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走出低谷 重现春天
2009-12-31王许松
王许松
● 编者按:
在岁末年初之际,终于传来北京经济已确定回暖复苏的信息!虽然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2009年北京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呈现见底、复苏、稳步回升态势,走出了“V”型反弹轨迹,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已无悬念。据悉,下一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放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上。展望2010年,预期国际、国内环境将进一步趋好,经济刺激政策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北京经济有望在调整中继续向好。
本期特别报道《北京经济: 走出低谷 重现春天》、《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继续》、《金融系统在促发展调结构中应有大作为》和封面故事《北京 开拓危机后外贸新格局》,将从北京经济复苏的路径与效果、北京经济与世界贸易的关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盘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北京经济的复苏之路。
访谈人物:于秀琴
职务: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
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地点: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南街36号
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时间:2009年11月30日
“从目前的情况看,北京经济已确认是走出了低谷,明显开始复苏。”
“预计四季度本市经济将延续稳步上行势头,全年9%的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由于经济复苏更多地是依靠政策刺激,因此回暖基础仍不稳固。”
以上信息来自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的1—3季度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北京经济确定回暖的消息终于得到了官方确认!虽然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但在皑皑白雪中,在经济回暖消息的“映衬”下,人们仿佛感受到的却是“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丰收”年景,在寒冷的冬日中却已在畅想北京经济的春日交响曲。北京经济已走出了低谷,并且2009年经济增速有望超过年初预期。有哪些因素支撑这些结论?来年北京经济的走势又会如何?这些是社会公众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新闻发布会上“回暖信息”的发布者——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请她详细解读北京经济复苏话题。
镜头之外的于秀琴仍然是稳重的性格、淡雅的仪表,对记者的态度亲切而友善,对问题的解答细致而周密。在她的精彩回答中,我们仿佛看见了北京经济已从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低谷中盘旋而上、振翅高飞!
■ 走出谷底 稳定运行在上行通道
《数据》: 能否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今年以来北京的经济发展脉络做个回顾与总结?
于秀琴:今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作用下,呈现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复苏、三季度稳步回升的运行态势。初步核算,1—3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9.4%、三季度增长12.8%。初步判断,北京经济已经走出谷底,正处于“V”型运行轨迹的上行区间。
《数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预测今年北京市的GDP增速会在9.5%左右,超过了年初的计划目标9%。能否分析一下有哪些发展因素能支撑这一预测,即主要有哪些因素拉动了北京经济的稳步发展、回暖与复苏态势?
于秀琴:从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数据来分析,北京市的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势平稳,一些重点行业的强劲复苏与振兴也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并不大,全年农业生产形势稳定,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二是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汽车、医药制造业带动作用突出。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2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由上半年下降1.2%转为增长5.7%,在7月份止跌回升后增速进一步提高。从月度生产规模看,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稳定在200亿元以上,保持了稳步回升态势。其中,汽车、医药制造业快速增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是全市工业回升的主要原因。三是第三产业对于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重用。除今年一季度外,第三产业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1—3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7%。四是政府投入力度大,投资增速迅速上扬。1—3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8.9亿元,增长54.4%,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5.1个百分点。五是消费品市场增势良好。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刺激下,消费品市场表现活跃,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六是车市、楼市、国内旅游三大市场表现活跃,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在车市方面,1—3季度,全市共销售机动车83.1万辆,同比增长31.6%,增幅高于上半年9.4个百分点。在9月份,全市共销售机动车10.9万辆,单月销售量首次超过10万辆。在楼市方面,1—3季度,全市销售商品房15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倍,比2007年同期增长13.4%。在国内旅游方面,1—3季度,全市187家主要旅游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1942.3万人次,同比增长40.2%。
目前,全市经济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已逐步走出谷底,稳定运行于上行通道。在世界经济隐约见底,复苏迹象逐步增多;当前的调控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全国经济将巩固企稳回暖的势头;上年四季度全市经济低位运行,基数较低等相关因素作用下,我们预测四季度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全年GDP增速会在9.5%左右,将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9%的增长目标。
■ 回升基础增强 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
《数据》: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中国经济将经历一个持续两年的‘W型反弹。目前是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出现的短暂回暖,在2010年上半年出现第二次触底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复苏。请问在北京经济的复苏态势上,您如何看待此种观点?
