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009-12-29徐利萍
徐利萍
随着音乐课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师要围绕音乐课程的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努力。笔者认为要上好音乐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革教材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前段时间,歌曲《中国话》不仅在流行乐坛传唱,在校园也引起不小的冲击。很多学生就是哼着《中国话》的旋律进教室,笔者作为音乐教师不知如何是好。《中国话》以学生熟悉的绕口令为歌词,配以简单明朗的旋律吸引了孩子们,而音乐课本,有多少歌曲是学生所喜欢的呢?这并不是说明课本完全过时了,但是,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特别是优秀的儿童歌曲到音乐教材中是可取的。当然,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的内容和背景离我们的生活渐渐遥远,但是,它悠扬的旋律和音乐的美丽仍旧可以打动学生的心,同时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有必要将其传承下去。
二、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音乐教师也同样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新课标改革给音乐教师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它迫使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作出改变和发展。
从教材内容上看,新教材从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出发,编写中注重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知识性和情感性以及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力求突出音乐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时代性以及广泛的地域性,突出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及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所以新时期合格的音乐老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基础知识及相关的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以外的知识修养,如文学、地理、历史等。
从音乐本身上看,新教材突出趣味性与知识性,重视教学的实践性与创造性,需要老师不仅能弹会唱、能编会导,还必须有娴熟的键盘弹奏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探究、创造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突出”和一个“重视”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材,以富有创意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并且努力创设时间环境,激发学生能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整体艺术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基础教育的改革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来实践音乐学科的改革呢?
1.“鼓励”教学
音乐教师应该善于运用“鼓励”教学,学会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哪怕只做到一点都应该及时肯定,鼓励他们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质。自信心树立起来也可以带动其他能力的培养,如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意识、社交能力、适应和独立能力等。
2.“快乐”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总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对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都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青少年的性格进行重塑。
3.“互助”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和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老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应多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用竞技、游戏的形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次,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组队,进行音乐创造、小合唱、小组唱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意识到与他人配合的重要性。
四、教学硬件的改良
在现代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丰富了音乐教学媒体的资源,使抽象的音乐更加感性和生动。
教学要吸引学生就要先了解学生所想,然后通过教师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完善教学步骤,进而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音乐课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