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作品传播中的方言

2009-12-31

岁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书面语文艺作品反义词

陈 静

文艺作品中的方言表现形式呈现着增强的趋势,突出地域性的本土化定位、立足底层的平民化叙事、注重异质性的方言化表达、追求愉悦感的喜剧化审美是其艺术特征。方言评书、方言小品、方言影视成为荧屏上一道重要的风景,而方言写作也已成为当代作家与评论家们密切关注的先现象之一。虽然理论界对方言写作的看法还不尽一致,但方言作为文学语言形式所具备的特殊表现能力,已为众多学者、作家所认可。方言积聚了丰富生动的底层民间用语,在生活语言运用和反映民间情感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性,也能创设一个地域色彩浓郁的审美空间,富于文学的艺术表现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方言也随着文艺作品更多地呈现在了受众面前。如早期的通俗记实小说《杨三姐告状》,评剧电影《杨三姐告状》,赵丽蓉的小品,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和《武林外传》中也有河北方言,同时一些河北籍作家如孙犁、铁凝等在作品中也有意识地运用河北方言体现实际方言口语的特点,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

当然方言进入文艺作品后涉及到读者的接受问题。方言是通行于一地的语言,方言进入文学作品,势必给该方言区之外的读者带来一定阅读和接受的障碍。河北方言尽管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但是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上都和普通话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传播实际上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认可,也是地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了解河北方言、研究河北方言的规律一方面是语言本题研究的需要,另一方面对方言传播及文化传播也有重要意义。这里详细分析唐山方言“A儿去咧”这种具有典型方言口语色彩,能体现浓厚域文化特色的句法格式。

“A儿去咧”是唐山方言中的一种特殊格式,这一固定结构的意思是“非常……”,

加深了性质形容词的程度,有时略带夸张的意味,是一种程度补语的表示方法,方言口语色彩突出。这里从三个角度分析这个格式对形容词性词语的制约。

首先,从语法方面看,能进入“A儿去咧”格式的形容词只能是性质形容词而不能是状态形容词。如能说“这家伙糊涂儿去咧”。不能说“这家伙糊里糊涂儿去咧。”这是因为状态形容词“糊里糊涂”本身已经包含了性质的量或程度的意义,而在“A儿去咧”格式中,性质的量或程度的意义由后面的成份体现。除了性质形容词,下面几种词或短语也能进入“A儿去咧”格式。1.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这孩子特别听话,他爷爷喜欢儿去咧。2.由形容词“好”,心理动词“爱”和能愿动词“能”构成的偏正短语。如:(1)这电影好看儿去咧。(2)这活儿他爱干儿去咧。3.少量动宾短语,如:(1)这书有意思儿去咧。(2)这人没出息儿去咧。这三种词语的特点是,都有程度的变化,都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也就是说,都具有与形容词相同的语法特征。当然,能进入“A儿去咧”格式的词语,还是以性质形容词占大多数。

其次,从语义方面看,在构成反义关系的形容词中,有的可以成对进入“A儿去咧”格式,而有的只有其中之一能进入这种格式,它的反义词却被排斥在这一格式之外。反义词双方都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如:“快、慢”,“笨、精”,“早、晚”,“贵、贱”,“冷、热”,“厉害、老实”,“谦虚、骄傲”等等。例:(1)他天天儿来得早儿去咧,一开校门他准第一个进来。(2)他天天儿来得晚儿去咧。(3)今儿菜贵儿去咧。这类反义形容词,它们代表的性质本身并没有矛盾对立关系,而是人们从认识习惯上把它们当成反义词来用,即相对反义词大都是双方都能进入“A儿去咧”这一格式。再如:(1)这屋里喷香水儿了,味儿香儿去咧。(2)这地方臭儿去咧。(3)这姑娘皮肤白儿去咧。(4)这姑娘长得黑儿去咧。反义词只有一方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如“:长、短”,“高、低”,“深、浅”,“多、少”,“远、近”等等,它们代表的性质本身具有矛盾对立关系,即绝对反义词。例:可以说“集上人多儿去咧。”不能说“集上人少儿去咧。”可以说“大楼离这儿远儿去咧。”不能说“大楼离这儿近儿去咧。”

可见,这些词在使用的时候,从使用频率和范围上看具有不平衡性。一般来说“高、贵、粗、长、大……”比“低、贱、细、短、小……”等使用的频率和范围要高要广。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前者是表达“认知的肯定项”的词,后者是表达“认知的否定项”的词,而认知的肯定项的特征比认知的否定项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更值得注意,也就是说“高、贵、粗、长、大……”等的特征都比“低、贱、细、短、小……”等的特征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更值得注意。表达认知否定项的这些词受到限制,常出现在含有比较意义的句子中,如,“他家的房盖得低儿去咧,可没人家的高。” “大师傅给他的菜少儿去咧,没有给你的多。”表达认知肯定项的词,出现的语境没有条件限制,比较自由,所以使用的频率和范围要高要广。

最后,从语用方面看,“A儿去咧”格式是一种口语性极强的语言形式,因此,只有口语词和口语、书面语通用词才能进入这一格式,书面语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比如“俊(读zun4)——漂亮——美丽”这一组同义词,“俊”是口语词,“漂亮”是口语和书面语的通用词,“美丽”是书面语词。前两个可以进入“A儿去咧”格式,而“美丽”则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如可以说“这姑娘俊(zun4)儿去咧。” “这姑娘漂亮儿去咧。”但是不能说“这姑娘美丽儿去咧。”正是由于这种语用条件的制约,在能进入“A儿去咧”格式的形容词中,唐山话中的方言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体现出词汇和语法之间的相互制约性。而方言词汇在承载地方文化方面有突出的作用。钱乃荣说:“文学作品要反映某地的民俗和生活习惯,尤其要使用本土有别于他地的、描写该习俗的独特词汇……”。正因为如此,这个句法格式除了具有典型方言口语色彩,还能体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方言土语里,很有些意味深长的话,我们那里叫‘炼话,用起来是很有意思的,恰如文言的用古典,听者也觉得趣味津津。各就各处的方言,将语法和词汇,更加提炼,使他发达上去的,就是专化。这于文学,是很有益处的,它可以做得比仅用泛泛的话头的文章更加有意思。”当前文艺作品中的方言表现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纯粹用方言的,以方言来构思并贯穿文艺作品创作,譬如某些方言色彩极为浓厚的地域小说。二是在用共同语表现的过程中适当地使用方言俗语,方言经过书面语的简单加工却又不失原味。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方言”作为民间话语资源为文艺家和制作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采撷和运用,艺术们常常将一个时代、一个村落、一座城镇甚或生活细节中所显示出的人的性格浓缩到文艺作品当中。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文艺家运用方言又穿越了方言,乃至直接用方言来观照民俗生活与文化,,从而超越了语言本身,同时从历史与地域的角度把握社会生活的内核,进而深化到对其文化意蕴的诗意化考察,从而使方言成为从文化层面接近原生态生活、开拓艺术新境界的重要途径。方言对于更好地表现乡土气息、表达特定的文化氛围、丰富语言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方言可以而且应该进入文艺作品,但怎样进入,尚待继续探索。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联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0803014。作者简介:陈静,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书面语文艺作品反义词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