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涅槃,浴火重生

2009-12-29谢再红

创新时代 2009年11期
关键词:鸠山东亚峰会

谢再红

10月25日,为期3天的东盟系列峰会在泰国华欣闭幕。由于此前有近一半的国家领导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出席,使得这次东盟峰会的开幕式失色不少。在会议期间,由于没有了“红衫军”的阻挠和破坏,也使得这次东盟系列峰会多少显得有些冷清。但是,中国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如期举行,温家宝总理如期出席东盟系列峰会,这种种都体现了中国对东盟的高度重视。那么,在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的当下,东盟之于中国、之于世界;中国之于东盟、之于世界,究竟有着何种重要意义呢?此次峰会的举行,又对未来世界的走势有着何种影响呢?

中国的南下战略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0月20日在出席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时说,惠及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将把中国-东盟之间的伙伴关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也将为各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作出贡献。

——10月20日新华社

在国际社会的190多个国家中,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复杂的,因为它的邻国众多。中国与14个国家陆地相连,与7个国家隔海相望。在这些周边国家中,位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包括朝鲜和韩国,由于历史原因,仍然处在冷战对峙的阶段;东面,与隔海相望的日本,由于一直存在着历史争端,领海和领土争端仍未彻底解决,政治矛盾正在加深;西南,印巴由于克什米尔问题,与中国长期对峙,且这两个国家都是核武国家,而中国与印度尚有领土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西面的中亚地区,“三股势力”猖獗。在这些周边国家中,日韩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美国入侵阿富汗后,长期在阿富汗驻军,对中国的西南和西部构成了一定战略威胁。

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首先是要在和平的周边国家关系中崛起。如果没有一个和平的周边国家关系,中国的和平崛起就无从谈起。当我们合上地图时,我们发现:对中国而言,创造良好周边国家关系的唯一方向,即是东南亚。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同东盟进行正式接触。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国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提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五项原则。1996年7月,中国由过去的东盟磋商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1997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得到迅速发展。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一个域外大国。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以来,双方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了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2002年,中国与东盟确定了在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决定逐步实现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并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

据报道,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将覆盖19亿人口,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经济总规模接近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九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三大自贸区,展现出令人兴奋的广阔市场前景。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自贸区建设中的一些重要尝试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自贸区、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自贸区提供宝贵经验。

日本的“东亚共同体”

本地区各国要秉持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原则,求同存异,妥善解决分歧;要遵循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温家宝在10月25日举行的第四届东亚峰会上的讲话

日本新任首相鸠山上台以来,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在10月10日北京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鸠山说“日本过去过于依赖美国”,同时倡议建设“东亚共同体”。在此次东盟系列峰会上,鸠山再次提到了“东亚共同体”。

事实上,早在1991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提出了“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设想,不过,由于当时东亚各国的政经关系并不如目前这样密切交织,再加上一些国家顾虑美国的态度,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最终并未获得积极回应。而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2002年也曾提出在“东盟+3”的基础上加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形成一个“共同体”。因担心在“东盟+3”框架下中国的影响力过于强大,日本政府此后的立场一直是“应把东亚峰会与会国作为共同体的基础”。

然而,对于自己设想中的“共同体”的范围,鸠山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并有意地进行模糊。尽管鸠山表示并不打算排除美国,但冈田克也外相却曾经明确表示,未来的“东亚共同体”并不包括美国。

10月7日,日本新任外相冈田克也在外国特派员协会演讲时直接提出,东亚共同体的参加者是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说“东亚共同体”不应包括美国,“要是加上美国,那不就等于世界的一半都参与,这样会很不像样。让美国自己搞自己的吧。”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日本长期以来执行的是“脱亚入欧”的政策。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日美同盟。长期以来,日本在亚洲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直把自己作为美国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以及韩国,长期以来对东盟的政策总是滞后于中国;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日本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拉入东盟对话国会议,并曾提出过“自由之弧”等一系列主张,用以抗衡和制约中国对东盟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得到快速发展,相对应的,美国连同日本,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消退。

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日本国内政治形势的转变,即民主党上台执政以来,调整日美关系的呼声日渐高涨,同时,1985年“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经济的损害,至今让日本念念不忘。在这些背景下,鸠山重提“东亚共同体”有着多重的目的:一是上台伊始,展现履行竞选承诺的姿态,因为调整日美关系一直是民主党竞选的一个口号。二是“学习”印度,两边下注,两边叫价,在中美间进行渔利。三是为避免金融危机恶化,留出退路,依靠大树。金融危机的启示就是要抱团取暖,即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来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

