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厚重的曾经
2009-12-31张丽代朋飞
张 丽 代朋飞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世界瞩目。
站在2009年的春天回望过去的60年,数不尽沧桑巨变。60年间,安徽随共和国一起成长,并以自己的方式为共和国的进步而努力。
《安徽足迹》是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安徽电视台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联合策划、由《安徽新闻联播》制作的一档特别节目。这个节目立足安徽,放眼全国,以恢弘的主题、新颖的角度、精心的制作,勾勒出安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走过的风雨之路,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节目自2009年9月14号至10月17号在《安徽新闻联播》播出后,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整个节目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安徽足迹》致力于编年体与断代性的结合,以时序为经,以成就作纬,精心遴选了1949—2009年的60年间,安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最具影响力的60件大事,回望峥嵘岁月,展示时代风云,集中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足迹和巨大成就。
足迹见证过往。60年来,安徽人民用不屈锤炼的辉煌依然历历在目。循着岁月的足迹,我们触摸到最厚重的历史。
《安徽足迹》分为《安徽全境的解放》、《中共安徽省委的成立和安徽土地改革》、《安徽的“一五”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抗美援朝运动在安徽》、《艰辛的探索—社会主义初期安徽经济和社会建设》、《安徽人民防治血吸虫病》、《安徽农村改革的兴起》、《治理淮河》、《农村税费改革》、《安徽旅游》、《希望工程在安徽》、《民生工程》、《从“民工潮”到“凤还巢”》、《恢复高考》、《“861”行动计划》、《安徽与“泛长三角”》、《安徽人民与08奥运》、《安徽科学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合芜蚌自主创新助安徽腾飞》、《跃上新台阶的安徽GDP》等20个篇章。篇章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化呈现安徽60年的辉煌历程。
二、 以真实、生动的历史影像资料,凸显珍贵的新闻史料价值。
在《安徽全境的解放》的隆隆炮声中,我们开始了对安徽过去60年辉煌足迹的探访。安徽解放的步伐开始于1948年,在淮海战役恢弘辽阔的背景下,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影像资料,充分展现了在血与火的战争岁月,革命先辈们运筹帷幄的从容气魄、当机立断的过人胆识和彪炳千秋的卓越功勋。解放后的安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响了巩固胜利成果的一场场战役,通过雷厉风行的社会改造,彻底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树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展现,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安徽人民在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誓与旧制度决裂的勇气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社会主义制度在安徽的逐步确立,为安徽人民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天意往往不遂人愿,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安徽遭遇了淮河水灾泛滥、血吸虫病猖獗肆虐等棘手问题,《治理淮河》中灾民饱尝颠沛、流离失所的沉重背影让人心酸;《安徽人民防治血吸虫病》中一张张不堪承受病痛之苦的惨白脸庞更令人不忍卒视。然而,安徽人民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经过十几年的治理,淮河水患变成了水利,曾经令人“无奈”的小虫也早已在人民“纸船明烛”的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
《足迹》从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中精心撷取了信息量大、包容性强的画面,以主题为圆心,以时间为半径, 以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为轨迹,在成功还原历史语境的同时,也凸显出珍贵的新闻史料价值。
三、美学视野下的历史审视,着力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合体。
自古感人心者,莫先乎情。20集的《安徽足迹》以情感的逻辑,把历史串联成一部跌宕起伏的壮阔史诗。在保证史料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安徽足迹》充分运用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段。面对庞杂的历史资料,着力挑选最具典型性和包容性、信息量丰蕴、张力较大的影像资料和书面资料,按照“美的规律”和人们的接受习惯,把原本静止的“资料”加以动态化处理,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段巧妙组接,在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又不失条理,层次分明,给观众带来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多重感受。
如在介绍渡江战役中,通过引入我解放军发动战役时的现场炮声、冲锋号角声和指挥官清脆洪亮的号令声,配合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将解放军雄兵百万、气冲牛斗的浩大气势,令行禁止、军威森严的整饬场面,生动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同样巧妙的构思和精心设置在《足迹》里比比皆是,《抗美援朝》中解放军战士排着整齐的队列向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挺进时,雄壮激昂的音乐随之响起,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一熟悉旋律的牵引下,我们的思绪和激情仿佛交织成了醇厚的感动,和着跌宕的节拍,快意咏叹……
四、一部好的作品,其新闻事实必须表达得客观、准确、均衡,必须经得住专业眼光的审视与推敲。
针对这一标准,《安徽足迹》的编导们在方案设计上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反复斟酌,方案文稿由初稿的3万多字《足迹——60年安徽60事》到最后定稿为20集近1万字、时长共40多分钟的《安徽足迹》。为使《安徽足迹》策划方案落实到位,采访部组织年轻精干的编辑记者进行采访制作,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省音像资料馆、省电影制片厂以及《安徽足迹》涉及的相关单位如省血防站、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省环保局、团省委、省应急办、省经委、省体委、省计委、省教委等通力合作,核准史料与数据,确保《安徽足迹》的导向传播效果。
在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每一位编导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几乎对每一个画面都进行精雕细琢。在成片之后,部门领导多次进行审阅,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编导们则不断修正,甚至因为资料与相关画面契合的问题,重新整合文稿并重新配音……
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追求更加完美的播出效果,当《安徽足迹》最终出现在大家面前,并在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时,我们十分欣慰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