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国大典上的实况转播

2009-12-31顾育豹

党史纵横 2009年11期
关键词: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

顾育豹

1949年10月1目的开国大典,是运用广播手段向全中国进行实况转播的,其历程艰辛而辉煌,令人难忘。

1949年9月30日,刚入城不久的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向全国听众、新华社、各报社发出预告,第二天下午3点钟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及共和国大阅兵,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将对此进行同步广播。这样的节目叫什么名呢?电台的负责同志想出了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实况广播”。这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第一次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转播,转播使用的机器为250瓦,功率仅是后来机器的1/4。临时转播机旁设在天安门城楼西侧的拐角处,而发射机房设在天安门城楼前金水河一侧临时搭建的木板小屋。

当时设备简陋,只有一个喇叭的普通扩音器音量相当小,而参加开国大典的将有30万人,显然不能适应需要。1940年曾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军委三局九队队长傅英豪想了一个办法,他设计制作了一种大型扩音器,就是把9只喇叭焊接在一块金属板上,形成强大的音量,大家把它称为“九头鸟”。有关部门在天安门广场架设了好几个“九头鸟”,从而解决了扩音器的问题。

还有一个大难题,就是设备只能把天安门广场以内的声响转播出去,一旦超出了天安门广场范围,远处的声响就无法传回设在天安门城楼下面的机房了。可是,朱德总司令检阅部队的时候,将要乘阅兵车从天安门广场中央驶向东长安街,到了街的尽头以后再返回天安门广场。于是,工程师黄云想了一个办法,在朱德总司令乘坐的阅兵车的挡风玻璃上安装一个话筒,再用电线接到汽车尾部的一个小喇叭上,然后在记者与技术员乘坐的采访车上安装一部钢丝录音机,尾随检阅车录音。

播音的话筒,原来是放在天安门城楼走廊的最两端。可是,当天参加观礼的人实在太多,一直排满了走廊的东西两端,而且人声鼎沸,于是只好把播音话筒移到天安门城楼西侧的平台上。站在话筒前面工作的有胡若木、杨兆麟、丁一岚、齐越4个人。胡若木和杨兆麟事先具体了解了庆典的程序,用手指点或者点头示意,告诉丁一岚、齐越现在应该播出哪一段,男声和女声轮换。4个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顺利。

10月1日下午2时左右,播音员丁一岚和齐越走上了天安门城楼,肃立在城楼西侧的话筒前,一副临战姿态。下午3时正,开国大典隆重开始,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会。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面,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广场上欢声雷动,情绪激昂。两位播音员热情洋溢地交替朗读广播稿,把眼前激动人心的情景向亿万听众发布出去。远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一样真真切切地听到林伯渠宣布:“奏国歌,请毛主席升国旗。”

毛泽东按动电钮,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亲手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紧接着,在军乐声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28年历程,把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

国歌声中,丁一岚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欢快地告诉听众:“国旗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这一声感慨万端的介绍,不知引得多少“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流下热泪。

升旗结束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完毕,开国大典的重头戏一阅兵式开始。只见朱德总司令身着军装走下天安门城楼,乘敞篷车威风凛凛地通过金水桥。迎候在桥南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致军礼并报告:“受阅的陆海空代表部队均已准备完毕,请总司令检阅!”

随后,在聂荣臻总指挥的陪同下,朱德总司令检阅了各兵种部队。回到天安门城楼后,朱德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检阅式完毕,分列式开始。在聂荣臻率领下,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的分列式由东至西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首先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随后跟进的是步兵、炮兵、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坦克兵和骑兵师。在步兵行进的同时,年轻的人民空军各型战机飞临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这次阅兵,历时两个半小时。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现场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在露天播音台前,面对仅有的两架麦克风,播出了震撼世界的阅兵实况转播解说。当盛大的阅兵式开始后,齐越和丁一岚一个兵种一个兵种地向听众作介绍,军乐声、飞机声、坦克声、马蹄声,甚至刷刷的脚步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中华大地。

庆典即将结束时,周恩来向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大声喊道:“同志们辛苦了,大会结束了!”按照原定程序,播音员这时报了结束语,宣布实况广播结束。天安门城楼下的机房随之关机。正当大家以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时,却出现了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30万人,一齐向着天安门城楼欢呼、雀跃,久久不愿意离去。

面对热情高涨的群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忍马上离去。他们缓步走向天安门城楼的东端,不断向人民群众挥帽致意;又转身向西,走到天安门城楼的西端,不断地向这边的人群招手致意,然后才一同走下天安门城楼。

目睹眼前这种生动的场面,因为已经广播了结束语,停止播音了,胡若木、杨兆麟等人束手无策,只好留下“历史性”的巨大遗憾。

从此以后,实况广播(又叫“现场直播”)被广播、电视普遍采用,并作为一种广播电视节目最有特色的形式深得听众观众喜爱。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即时知天下了。

猜你喜欢

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胜利日大阅兵
三月的北京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
(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