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牧文艺思想新论

2009-12-30孙大军

关键词:文艺思想杜牧

孙大军

摘 要: 杜牧作为诗人,不仅有出色的诗歌作品,而且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有颇多的体会和独 到观点。他提出的“文以意为主”的文学创作观、“铺陈功业”的文学功用观、“本求高绝 ”的文学价值观和“情与理结合”文学审美观,值得我们研究。杜牧的这些文艺思想,不仅 可以针砭晚唐文学的时弊,而且对当下的文学创作同样富有启发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杜牧;文艺思想;文以意为主;铺陈功业;本求高绝;情与 理结合

中图分类号:I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58-03

杜牧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而且在词、赋、散文、书法 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在研究杜牧时常常侧重于其诗歌作品,却极少关 注杜牧的文艺思想学术层面。杜牧提出的“文以意为主、铺陈功业、本求高绝、情与理结合 ”等 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文艺思想在其诗歌作品的光辉下被遮蔽和忽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拟从文学创作观、文学功用观、文学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观等四个方面对杜牧的文艺思 想略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文以意为主”的文学创作观

唐朝是一个文学极其繁荣的时代,不仅作品众多,理论也较繁荣。初唐时期,由于受齐梁现 实主义文风的影响,诗人陈子昂曾针对当时的文坛感慨“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风雅不 作”。他对齐梁以来一直盛行的“采丽竞繁,兴寄都绝”这种脱离现实的文学创作提出了批 评。到了中唐和盛唐时期,李白和杜甫虽然成为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创作了大量不朽诗篇 ,但他们在文学创作理论方面却没有多少贡献,其诗论还重在形式方面。王维、孟浩然的诗 风虽然影响较大,但他们在文学创作理论上也缺乏建树。其后,以韩愈为首开创了影响较大 的古文运动,主张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进行革新,要求“文道合一”,这一主张对当时 的散文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以白居易为首掀起的新乐府运动,提倡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 ,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主张,并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开始注意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尽管他们做了许多 的理论努力,文学运动却并没有得到健康发展。

到了晚唐时期,文学也由于受到齐梁“采丽竞繁、兴寄都绝”骈俪文风的严重影响,形式主 义文风愈演愈劣,文学作品大多偏重于形式表现,没有多少实际内容。正是文艺处于这样的 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非常时期,杜牧横空出世,逆历史之潮流,大胆地突破了韩愈等 人提倡的儒道传统,敢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意为主”的文学创作观[1]。在 《答庄充书》一文中,杜牧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 章句为之 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四者高下圆折,步骤随主所指,如 鸟随风,鱼随龙,师众随汤、武,腾天潜泉,横裂天下,无不如意。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 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如入阑,纷纷然莫知其谁,暮散而已。是以意全胜 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 旨如此[2]。在这段文字中,杜牧主张以“意”代“道”。他认为文学作品的内容 要切合实 际,要发挥文学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凡因文害意“徒有其奇”的作品,即使“篇成在纸 ”,亦“多焚之”。可以说是杜牧文艺思想的主要纲领,是杜牧文艺创作理论的核心部分。 杜牧主张文学创作应以内容为主,风格为辅。文学创作要注意内容,要言之有物的同时,但 却没有陷入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泥淖。他指出,文学作品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思想性和 艺术性的统一,他非常重视形式对内容的积极作用,力求通过较完美的艺术形式,把文学作 品正确的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杜牧能够在晚唐一般文人过分追求形式,追求辞采、诗风浮 糜俗艳的文坛弊病情况下,能够不畏世俗、中流砥柱、旗帜鲜明地提出“文以意为主”的文 学创作主张,以校正时风,是十分进步和弥足珍贵的。

杜牧不仅提倡这种创作理论,而且自己身体力行,在文学创作中也践行这种理论,严格要求 自己。比如《泊秦淮》、《山行》、《赤壁》、《九日齐山登高》等,均立意新颖,写前人 所未写,道前人所未道,是创造性的成果,没有丝毫因袭之迹。因此,《吟谱》评价:“杜 牧诗主才,气俊思活”(《石洲诗话》),高度肯定了杜牧创作诗歌不固守一辙,能够根据 内容需要进行主观的能动的创作观。杜牧对他人乃至后辈的文学创作亦是同样要求。当晚唐 文学后生庄充要求杜牧给自己的诗文作序时,杜牧就毫不含糊地回绝了。他写到:“观足下 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 难到。今以某无可取,欲命以为序,承当厚意,惕息不安。…… 况今与足下并生于世,欲 序足下未已之文,此固不可也……”[3]。由此可见,杜牧的这种严肃对待作序的 态度,确实值得当下一些喜欢为人作序的专家学者学习借鉴。

