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若干探讨

2010-01-01孟德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7期
关键词:国际会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曲 欣 孟德胜

(1、哈尔滨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2、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1 什么是会计国际化

会计国际化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使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其中会计准则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体现着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证券交易所以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德国奔驰公司到美国上市时,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公司是盈利的,但按照美国的准则就便成了亏损公司。为此世界上很多国家构在认真考虑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在数量上,国际会计准则目前已比较完备,制定了40多项,美国已制定了150多项,而我国只有16项,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只是让投资者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但我国还赋予它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此外差距还表现在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及坏帐准备等方面。

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地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来陆续颁布了16项会计准则并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其中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为实现会计的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

3 中国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还要不要“中国特色”

国际会计化的促动力来自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及贸易,资本市场的全球化。2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会计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加入WTO将为我国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更有力的条件。中国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同时也伴随如财政部、证监会及其他各方面的一场场争论,从这些争论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机构对相应理论的需求,必将刺激相关会计理论的供给。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说,既然大多数人认为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那么保持"中国特色"无疑是必须的。所以我认为我国目前不宜全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原因一是国际会计准则未必完全适应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再者,会计国际化不仅受经济的影响,而且也涉及到政治程序。此外国际资本市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可和国家会计规范是否采纳国际会计准则是不同的事情。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接受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且我国公司在境外上市比重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暂时以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为据,不宜过分超前。

4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建议

4.1 分段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增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

我国还没有决定何时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但正在逐步接近。在国际化进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公司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要求。例如,对于上市公司可以分为海外上市和国内上市,对于海外上市公司可以要求严格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如果其会计实务中经济交易事项与国际惯例所规范的交易事项相同,而且两者所处的环境也相同时,建议积极促进其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甚至直接采用国际惯例规范的相同的会计原则。对于非上市公司和个别报表提供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权。提高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水平,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只就中外会计准则的差异分项处理,这就无法有逻辑的发展一套在原则上连贯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当前,中国尚未对许多会计问题发布具体准则,如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要加强这方面准则的制定工作;同时在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算、债务准备的计量、利润分配方案等方面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还存在差异,应及时修改,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保持一致。

4.2 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帐,会计准则是就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的不同情况,规定如何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还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4.3 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促进信息公开

对于上市公司应建立会计信息全面公开制度,对于我国的非上市公司而言,应加大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如根据需要适当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某些项目具体化;扩大附表和附注的信息容纳量;增加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缩短信息公布期限。

4.4 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人员培训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4.5 加强报告审计员的独立性和审计的监管作用

报告审计员所具有的独立性,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关键作用。我国目前企业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层出不穷,加强审计的独立性显得尤为迫切。所以必须公开独立审计所收取的费用;由审计公司的整个决策层任命报告审计员;审计员定期向管理层和监督层汇报审计的进展情况;为审计公司和委托人之间更换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保护措施;定期更换审计队伍的主要成员等,以此保证审计工作不流于形式,提高审计质量,进而减少舞弊现象。

4.6 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监督机制

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化与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应并举。要真正实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执行标准是一个关键因素。

4.7 正确对待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的特定环境决定了我们要在吸收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还要体现自己的特色。我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还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发育尚未完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等。鉴于此我国推动会计国际化进程仍将是一项艰巨、漫长的任务。

5 综上所述

我国现在已有一整套比较合用的会计规范并在准则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我国,与证券市场的需要相比,国有企业的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不但仍居于主流地位,而且在相当程度上特别是在关联交易操纵方面成为上市公司主要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们在发展会计规范方面既要借鉴、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本着中国国情,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1]记者:杨代金,刘草茵整理.会计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财会信报,2005-05-18.

[2]毕庆华.浅议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9-06-15.

猜你喜欢

国际会计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国际会计职业动态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8年全球调查报告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7年全球调查报告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6年全球调查报告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