对于日本的上述目的,可以说东盟及其他国家都了然于心。因此,在此次东盟峰会期间,就有国家曾要求鸠山对其所提出的“东亚共同体”主张的蓝图进行详细说明。而中国对鸠山的主张,虽然乐见其成,但在中短期内,未抱太大希望。中国对于日本打算将用在中国身上的“政经分离”政策,同样用在区域一体化上的企图不看好。用温总理的话说就是: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那么,为什么说目标是“长远”的呢?答案当然还是美国。

美日或在演“双簧”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日前访问日本东京时表示,美国非常关注日本重新定义与美国同盟关系以及其在亚洲的定位举动。并警告日本新政府,如果其违反与美国既定的军事结盟计划,与日益崛起的中国走近并达成协议,要考虑严重后果。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0月22日发表文章称。

就在日本首相鸠山和韩国总统李明博出席东盟系列峰会前,盖茨先后访问了日本和韩国。据报道,盖茨于10月20日抵达日本首都东京,展开亚洲访问行程。他是日本组成新政府后首个到访的美国内阁成员。双方讨论了包括冲绳岛美军基地和阿富汗战事合作等的敏感课题。随后,盖茨于21日抵达韩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访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两国同盟关系,韩国方面也表达了希望与美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正是在访问日本的时候,盖茨对日本发出了语气强硬的上述警告。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日本外相已经改口,称“同意按照之前自民党政府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在冲绳县内选址建设美军新机场”。鸠山在东盟系列峰会上也表示,不排除美国加入其所提倡的“东亚共同体”。

在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的外交重点是反恐和能源问题。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牵制了美国的主要精力,美国对东盟的忽视造成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开始调整对外战略,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对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四国的外交战略的改变尤为值得关注。

从2009年初,美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开始调整,被称为“重返东南亚战略”。2月,希拉里访问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并向东盟秘书长强调美国对于该地区的高度重视。这是历史上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东盟秘书处。今年7月,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这份条约是在东盟连续要求了17年之后美国才同意签署的。9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匹兹堡G20峰会上表示,美国同意11月在新加坡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

首届东盟与美国峰会原定于2007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但当时美国单方面取消了会晤。有消息称,奥巴马10月25日在与泰国总理阿披实会晤时说,美国同意在11月新加坡APEC峰会期间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奥巴马同一天也向东盟秘书长表示,美方将加强与东盟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11月的峰会将是促进美国与东盟关系的重要一步。

日本重提“东亚共同体”,有可能会削弱美国及美元在该地区的地位,这么看,与美国正在推行的“重返东南亚”,似乎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冲突,以至于盖茨非常“不高兴”甚至说了“狠话”。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重返东南亚”还是“东亚共同体”,都有一个最根本的内核,那就是:平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共同完成对中国的围堵,而并不在于促进该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这个内核也决定了,即使在当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美间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也仍然是一致的,日美间“周瑜打黄盖”的双簧表演,只是分工不同,表现不同而已。

我们有理由猜测:凭借日本抛出的“东亚共同体”计划,日美人为地制造了日美间的裂痕,而这很可能只是战略欺骗,是为了此后美国利用中日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争议岛屿问题,以寻找“悲情”且合适的理由,以制造中日两国间的摩擦和争端,阻碍中国的复兴进程。对此,中国应尤其予以关注。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将凭借由于美国主动取消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而缓和的美俄关系,凭借伊朗核问题暂时得到解决而缓和的欧美关系,其精力将主要集中在亚洲,即中国。印巴关系将更趋紧张,印度媒体将进一步大肆炒作中印摩擦,届时,中日间的历史与岛屿纠纷,或将被重新炒作,甚至台湾也会有某方面的异动。如果真的将面对这一切,作为处于严重矛盾和威胁之下的中国,又将如何应对?我们不妨借用国内某知名媒体所评论的话:凤凰涅磐从来都要浴火重生,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国家也好、个人也罢,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都要有凤凰涅磐的勇气与准备!

猜你喜欢

鸠山东亚峰会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历届峰会回顾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