二、“铺陈功业、称校短长”的文学功用观

杜牧曾在《上安州崔相公启》中说:“某比于流辈,一不及人。至于读书为文,日夜不倦, 凡诸所为,亦未有以过人。至于会昌三年八月中所献相公长启,铺陈功业,称校短长,措于 《史记》、《两汉》之间,读于文士才人之口,与二子并无愧容。”[4]在这段文 字中,杜 牧所谓的“铺陈功业”,就是颂扬国家的文字武功。如《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不日功集, 河湟诸郡,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 功就,合咏盛明,呈上三相公长句四韵》等。“称校短长”,就是指文学作品应该纵论政治 的进退得失,功过是非等。如《感怀诗》、《李甘诗》、《昔事文皇帝三十韵》、《长安杂 题长句六首》等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创作的。由此,们可以看出,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 中应该陈述颂扬国家、人民的功业。他反对那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毫无用处的形式主义 文风,其“铺陈功业、称校短长”的文学功用观,从实质上讲,就是主张文学创作应该密切 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反映人民的生活,扬善斥恶,品评藏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 民的安居乐业服务。杜牧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要发挥出文学的批评职能,揭示社会的时弊, 如他的《上知己文章启》、《上宣州崔大夫书》就是其写诗作文“铺陈功业、称校短长”联 系生活实际的具体体现。杜牧主张文学应为现实需要服务的这一进步观点,是十分大胆和具 有远识的,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在当今也值得借鉴[5]。

三、“本求高绝”的文学价值观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是诗歌盛行形式主义的时代。当时许多晚唐诗人成天痴迷于对华美语言 的推敲,精美形式的玩味,文学创作出现了不追求质量,只追求诗歌形式上的新颖奇崛,文 风已完全走上了脱离现实社会,追求唯情唯美的歧途。在这样一个时风萎靡的旋涡里,杜牧 自树一帜,独辟新径,不从流俗,创造出风格新颖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主要的原因 在于,他有着自己鲜明的文艺思想,特别是他明确的文学价值观,强有力地保证自己的文学 创作一直没有发生过迷失[6]。

杜牧认为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对于文学价值的最高追求应是“高绝”。杜牧曾在《献诗 启》中说到:“某苦心为诗,本求高绝”。所谓高,就是指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要高、艺术性 要高,要用进步的思想指导文学创作,塑造能够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艺术形象,达到 高深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绝妙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所谓绝,就是要善于创造文学精品 ,在文学创作艺术上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追求。要实现这种高与绝的统一,达到文学创作真 正的“高绝”,就必须“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不务奇丽”主要 是指不机械摹仿韩愈、李贺一类诗人片面追求辞藻华美绚丽的奇险诗风,不做单纯的主观情 感的抒发。“不涉习俗”主要是指不沾染元白为代表的诗人着意追求的浮艳俗靡的浅俗诗风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主要是指不受古代人和今人的影响,不因袭,不模仿,通过吸收 总结前人的经验,摆脱改造当代文风,发挥出自己的创造个性,进行自我的独创。杜牧认为 ,文学创作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模式,创作出符合大众口味的作品,这种文学价值观虽然会 得到世人的同意,但却创作不出来真正的精品,而那些独具个性特色的文学作品还是深受读 者欢迎喜爱的[7]。