于秀琴:持二次探底观点的学者认为,经济回暖的基本面还没有形成,增长主要靠政府主导下的投资取得;只要投资规模有所下降,经济就将再次探底。但从目前北京经济回升的特点来看,经济回暖面不断扩大,自主增长动力有所增强,市场信心显著提高,总体经济回升基础得到巩固,虽然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出现小幅回调,但总体经济发展形势呈现二次探底的“W”型可能性不大。目前北京市的经济复苏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从局部回暖向全面回暖的转变。从主要指标分季度走势看,若剔除上年奥运因素的短期影响,生产领域中下滑明显的工业、需求领域中受影响最大的投资、以及地方财政收入都是在今年一季度见底,二季度止跌回升但只是微弱增长。进入三季度,同时受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上述领域增速明显上扬;而且经济有回暖变化的领域在增加。从生产到需求,从政府收入到企业效益,从国内到国外,以及反映供需关系的价格指数都出现了积极变化,回暖已经由点到面扩展。
从政策驱动到政策、市场共同带动的转变。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回暖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随着经济的转暖和政策的微调,三季度新增贷款规模明显收缩,但是并未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实体经济已蓄积起复苏的血液,由最初更多地依靠政策带动以及用政策预测市场变化,向对经济未来走势逐步看好、更多依靠自身走出困境转变。
从宏观增长到宏观、微观共同回暖的转变。尽管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6.1%、二季度增长9.4%,但企业盈利状况却很低迷,经济的宏观表现与微观主体形势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好转,企业经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7.9点,是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回到景气区间,预计四季度将继续上升,表明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行为渐趋活跃。
从信心不足到普遍乐观的转变。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121.7点和114.6点,均已连续三个季度回升,预计四季度两个信心指数将进一步上行。
《数据》:现在公众最关注的是来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能否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做出预测与分析?
于秀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国内经济回暖基础更加稳固,以及调控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预计2010年北京经济将延续今年的稳定增长态势,在稳步回暖的基础上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全年经济有望实现两位数增长。
■ 调结构提质量 增强自主增长动力
《数据》:目前,在维持良好复苏局面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北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请问有哪些问题可能会制约北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于秀琴:由于目前经济回暖更多地是依靠政策刺激,所以下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关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不足、产业内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车市楼市活跃背后的潜在风险以及外需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
《数据》:根据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北京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来判断,来年北京经济要想进一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快速、健康地复苏,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改善哪些方面?
于秀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会议提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政策的相对稳定将有利于北京经济继续转暖及长期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适度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消除较快回暖的风险。考虑到今年以来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策驱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有待进一步蓄积,因此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调控政策的适度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同时调整着力点,逐步培育未来经济的发展潜力,应对经济较快复苏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以调结构为重心,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应把握此次调整期的机遇,在保增长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转向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如在工业收缩中优化结构,在服务业做大后升级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做实帮扶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措施,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与活力。应客观评价、充分肯定近年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提高效率和活力上的积极作用,研究、制定消除其市场准入、资金方面的障碍与困难,改变其在资源再配置过程中的相对弱势地位。
防范汽车、房地产市场快速增长的潜在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以来,楼市、车市在相关政策带动下表现活跃,对扩内需、保增长作用重大;但市场活跃背后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引起关注。
提高收入增长预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内需难在实现居民消费的较快增长,居民消费难以有效启动,主要原因之一是居民收入少,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使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对于启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支出预期,使居民既有消费意愿,也敢于转化为实际消费,切实把经济增长动力转移到最终消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