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2009-12-29周青浮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4期

  [摘要]平顶山市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该市及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不断加大,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城市发展转型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平顶山
  
  平顶山市地处河南中西部,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发利用和深加工近年来始终位居经济总量的70%左右,属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558.29亿元,居全省第7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356元,居全省第9位。随着该市及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不断加大,由此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城市发展转型已迫在眉睫。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评价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状况已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对象。
  
  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根据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目前情况,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借鉴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已经取得成果,充分体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各自特点,既有描述性指标,又有评估性指标,以充分反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为此,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层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
  为科学评价分析上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需要选用一种既能反映某一时点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又能综合对比出可持续发展层的动态状况的评价模型。笔者主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这种评价模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和计算综合发展指数。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根据《平顶山市统计年鉴》(1996-2005年)及其他有关资料,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平顶山市1996-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经济发展子系统、环境保护子系统、社会发展子系统、资源开发利用子系统的综合发展程度和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程度。
  从1996年到2005年,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状况总体上呈逐年好转的趋势。从经济发展水平的波动幅度上来看,波幅不大,这也表明平顶山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好转的迹象。从各项指标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6年4518元到2005年11351.6元逐年递增;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百分比先由1996年28.1%开始上升2001达到峰值32.7%,之后开始逐年回落,2005年降为2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少数年份增长率较小,1999年出现17.5%的负增长,这主要受国经济波动影响;煤炭总产值增长率和非矿产值比重十年内波动不大。在各项指标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发展子系统中权重较大,在其他指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决定了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
  平顶山市在1996年至2005年之间的环保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平顶山环境保护发展水平的波动幅度上来看,1996至2000年环境改善较为显著,以后各年缓步提高。分析具体指标: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废渣综合利用率两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分别由1996年70.7%和40.7%逐年提高到2005年97%和66%,其他几项指标也有一定程度改善。经过几年的水污染治理和废气排放控制,环境较前几年重度污染有明显改善。2000年以前这两项指标的提高速度明显快于以后各年。2000年以后,平顶山市开始注重工业废气净化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环境逐年有所改善。但与其他城市相比环境治理的各项指标总体水平偏低,污染仍较为严重。
  从1996年至2005年平预山市的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经济衰退的1999年,其社会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社会发展水平的波幅来看,波动幅度不大,这也正说明平顶山市的社会发展水平呈现一种稳步上升的态势。指标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除1998、1999两年略有回落外,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有加速趋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999年以前变动不大,2000年后有较大改善;初中入学率基本呈稳步增长趋势;城市人口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两项变动虽然不大,但2003年开始有所下落,这对近几年的社会发展速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1996年至2005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呈现先迅速下降然后缓慢爬升的趋势。1996年由于煤炭、水资源保有量较大,当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值明显高于以后各年。1997至2005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总体变化不大,逐年略有提高。这说明平顶山市在矿产开发利用方面仍然粗放经营,能耗高,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煤炭单位产值平均能耗先增厚降,近两年改善较为显著。其他指标十年里变化不大(可能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综合后,呈现先下降然后缓慢爬升的趋势。
  从1996年到2005年,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平稳。平顶山市正朝着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但与其它资源型城市相似,未来都要面临资源枯竭问题,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应该及早作转型的准备,找出一条适合平顶山市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结论
  由于煤炭产业的固有特征,煤炭城市不能不面临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与资源枯竭等问题,对于新兴煤炭城市平顶山市来说,研究其发展动态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意义重大。
  从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以及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至2005年之间,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状况总体上呈逐年好转趋势,发展水平较为稳定;环保程度、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也呈上升趋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呈现缓慢爬升的趋势。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目前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污染严重。废水排放达标率近几年均低于2000年水平;工业粉尘回收率在93%左右止步不前;大气平均降尘量、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平均值一直在11吨/月平方公里和150微克/标立方米以上,居高不下。因此,平顶山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加快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积极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进外资水平。
  以平顶山为借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替代产业,逐步实现产业转换与城市转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同步进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科教兴城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建设具有长远目标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政府体制和管理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和制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