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路径

2009-12-31王建英代超伟

关键词:内墙抗渗粉煤灰

王建英 代超伟

摘要:对于不同厚度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取合理的浇筑路径,对混凝土顺利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路径

0引言

石家庄市某地下工程,建筑面积3500m2,南北长76.8m,东西宽51 Am,基础底板厚900mm、1 1 00ram、1 900mm;外墙厚800mm、1000mm、1200mm;内墙厚300mm、400mm、600mm;顶板厚1000mm、1200mm、2000mm;基础底板、顶板、外墙均为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内墙为非抗渗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40。

本工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冷缝,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合理选择浇筑路径,在施工组织中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怎样的混凝土浇筑路径,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④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及施工缝的位置:②混凝土浇筑面积大小、厚度及混凝土一次浇筑量;③现场作业条件,机械设备的选择;④商品混凝土供应条件;⑤混凝土初凝时间;⑥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条件o

1后浇带及施工缝的留置

图纸设计中,设置三条后浇带将结构分成4个部分即A、B、C、D四个区段。

外墙水平施工缝留置在基础顶面500mm处,内墙水平施工缝留在基础顶面。因内外墙体混凝土种类不同,经过认真分析后,确定在内墙上距外墙内侧500mm处留竖向施工缝,以方便内外墙混凝土分别浇筑;在外墙、内墙顶部,距顶板底200-300mm处留置水平施工缝,同时在水平施工缝处加遇水膨胀止水条o

2混凝土浇筑工程量

根据分区情况,计算个区段混凝土浇筑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①既要保证设计强度,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②既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③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本工程基础底板、顶板、外墙的尺寸较大,混凝土在浇筑时,一次浇筑量大,特别是D区基础、顶板混凝土一次最大浇筑量在1500m3和1600m3,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裂缝就成为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选用上采取了控制和预防措施:

3.1水泥采用低水化热、凝结时间长、耐热性能好的矿渣水泥。

3.2骨料选用合理的级配,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泵送混凝土对石子粒径大小和颗粒级配的要求比较严格。因为石子的大小,以及颗粒级配的好坏,对混凝土可泵性影响极大。只有选择合理的砂石料级配,才能使混凝土输送中顺利进行。

3.3掺入粉煤灰用以替代部分水泥,降低水泥水化热,利用粉煤灰的滚珠效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可泵性。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降低了水化热。因混凝士中掺八大量粉煤灰减缓了混凝土水化速率,推迟了温峰,故28天强度接近混凝土标准值,利用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的特性,采用60天龄期代替28天混凝土龄期强度。

3.4掺加HK-D型复合泵送剂,使水泥水化热放热速度减慢,将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6~8小时,使混凝土浇筑时,不因初凝时间太短,而影响上下层混凝土浇筑时连续性。

在混凝土中加入10%FEA膨胀剂,在混凝土中建立起0.2~0.6MDa的预压应力,对后期降温冷缩和干缩联合补偿,降低温度收缩应力,有利于混凝土的收缩抗渗防止结构裂缝,达到抗渗效果。

4商品混凝土供应条件

混凝土生产厂家供应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是否能连续性浇筑,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选择,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实力最强的厂家,在混凝土浇筑时保证按需用计划供应。

5机械设备的选择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该工程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施工现场比较狭窄,运输车辆只可以在基坑西侧主干路通行,采用两台80型混凝土输送泵送筑,配备两台布料机,保证每小时输送混凝土量为40—60m3/台,并随时保留使用一台48米汽车泵的计划。混凝土浇筑时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1~2台振捣器,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在1.9米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米左右,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振捣密实,另外2~4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振捣,另外备用3台振捣器。

6人员组织

成立混凝土浇筑施工小组,将施工人员分为3班制,每班25人,确保连续施工,消除由于工人疲劳作业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每班振捣工5名,持证上岗。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操作,协调施工。

7混凝土浇筑路径的确定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必须保证两层混凝土之间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浇筑前经详细计算,安排了浇筑次序、流向、浇筑厚度、宽度、长度及前后浇筑的搭接时间,实施了以下浇筑方案:

7.1基础基础混凝土浇筑,总体按照A-B-C-D区浇筑路径进行,每个分区中从标高较低部位向高处推进的浇筑方法。这样,当上一个区域基础浇筑完成后,就可以进行下道工序墙体的施工。

以浇筑量最大的D区为例介绍具体浇筑路径和方法:

第一阶段:浇筑厚1900mm部位的下部1000mm,采用自南向北全面分层(分两层)的浇筑方法,从东到西依次连续浇筑,每层500 mm厚,即在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直至浇完为止。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每段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层间间歇时间最大在5小时,满足混凝土初凝时间的要求。

第二阶段:浇筑剩余部位,自南向北从东到西分段分层(分三层每层300mm)浇筑,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方法。混凝土浇筑时,先从下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约10m)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按分层退坡前进,振捣棒设前后两排,前排振捣棒振捣浇筑点混凝土,后排振捣棒振捣斜坡处混凝土。振捣棒应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实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性。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浇筑完成后分三次抹压成型,最后一遍用铁抹子搓平表面,全部过程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7.2墙体墙体浇筑施工时,同样按A-B-C-D区的浇筑路径。先将内外墙体留置竖向施工缝位置用钢丝网固定好。每个分区内先浇筑外墙抗渗混凝土,再浇筑内墙非抗渗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周边循环分层浇筑法,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0 mm以内;两台地泵分别从两端开始浇筑,对接后,再浇筑上层混凝土,直至上标高为止。平面循环每层浇筑时间在1.5小时内。

7.3顶板顶板混凝土浇筑路径和方法与基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8结束语

对于厚大体积地下工程混凝土的施工,采取有效质量预防和控制措施,确定合理的浇筑路径及方法,合理组织施工,是混凝土浇筑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地下结构混凝土的防裂防渗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混凝土浇筑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有效的控制裂缝,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内墙抗渗粉煤灰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美佳彩内墙乳胶漆上了黑榜
早强快硬粉煤灰地质聚合物的制备
内墙涂料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
粉煤灰制备洁净钢精炼渣工艺研究
基于室内内墙涂料应用探讨分析
聚丙烯纤维砂浆抗渗性能试验
碾压式土石坝抗渗与深层滑动破坏浅析
关于内墙墙体抹灰质量通病的防治
国家十部委联合颁布《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