为实现这种“高绝”的文学价值观,杜牧自己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他主张的“某苦 心为诗,本求高绝”。一个“苦”字,道出了达到“高绝”艺术境界的途径。所以,杜牧主 张“苦吟”,以求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完美统一[8]。杜牧认为,从事文 学创作,必须 要有丰厚的生活基础,在于苦学、苦练、苦思、苦吟。杜牧在很多诗篇中都曾经主张“苦吟 ”。如“篇成敢道怀金璞,吟苦唯应似岭猿”(《酬许十三秀才兼依来韵》)、“仲蔚欲知 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可见,杜牧虽有才情,但其诗 歌的创作也并不完全单凭天才和灵感的,而是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艺术探索和劳动 。杜牧的文学创作以及艺术风格,被时人评为“轻倩秀艳,在唐贤中令是一种笔意”(《李 调元诗话》)、“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别成一家,可云特立独行 之士矣”(《北江诗话》)“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唐音癸签》)“杜牧之作诗,恐 流于平弱,故措词必拗峭,立意必奇辟,多作翻案语,无一平正者。”(赵翼《瓯北诗话》 )等,从现在传播受众面来看,其诗歌作品同样得到后世众口一词的肯定。我想,这也与他 追求“高绝”的文学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四、“情与理结合”文学审美观

杜牧生于晚唐,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倾轧、外族入侵,使的强盛的唐朝进 入国事衰微、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末世。这种强烈的盛世剧变,使杜牧的心态变得非常复 杂。他热爱自己的国家,但却不能报效疆场,只好将济世补天的满腔热情写进文学作品,将 兼济天下而不得的满腔悲愤写进文学作品,将自己的雄才大略施展于文学之中。他“少小常 孜孜”,后来又“力学强悠悠”,熟读经、史,追摹“屈宋”、“班马”、“李杜”、“韩 柳”,广博的史学、文学知识,与他的家世、经历、思想、性格等相融洽,形成了卓有见地 的文学审美观。

杜牧认为创作文学作品应充满着情感,他本人的情感就非常丰富细腻,表现在文学作品上, 也是力透纸背,呼之欲出的。杜牧总能够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或条分缕 析,或富于抒情,绝无无病呻吟之词,也无八股之态。例如他的《上宰相求湖州第三启》、 《上宣州高大夫书》等作品,情感结合,夹叙夹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其次,杜 牧的文学创作注重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认杜牧认为,文学创作思维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也非常 重要,杜牧的一些作品思辩的色彩就非常浓厚。例如他的《上宰相求湖州第一启》、《杭州 新造南亭子记》等就是如此。简而言之,杜牧认为文学创作要善于把握住情理结合的“度” 。杜牧文学创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注重感情运用的同时,也注意寓理于诗。他能够以诗 为论,寓哲理于诗的形象,把议论抒情、叙事很好地结合起来,义既精深,韵亦高远,出奇 制胜。如他的《赤壁》、《春申君》、《奉陵宫人》等,都是情理结合的典型之作[9 ]。

五、杜牧文艺思想的现代价值

无庸讳言,杜牧的文艺思想产生于晚唐时期,自然有它的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应剔除 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通过杜牧文学思想的研究剔除杜

牧文学作品思想中的糟粕,寻求其合 理的成分,我们还可以发现,在风雨交加的晚唐,杜牧的文艺思想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唐朝文 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探索,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宝贵资源,其中有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 文学创作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杜牧主张文学创作应围绕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反映人民群众生活,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服务 。这显然与当下文学创作所要求的贴近人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十分符合的。实际上, 只有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文学创作,才能发挥出文学作品的功效,才能更好地 为党和国家以及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杜牧主张文学创作应力避形式主义文风,要言之有物。在当前我国文学创作中,有许多作家 往往不能够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常常闭门造车,遵循格式化创作,套话、大话、空话、废 话连篇,作品的鲜活度不够,不能让人民大众所喜爱。而一千多年前的杜牧就主张文学作品 要言之有物,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和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当代作家 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当下文学创作难出力作、少有经典的原因之所在 。

参考文献:

[1] 彭笑远.杜牧创作思想论略[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 06(1):48-51.

[2] 冯集梧.樊川诗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25.

[3] 杜牧.杜牧集[M].张厚余,解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201.

[4] 杜牧.杜牧集[M].欧阳灼,校注.长沙: 岳麓书社,2001:44.

[5] 吴在庆.杜牧论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85.

[6] 张鲜华.论杜牧的思想和创作[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 (3):30-32.

[7] 高林广,宫春泉.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杜牧诗学思想述评[J].内蒙古 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12-15.

[8] 王西平,张田.杜牧文学思想初窥[J].晋阳学刊,1985(4):106-108.

[9] 寇养厚.杜牧的文学思想[J].文史哲,1993(6):66-75.

[责任编辑:吴晓红 李丽]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杜牧
清明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遣怀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