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水企业成本构成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原因

2010-01-01王云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7期
关键词:水价供水效益

王云芳

(浙江省嘉兴市嘉源给排水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水,是生命之源,水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和特殊商品,在我国城乡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城乡供水事业具有基础性、社会性、特殊性、垄断性等诸多公益事业特点,企业在以“保证优质供水”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强管理重投入,满足了城乡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但是这种“保本经营”的模式,却使企业逐步深深陷进入不付出的境地,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1供水作为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发展必须较城市整体建设适度超前。近年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供水公司每年都要花巨资用于厂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入。虽然水价多次提升也仅能维持供水的运营成本,难以解决供水业入不敷出的困局。实际上水价从未真正到位,供水企业从未获得合理的回报,长此下去必然严重束缚企业的稳定发展,最终影响城市的建设。商品的成本与利润是衡量其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自来水制水、输水过程产生的运营成本、固定成本内合理利润是水价构成的三个方面。《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城市供水应逐步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容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固定资产成本。计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运营成本”。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水价均几经上调,从水价调整的方式和过程来看。一般由供水企业根据财务核算所得的成本费用增长率和亏损程度、偿还前期供水建设贷款能力以及目前城市供水规划建设的要求等因素,按实际制水成本需要向政府提出提价申请和调价幅度,再由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审核,收集政府部门意见后,召开听证会,由各有关部门人员及市民代表参与论证,最后当地政府作出决定。这个调价程序从表面上看是严密的、符合国家规定的,但在实际操作上大多是政府与供水企业讨价还价、争来争去的持久战,最终以水司不得不作出让步而告终结。所以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水价不能真正满足企业自我循环良性发展的最低利润要求,调价程序也因此欠缺了实际的意义。

2城乡供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单独的企业行为,而是与整个社会活动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影响我国城乡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2.1 企业性质介定模糊

长期以来,供水企业实行的是政企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对集中大量资金投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民卫生健康饮水,促进城市供水事业高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这种体制所引发的弊端日益成为影响供水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由于供水行业的诸多特点,至今在体制上究竟属企业型还是事业型尚无定论。供水企业的定性模糊导致了企业自身缺乏健康发展的动力源和主动性,仅仅是靠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在支撑。

2.2 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与否也就成为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因素。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我国水价普遍偏低,自来水价格调整机制极不灵活,供水企业无权按市场经济规律确定水价,由制水成本不断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倒挂现象十分突出,水费收入已无法满足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的制定也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政府为维护大局稳定,缓解社会压力,往往是以牺牲供水企业效益为代价的。这种不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使老百姓吃“福利水”的观念根深蒂固,水价与价值规律严重背离,导致了供水企业陷入了供水越多,亏损越大的尴尬局面。

2.3 供水成本增长迅速

供水成本增长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之一。除了在制水环节受原水、电费、药剂等涨价因素而带来成本增长外,随着城乡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环保和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乡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管网更新维护改造以及确保水质达标方面都相应加大了投入。

2.4 产销差的构成因素及影响

所谓的供水产销差率,是指供水企业提供给城市输水配水系统的自来水总量与所有用户的用水量总量中收费部分的差值。目前,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普遍偏高,其主要构成因素如下:

2.4.1 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着计量误差。随着城市“一户一表”工程的推行,个人私户水表迅猛增长,供水企业承担了楼内主管、户外管道改造、维护等工作,大幅度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加大了管网漏失率,客观上增加了计量误差。

2.4.2 偷、盗用水。由于人们对水这种特殊商品的认识不足,加上部分用户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在实际用水过程中,普遍存在用户利用机械式水表滴用水现象,日积月累,数量可观。

2.4.3 管网漏损。漏失率一直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漏失率指的是在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本身的结构所引起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和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它损失占所有供水量的比例。据建设部统计,我国供水企业管网平均漏失率为21.5%,不少供水企业甚至超过30%。城乡供水管网年代久远,老化严重,供水设施点多、线长、面广,加之管网更新维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下渗漏隐患多,漏失率易反弹,受资金瓶颈制约,企业每年只能挤出少量资金用于到期管网改建,即使探明地下暗漏,也因为预算过大、“囊中羞涩”而作罢。同时,因单位或个人盲目施工而造成的挖断供水管网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水损十分严重,使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走低。

综上所述,可见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因素是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但是企业自身在观念、管理与服务水平上的相对滞后也是造成企业消耗大、效益低的因素,为摆脱困境,供水企业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在积极寻找对策,想方设法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一是拓展多种经营的路子。近年来针对国有供水企业固有的机制僵化、富余人员多、管理效益低、产品结构单一等弊病,各供水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竞争机制,转换经营观念,实施目标管理,创新科技能力,为解决企业人员过多,负担重的难题,像我县自来水公司确立了“以水为本,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拓展了东营华亚PVC管材总代理业务,设立多维矿泉水门市、自来水管材管件门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部门,安置了富余职工,增加了企业效益。二是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实现节能降耗。严格执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节能降耗等制度。加强职工的服务水平及安全生产教育,在水生产各环节上、安装维修用料上、日常开支费用上都严格把关,努力协调开展各方面工作,维持企业发展。

总而言之,合理有效、科学健全的供水成本是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供水事业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公益事业,是我们大家的共同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配合,只有确保供水企业运转正常,效益稳定,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存条件不断提高,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而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繁荣昌盛和快速发展。

[1]《中国供水节水报》总第1793期

猜你喜欢

水价供水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