:在较大的水面或水边密林处设置雾化喷头,飞扬的水雾能形成特殊的景观效果,又起到除尘、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3.4 景观功能:水池造型应与周边环境协调,或规则,或自然,也从俯视、平视、亲身参与三个角度观赏,在场地许可的前提下,应能充分调动人的各种观赏机能:视觉、听觉、触觉(戏水、游水);及利用各种手段亲水:渡船、小桥、亭榭、汀步等等。自然式池岸宜采用天然石材或较粗糙的半成品石材(如大卵石、自然面花岗石),岸边和石缝中配植水边适生植物,形成较为自然的水景景观。
4 总结
从景观园林中的水要素的艺术和理水手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水景以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独特的观赏视角,表现形式多样,巧于变化,易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在古典园林中发挥着物质与精神享受的双重作用,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那在现代景观和园林设计中如何抓住和充分挖掘园林水景的自然特性和文化特性,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更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更有文化内涵,是我们今后在设计过程中要关注的重点。
[1]毛培琳,李雷.水景设计[M].北京:林业出版社.
[2]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林业出版社.
[3]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4]扬杰,谢鲲.景园水体艺术[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