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台商投资正逢时
2009-12-29王丽辉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09年7期
1993年,当台商李予民坐着轮椅在湖北襄樊市区转悠时,这里还少有台商的身影,外商投资更多的是停留在政府报告里。2009年,李予民已在襄樊市开办了7个工厂,业务范围涉及冶金、珠宝、特种电器等几个领域。
如今,像李予民这样在湖北投资兴业的台商越来越多。
5月8日,100多位台商应邀前往襄樊参观考察,期间李予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襄樊市现在的投资环境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两岸直航后往来大陆和台湾也方便多了。”襄樊,还只是中部城市吸引台商投资的一隅。
危机中的两岸机遇
李予民的100多位台湾老乡们前往襄樊,是参加在湖北举行的第六届“湖北·武汉台湾周”。这一活动的举行,正逢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08年9月,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全球,演变为继1 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海峡两岸纷纷寻求应对策略。
“台湾若要把外销导向的经济改变过来,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但可把外销市场分散,不要集中在美欧市场。而祖国大陆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如家电下乡等,无疑给台商们提供了一个机遇。”今年4月2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金融海啸后台湾的经济与发展”为题作专题演讲时表示。
两天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此次陈江会谈在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多方面达成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交换意见,这项共识标志着今后两岸可以进行正常的双向投资交流。
而此前的3月,由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领队,率100多人的大型旅游促销团赴台考察,这是自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后,大陆省份第一个跟进赴台促销,呼应国家旅游局承诺,组织百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省份,开启了两地旅游业合作的新篇章。
据台湾主管部门的统计,3月份大陆来台旅游的人数从开放初期平均每天299人次增加了7倍以上,现在已超过每天3000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两岸这种互惠互利的成效逐渐显现。
新形势也直接催生了探讨海峡两岸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和措施、寻求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途径与商机。
台商投资新热点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台资企业和大陆企业一样,面临着外部需求减少,融资信贷紧缩,能源、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的挑战。”湖北省台办主任刘凯春接受采访时说,“省政府官员高度重视台资企业面临的问题,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台资企业走访调研,要求省、市、区台办及时了解台资企业经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对台企普遍存在和关心的问题,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解决,协调解决投资过程的问题。”
为帮助台商、台企贷款融资,支持台资企业度过难关,2008年湖北省对台商累计贷款2.21亿元,贷款额度同比2007年增长173%。贷款对象大多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外销型企业。此外,湖北省还努力开辟鄂台经贸合作新领域,精心组织和策划、举办和参与许多招商引资活动。如海峡两岸光电子信息产业研讨会、湖北·武汉台湾周、香港湖北周、海峡两岸企业发展论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成果展等。
自2001年以来,湖北省先后组织了48O多批经贸团组、2300多人次赴台,宣传湖北投资环境,介绍合作项目,与台湾工商界、实业界进行广泛交流。通过办好现有台资企业,为台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台资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和“以台引台”的作用。
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建设快速、持续发展,湖北经济发展格局和投资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为台资企业到湖北投资兴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各种更为便利的条件,中部地区逐渐成为台商投资的新热点。
一帮一带 以台引台
在李予民来襄樊投资的前一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边的小镇吴家山有了新的变化。
1992年,武汉在吴家山设立台商投资区,随后投资区历经三级跳:2000年由市级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1月在吴家山台商投资区的基础上,国家科技部、国台办批准成立了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成为高科技产业开发的国家级园区,也彻底改变了吴家山的面貌。
如今,台湾统一、康师傅、台湾远东、美国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法国达能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在此安家落户。吴家山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朱光胜介绍,该区以高新技术为主和知名企业为主,主攻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健康产业三大产业。力争到2015年,核心园区年工业产值达400-500亿元,年税收达15-20亿元。亩均产值、税收、企业用工等指标在华中地区经济开发区中居领先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台商密集区。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在面临国际金融风暴冲击的情况下,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内的骨干工业企业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武汉统一企业在连续两年创税过亿元的基础上,第一季度实现生产销售的开门红,销售收入和税收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和40%,达到4亿元和4800万元。亚东水泥、士林电机、华城电机、大鹇电子、采轩服饰、连运仓储等台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稳中有升。
2008年8月29日,李宁公司的核心供应商、台湾冠华集团在襄樊高新区注册冠良实业公司,从2008年11月动工到投产,这个项目仅仅用了3个月。对此,冠华集团董事长黄良华先生感慨良多;“这里的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在冠良实业的带动下,目前已有四家给冠良配套的企业进驻了襄樊高新区,能解决8万人的就业。而让黄良华决定投资襄樊的牵线人,是襄樊台商协会会长李重震先生。李重震在襄樊投资兴业已有十几个年头,在汽车零配件、纺织业及餐饮业均有斩获。
像黄良华、李重震这样一帮一带的例子,在湖北台商中还有很多。而成功的台商中很多人成为当地的“招商大使”,带着更多的台商朋友一起来投资兴业,谋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我既是台湾人也是襄樊人。”在襄樊生活了多年的李重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