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09-12-31刘文波

关键词:公路信息化信息

刘文波

摘要:公路信息系统是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公路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公路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0引言

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服务型公路行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路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笔者就宣城市公路局加强公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如何加快公路信息化建设作一些思考。

1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1.1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升就宣城市公路局而言,2004年,市局机关率先建设内部局域网。随后,各基层单位相继入网互通,并加大投入,财务、工程、养护、征稽等部门率先实现电脑办公,办公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公路职工感受到通过网络传送信息的方便与快捷,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

1-2网站平台初显作用2007年,建设完成宣城公路网站,以此为平台,实现公路信息的无纸化传输和公路服务信息的及时发布,为下一步整合全系统信息资源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2008年初的抗雪救灾和奥运火炬传递线路抢修工作中,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明确出行信息,较好地发挥了网站的沟通、宣传和服务功能。

1.3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以安徽省路政网上审批系统为依托,推行路政许可网上审批,进一步体现便民利民。利用全省养路费征收系统及通行费实时监控系统,提高规费实征率。应用路匿桥梁和公路综合统计系统,采集数据,提升公路桥梁管理工作水平。采用人事劳资管理系统,加强干部人事和劳资管理。行业管理水平得到加强。

1.4电子政务系统发挥成效通过市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传送、接收文件和信息,实现了市直各单位之间公文无纸化传输,传送渠道进一步畅通,流程进一步规范,传输速度进一步加快,效率进一步提高,办公成本进一步节省。

2公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公路信息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水平低,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2.1信息化建设认识不高。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重视,甚至简单地把信息化的功能理解成狭隘的“上网”,以为拥有几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能够浏览网页和收发文件就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的进程。缺少必要的人、财、物力投入,制约了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2.2信息化建设规划不明。全系统没有建立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明确目标,业务割据,各自为政,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总体控制。

2.3信息化建设层次不够。局域网没有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网上协同办公,应用层次较低,一些管理软件也只能单机应用,未能实现网络化管理。

2.4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市局机关信息化建设好于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之间在技术保障、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网络建设、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单位内部来看,对工程、养护、路政、财务、征稽部门重视程度高,投入多,内部发展不平衡。

2.5信息化建设平台不足。各种行业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阵,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统一的工作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不够,各种信息资源和数据不能互通有无,实现共享。

3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公路信息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公路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基础,涉及到公路管理的各个方面,应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先进实用的方针进行建设,努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首先,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管理公路信息资源的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其次,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这既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体现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会形象的重要措施。第三,公路管理信息化应当成为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公路管理工作的许多决策以数据为基础。传统的方式往往根据经验和上报情况为主进行决策,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均有大幅提高的余地。因此,应开发与日常业务紧密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高公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1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完善要明确公路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整合信息平台,集中管理数据。既要充分考虑公路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硬件和软件选用、网络建设等信息化基础设施上满足公路行业现实需要,又要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避免今后升级发展时增加投资负担。找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从影响公路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逐步完善。

3.2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要打破原有的信息孤岛现象,改变业务管理分割的局面。一是结合行业管理需要,制定公路桥梁技术状况数据采集的制度和规定,为公路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完善公路基本信息更新和管理方面的制度。针对出行信息服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施工、封闭、堵塞等路段方面信息收集与发布,确保这些常规动态信息及时为公众提供出行指导。二是结合《公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体系,努力通过信息引导减少公众交通延误时间,为应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三是加强公路数据库建设。整合现有和在建信息资源,建成一个能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反馈、分析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各业务信息资源在市级层面的汇聚,并为全省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构成一个满足整个公路系统内部及面向社会服务的公路信息资源库,将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分析和完善,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使用效率,既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又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四是整合信息平台。以电子政务和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为平台,整合硬件资源、公路网站以及路政网上行政审批、超限运输及路面桥梁和公路综合统计系统,将动态数据收集、路网综合分析、数据标准化体系以及长效运营机制建设融于一体。

3.3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应用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应用目标主要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化、办公无纸化、管理服务网络化。现有应用系统开发使用,既要遵循全省公路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又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优先开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应用系统,使省、市、县公路系统内部信息渠道更加顺畅,信息发布更加规范,系统间上下协调和横向互通更加顺畅。同时,又要防止部门间各自为政、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确实使公路信息化建设真正起到规范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的作用。目前,要优先整合应用电子政务、网站平台和内部局域网,尽快实现办公网络化、政务公开化、公路服务信息标准化。

3.4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大公路信息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注意培养既懂公路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并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把信息化知识培训纳入公路系统的培训重点,对各类各层次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逐步实施各级人员计算机水平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公路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要在省公路局投入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公路信息化信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