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孕育新的用人观

2009-12-29景跃进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4期

  编者的话:“两会”后,地方干部人事的调整热潮落下惟幕,一些地方省委书记在新一届任期开始之际,发表了一系列对于选人用人的观点。新一届省委书记的用人观折射了什么时代精神?各省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提出切合本地实际的用人思路?中央提出的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精神如何得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梳理省委书记们的用人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十七大以后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摘要]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是我党干部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基本原则。“凭本事用干部,以政绩定升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省委书记的用人观顺应了这一潮流。在强调干部的能力和实干的同时,省委书记们也普遍重视干部选拔的民主程序和群众公认原则。
  [关键词]党管干部 省委书记 用人观
  
  用人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来贯彻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再好的政治路线也只能停留在文本上。如果执行得不好的话,甚或产生相反的后果。停留在文本上的政治路线,再好也无济于事,因为它不能改变现实;而错误的执行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失误,非但不能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反而会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带来重大的灾难。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当今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最具决定性的竞争,“凭本事用于部,以政绩定升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如何正确地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核心所在。领导者不能陷入个人选人,必须强调是组织选人,用好的体制和机制来选人,依靠群众公认的原则来选人,才能做到“朝多君子,野无遗贤”。有句话说得好:“一位领导者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创造出更多的其他领导者。”
  
  新的用人标准丰富和发展着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都要依靠相应的组织工作来加以落实;反过来,党的组织工作历来是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展开的,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人事和组织保障。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今年2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重要意义:围绕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做好组织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干部基础。
  组织工作千头万绪,但如何用人是核心所在。在中国政治的层级体系中,“用人”是一个纵向结构。党管干部这一原则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体现为从中央到地方下管一级的制度。对于中央来说,省级62位封疆大吏的选拔是否适当,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同样道理,对于各省大员而言,如何选好数百名地市级领导,对于全省的工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是中国政治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我党干部路线的优良传统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基本原则。这一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之所以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乃因为对它的阐释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可谓“有化乃大,有易则久”。在新中国的条件下,通常而言,某一特定阶段的干部任用标准与两个因素紧密相关:一是我党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是党的中心工作之性质。故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干部路线和用人标准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干部路线和用人标准有着重大差别;同样在社会主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干部路线和用人标准又不同于文革时期的干部路线和用人标准。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时代又孕育着新的用人标准,丰富和发展着党管干部的基本原则。
  我们可以从党的重要文件和中央领导人的一系列论述中来把握这一变化的趋势。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干部用人的六大导向,即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和群众公认的导向。这些论述是针对如何用人的。至于如何用人的组织问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给出了解答。在与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究班学员座谈时,他提出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认识组织工作,用历史进步的眼光来研究组织工作,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推进组织工作。
  在随后召开的各省组织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的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而且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分别提出了切合本地实际的用人思路。
  
  省委书记用人观与本省实际情况联系密切
  
  在经济发展有待加速的地区,省委书记们倾向于强调干部的能力和实干。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直言:“当前,广西加快发展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有激情、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不出事的干部。”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则提出,“要大胆地把那些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又清正廉洁的干部放到重要的、主要的领导岗位上。”这番话语乃针对海南目前存在的“四大不适应”问题:一是一些干部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对发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与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很不适应;二是一些干部的思想方法、理论水平、工作理念、工作能力,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三是一些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所肩负的使命、责任很不适应;四是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特别是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干部的办法、机制还不完善,与新形势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相比之下,作为全国最发达省份之一的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强调的是如何从GDP的增长转向科学发展。他明确指出,“在当今时代,‘才’主要是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领导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从科学发展角度来界定“才”,可以说是对“德才兼备”原则的创新性阐释。
  在强调干部的能力和实干的同时,省委书记们也普遍重视干部选拔的民主程序和群众公认原则。正如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所说:“要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监督,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
  在组织工作和干部用人问题上的新思路,无论在中央层次,还是在省市一级,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我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方面,十七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多年前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四化”的目标,在全党和全国上下基本实现。时值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正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凭本事用干部,以政绩定升迁”已成为时代的潮流,省委书记的用人观正是这一潮流中引人注目的浪花。我们完全有理由期望,在这种用人思路的指导下,大批优秀的干部将能脱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