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高职院校印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9-12-31柳孟良
柳孟良
摘要:针对工业园区高职院校(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办学特点来进行印刷专业教学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外向型、复台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目标。
关键词:工业园区印刷专业教学改革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种高等教育方式,在国家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高职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核心地带,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直属中山市人民政府,委托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一所独具特色,由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区投资创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承“特”、“精”、“新”的办学理念,针对园区包装印刷基地的经济发展及专业岗位需求设置的印刷专业,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培养出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的“能工巧匠大学生”,其教学改革的一些特点值得高职院校思考。
1工业园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根据火炬开发区的包装印刷产业开设的印刷专业与企业完全对接,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院就开设什么专业,专业课程设置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确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处理好园区人才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并聘请园区用人单位参与到印刷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真正做到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以适应园区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已毕业并工作在工业园区的两届毕业生的素质得到了开发区相关企业的肯定。
2打造既是教师又是技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印刷是一门相对较为狭窄的专业,印刷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对动手能力要求更高,专业教师必须面向基层企业扎根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才能使毕业生适应生产实际的需要。为此火炬职院支持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一般新进教师必须有半年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这样一来使专业教师更加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从而能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印刷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学校还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这些外聘教师都是来自印刷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承担了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及实践技能指导,同时也给学生注入了印刷企业文化氛围,促使专业教师队伍更进一步向“双师型”素质结构转变。
3结合园区印刷企业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专业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印刷专业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及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且前来说,印刷专业的高职规划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还有待完善,在教材改革中,印刷专业课教材必须以印刷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印刷岗位需求和学科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确定各课程的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实训教材,避免实训工作没有尺度随意性大的缺点,改变学生上岗后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状况。同时,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4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创新能力
当前很多学生毕业后无法立即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也不愿意二次投入去花费时间和资金对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培训与培养,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之间脱钩矛盾存在的现象。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其必须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而职业教育能否办的出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目前火炬职院与骏建公司合作办厂的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找到校企合作目标的共同点,使二者可以积极的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和基础设备设施,学校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人才需求,这样两者各自发挥优势,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不仅为学生的实践实训创造了条件,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保障,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效果。
5依托行业协会。推动学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包装印刷行业协会作为园区包装印刷企业沟通的纽带,非常了解企业的各种人才需求,由行业协会出面邀请有需求的印刷企业,通过召开专场招聘会来带动高职学生就业非常有效,同时也加深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了解。
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印刷科技日新月异,印刷业已逐步迈入数字化领域,作为培养现代化印刷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加快专业建设步伐,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同时应该以学生就业为中心,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导向,为我国现代印刷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