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当前中国就业问题的思考

2009-12-29梅应贤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4期

  [摘要]2009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常规的就业促进手段之外,应适当考虑通过对缩短、调整退休年龄,提高农产品价格,女性分阶段就业等手段促进就业。
  [关键词]就业问题 思考
  
  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探讨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外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将绝对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化为相对低成本竞争优势。但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一些外资企业利润下降,因承担不了人工成本而外迁。近年来,一些规模小、技术薄弱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搬迁到了劳动力成本低廉的越南等国;甚至一部分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也减少了在中国投资的步伐,转向劳动力低廉的国家投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逐渐失去低成本竞争优势,订单减少;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因利润下降而迁徙,大幅度减少了企业的就业岗位。
  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外贸出口压力增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本身的价值即含金量发生了变化,对中国的老百姓而言,人民币升值,表明自己的钱更值钱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大多集中在纺织、服装、制造业及电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人民币升值前,这些行业主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于其产品相比其他国家同类产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由于产品的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产品之间差异化程度小,相互替代性强,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价格弹性较大,人民币升值对这些行业的出口贸易将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制造”由于人民币升值逐渐失去了价格竞争优势,企业出口订单增速减缓,导致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需求减少。
  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对工作岗位的需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国际竞争的压力迫使我国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必然导致失业,调整产业结构与增加就业之间是一种两难选择。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中国制造”国际价格竞争的失利,使得中国企业必须尽快完成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科技的应用,必然减少对工人的需求。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外贸订单减少,企业生产减少。在经济全球化下的趋势下,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外贸出口受到空前的打击,部分依靠出口的企业减产,甚至停产。据报到,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全国2000万农民工失业或返乡。
  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这是当前中国就业难的基本成因。中国就业领域目前存在“四大一突出”的基本国情,即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大、困难群体大,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就业问题的基本成因在于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数量大,政府部门要设法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
  总之,目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减少与需要就业人数巨大之间成为一对亟待解决的矛盾。
  
  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路径
  
  缩短、调整退休年龄,为青年一代提供工作岗位。中国现行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仍然是围绕1978年出台的140号文建立的。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对特殊工种,如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职工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法定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的退休年龄是:干部,男60周岁,女55周岁;工人,男60周岁,女50周岁。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可以采取缩短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年龄,提前退休,为青年一代提供工作岗位。假如男女的退休年龄分别提前5岁,那么将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岗位。当然,对于职工缩短退休年龄还要区别对待,部分在专业技术方面突出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应适当放开,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他们对工作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年轻一代,另外,年轻一代也需要他们的传、帮、带。
  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村人口,解决农民工就业。多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改革开放之初,工人月工资四十元左右时,市场大米是四角左右每斤;进入21世纪,工人月工资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市场大米是一元五角左右,才是原有的4倍不到。我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的是农村与城镇收入差距的加大。
  农民之所以大量拥入城镇,演化成农民工,其最基本原因是种粮收入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农民家庭自身消费的需要。农民要靠种粮挣钱太难,只有靠打工挣钱,才更能满足家庭日常支出和消费的需要。据笔者调查,由于种粮收入低,远远低于打工收入,很多农民放弃了传统的精耕细作,转而加入产业大军。所以,笔者认为,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从而真正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人口,把广大农民工留在土地上,减少与城镇新增劳动力、下岗工人和大学毕业生争夺就业机会。另外,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对工业品的消费,转而拉大了内需,提高企业产量,增加就业岗位。
  女性分阶段就业,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目前,中国女性在就业率上远远低于男性,许多企业拒绝录用女性的理由往往从女性人口的群体信息出发,认为女性的综合劳动能力低于男性。笔者认为,中国女性在就业方面应仿效现代日本女性,分阶段就业。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日本妇女的就业似乎仅局限于婚前,一旦结婚,妇女就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家里一心一意地服侍长辈和丈夫、照顾小孩,成为家庭主妇。即便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的日本妇女也不例外,如山口百惠婚后就完全是一个家庭妇女。其实不然,现代社会,日本女性在婚后一段时期内会“相夫教子”,做一个全职太太,当孩子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出来工作。
  当然,许多女性和女权主义者肯定会反对女性分阶段就业,但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分阶段就业有利于女性婚后的生育、休养;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从社会的角度出发,有利于促进就业。笔者认为,女性分阶段就业是家庭和谐发展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笔者对此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在一些常规的增加就业岗位和鼓励创业等手段下,可以采取缩短退休年龄、提高农产品价格、女性分阶段就业等手段来促进就业,解决中国的就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