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而今“桃花运”偏爱谁?

2009-12-29刘云龙

伴侣 2009年4期

  在一个婚恋问题讲座上,一位女青年向我提问:老师,而今的桃
  花运偏爱谁?
  我不假思索应答说,如今的“桃花运”它偏爱“孔方兄”!
  就此问题升发开去,我感到有话可说。这里抛开解放前乃至公元
  前有关婚恋即“桃花运”的种种传说与故事,寄托与向往,单就新中国
  成立后60年的历史,从“桃花运”的演变中,就可看出时代的印记。
  无论就纵向还是横向看,大致可以如此概括:建国初期的“桃花
  运”,偏爱的是“土改根子”、革命干部和战斗英雄;上世纪60年代偏
  爱的是现役军人、革委会成员;70年代偏爱的分两半——前半为“知青
  专干”,后半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包括教书匠;80年代也分两
  半——前半为文学青年,后半为“万元户”主及其子弟;90年代偏爱企
  业家以及店老板。到了2000年后,索性一味偏爱“孔方兄”。这一分明
  的历史脉络,成为“桃花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烙印,它所反映出的不
  独是价值观、荣辱观与义利观,且是特定氛围下的文化风尚、教化导向
  与婚恋标准的真实写照。
  所谓“孔方兄”,乃一个钱字也!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有钱能
  使鬼推磨”之说,只是因教化的不同、社会风尚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
  同而未能千篇一律罢了,然而到了这金钱万能、享乐至上、欲望膨胀的
  时代,连“饿死事小,贞洁为大”的古训都被无情扔掉,更何况自主、
  自由之下的谈情说爱与男欢女爱呢?
  因而,一旦桃花运这一妖魔肆无忌惮起来,谁有钱、谁钱多,就
  偏爱谁。在桃花运的眼里,文化算什么?知识算什么?年龄算什么?信
  仰算什么?钱就是大爷,这大爷便成了万人追捧的对象,多少媚眼瞟上
  它,多少绣球抛给它,多少投怀送抱献给它!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其实是:我把青春献孔方,我的婚恋才荣光!
  转过话锋我要说,你连爱情都无法喂养的时候,甭说很难遭遇桃
  花运,即便桃花落你头,你也没法保鲜。如果说,上世纪找军人、找干
  部、找知识分子是一种光荣与风尚的话,那末,自桃花运恋上万元户开
  始,它就已经彻头彻尾选择孔方兄了。这样就不难理解,如今的桃花运
  更讲究实际,实惠,别怪它不懂人间真情为何物,也别怪它不识品味,
  不论学问,因为它也需要滋润而无忧的生活。
  这里,我并非是在为桃花运偏爱孔方兄而张目,其实,正话反说
  中,我依旧力挺真情,只是没有孔方兄的日子里,我们拿什么拯救见
  “钱”思迁的桃花运?!不是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么?!但愿诸位早发
  达,拥有钱财迎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