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本教研 推动学校发展
2009-12-31吴小平
吴小平
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法宝。实践证明,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所获得的进步比校外进修要大得多。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是,近年来,教研组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其作用与功能正日益淡化。教研组的地位逐渐“让位”于年级组、备课组;功能上,只开展一些事务性工作,很少涉及研讨、交流;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一些教师满足于个人经验,难以同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动基本处于“一人演戏,大家看戏,戏散各自回家”的状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教研氛围、教研理念、教研组长、教研机制等方面入手,寻求一条推动教研组建设的有效途径,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注重发挥组长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从而使教研组工作焕发生机,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切实提高。
一、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形成鲜明的教研个性
一个教研组需要有不同的声音,需要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在教研组建设中,教师应作为研究者、主人来参与,并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领导者不能以任何形式或权威压制教师个性发展,要少苛求多包容,少求同多存异。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抓人促事,做事促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各学科教研组要加强交流学习,促进教育观念更新,传播优秀教育教学经验;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扬他们的个性与特长;要积极探索和加强与名校、兄弟学校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各种联谊活动;要认真做好结对工作,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机制。
(二)以管理调控,建制度保障
组织上,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科研强校”思想,形成一个由校长亲自挂帅、教科室具体实施的管理网络。制度上,要制定各项教学常规评估制度、教研组建设章程、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星级教研组评定制度、校本培训规范化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度等,保证教师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多样化
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应多样化,可以让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一天的教学实际进行有主题的“聊天”,在“聊天”中学会自我反思,加强切磋与合作,达到共同成长;可以围绕一个或若干个议题,进行热点讨论;可以变以往公开课的指派式为自荐式,调动自荐教师开课的积极性,并加强课后的交流研讨,变权威评课为资源共享。
二、转变固有的教研理念,构建一体化操作模式
教研组校本教研质量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研的科研含量不高。教师往往是凭感觉、靠经验泛泛而谈,不少教师习惯于“考什么,教什么”。这样既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实践,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为此,学校应建立科学的教研工作体系,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广大教师为主线,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操作模式。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教学研一体化是实现教学、培训、科研整合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最实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在具体策略上,应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龙头作用,开展富有创意的教研活动,在继承已经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如集体备课、互相听评课、师徒结对、教学沙龙、校际交流研讨等的同时,按照新的要求,对其中存在的运行不规范、形式不活泼、内容探讨缺乏连续性和深入性、教师参与面不广等问题,有针对性加以克服,并鼓励教研组根据本组、本学科特点开展中心议题的探讨、“小课题”的研究、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后记”等,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行动模式。这样,可以让教师自主参与研究,实现和体验教研活动的意义,并在教学中学科研,在科研中促教学,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教师的转变。
三、发挥教研组组长功能,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
建设一个教研组,首先需要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在教研组建设、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教研组长应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教学与科研的带头人,还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倡导“讲学习,铸师魂,树形象,练师能”活动的中坚力量,并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典范。在教研组建设中,需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研究型教师群体”。
一个教研组里同一学科的教师,他们不仅有相同的学科背景,而且面临着同样的学科教学任务,最容易走到一起,也最容易产生矛盾。他们需要有共同的教研目标、内在的分工合作、若干相对固定的交流平台与教研活动,以及研究成果的共享,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为此,教研组长应努力做到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激励教师富有个性的成长。
(一)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研组长要引导教研组成员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中设计活动,共同收集材料,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乐于交流自己的感想体会,主动增进与同事间的共享与合作。
(二)激励教师富有个性的成长
教研组长要坚持以人为本,使教研组成员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结对工作;要组织教研组成员制订短期的“个人成长计划书”,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要帮助教研组成员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和主动追求精神,并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不断进行审视、分析及自我评价。
四、激活高效的教研机制,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教研活动仅依赖于外力是开展不起来的,我们要在自主自立的基础上,激活学校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机制,并配备有效的服务保障制度为校本教研建设保驾护航。制定一系列教研实践制度,如学习制度、专家参与制度、实践反思制度、集体研究制度等;制定一系列服务保障制度,如校本教研岗位责任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课题管理制度、信息资料服务制度等。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这是一个人文和制度融合的过程。人不是制度的奴隶,但是必须受制度的约束,特别是团队精神的形成、任务完成的过程都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取决于制度的建立以及制度的正确导向和评价。所以,学校在建立制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建设的过程落实。所以,学科教研组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在高效的制度保障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认识,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并依托品牌管理,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与活力,激发教师的学习与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打造教育品牌,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