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适的那些趣事儿

2009-12-29侯拥华

今日文摘 2009年3期

  一夜牢狱考功名
  
  国学大师、文化巨子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时,曾有过一段放荡不羁的生活。
  那时,胡适正在中国公学学校求学,因为生活寂寞无聊,就时常与一些不求上进的朋友一起陷入轻度的放荡之中。他们饮酒、赌博,彻夜地打牌玩乐,也时常会光顾灯红酒绿的妓院。
  终于有一次,在一个落雨纷纷的傍晚,在酩酊大醉之后回家的路上,他与警察撕扯打斗起来。当晚就被抓进监狱,蹲了一夜。
  第二天出去后,面对镜子里那张青肿的脸,打量半天过后,他忽然想起了李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顿时懊悔不已。后来,他决定改过自新,就关起门来开始发愤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他幸运地考取当年庚子赔款奖学金留学,来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生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篇文章赢盛名
  在美国留学期间,胡适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作为一名庚子赔款生,他每月都要从华盛顿的中国公使馆领取一
  笔生活津贴。这笔生活津贴常常装在一个信封里。
  有趣的是,负责邮寄津贴支票的公使馆秘书,是一位性情严肃的中国基督徒。每次他都在信封内塞进一些简短的道德宣传单和激励人上进的箴言。例如“不满25岁不娶妻”、“多种树——种树有益”之类。每次看过,胡适总是一笑了之。
  有一次,胡适又到中国公使馆领取生活津贴。信封里的纸条,宣传的是劝说人支持用拉丁文字体做民众教育手段。看后他有些愤慨,就寄出一篇言辞激烈的反驳信。后来,当他重新想到此事时,忽然又认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由此他想到中国语文言与白话之分的现状。
  为此,他写出《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革命。他一稿两投,一篇发表在他自己主编的《留美学生季报》上,副本寄回国内的《新青年》。
  出人意料的是,先期发出的原稿竟无人理睬,而后来发表的副本竟一纸风行,全国哄传。1917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开文学革命之先河,新文化运动由此开始。一件小事促成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为他赢得了一世盛名。
  
  名人本色是书生
  
  胡适回国后,经常到大学里去讲演。有一次,在某大学讲演中,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明自己的思想观点。
  为了方便,也是为了省些力气,他就在黑板上写:“孔说”,“孟说”,“孙说”。这些做法,当时并无人提出质疑。
  最后,当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竟然莫名地引发全室学生哄堂大笑不止。一时,被笑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回头一看黑板,方才醒悟。
  原来他写的是:“胡说”。
  胡适在美国做驻美大使时,也有一件趣事被传为笑谈。
  那时是珍珠港事变前夕,北平图书馆有数百部善本书托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存。
  当书籍被运到华盛顿后,美国极为重视,认为这是件文化大事。所以,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努索·埃文斯特请胡适前往察看并派大员陪同。
  胡大使准时赴约,该批书籍在国会图书馆准时开箱,查验,入库。
  岂料,此公一进书库,便再也没有出来。美方派人去查看,发现他席地而坐,正旁若无人地看书。
  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那些陪他前来的大员和图书馆馆长不得不在黝黑的书库走廊中大踱其方步,焦急等待,而胡适却对此浑然不觉。
  后来,过足书瘾后,胡适才从里面出来。从书堆里提着上衣笑嘻嘻地出来后的他,又开始和这批与“善本”无缘的要员们大谈其“善本”经纬,众人无不摇头苦笑。众人此时方知,此公原来是个“书迷”,见了书,自然忘乎所以。
  这件事,在外交圈子里传为笑谈。但胡适我行我素于不自觉之中,是真名士自风流,此后,别人也认为他是位“学者大使”,由此他的怪行反被传为佳话。
  
  笑待人生真风流
  
  胡适是一个留学的“洋博士”,而他的夫人江冬秀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姑,而且还是一位缠了脚的没文化的村姑。就是这样一位村姑,做了胡适一辈子的夫人,伴着胡适北上南下,去台湾,到美国,而且还让胡适落了个惧内的名声。
  所以人们就习惯把他的小脚太太和他的博士头衔放在一起,开他的玩笑。而胡适为此并不介意,反而常以此津津乐道。
  胡适是属兔子的,而他的夫人江冬秀是属老虎的,于是,胡适常拿此开玩笑说:“兔子怕老虎。”
  有一次,法国巴黎的朋友寄给他十几枚法国的古铜币,看到钱币上有“PTT”三个字母,读起来谐音正巧为“怕太太”。胡适就与几个怕太太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成立一个‘怕太太协会’,这些铜币正好用来做会员的证章。”
  有一天晚上,胡颂平在胡适的办公室工作特别晚还没有回去,胡适让他回去休息,并打趣道:“你不怕你的太太会骂你吗?这样,我的PTT证章不能送给你了。你没有这个资格。”
  1958年,身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出席一次庆祝宴会时,接着收藏这个话题即兴演讲。缘由是,任驻美国大使时,曾有记者报道,说他是个收藏家,一是收藏洋火盒,二是收藏荣誉学位。
  胡适说,他真正的收藏不在火柴盒和荣誉学位——他在大使任内收集的火柴盒有五千多个,都留在了大使馆内。而他三十多个荣誉学位,都是人家送的,不能算他的收藏。他真正的收藏其实是全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
  “这个没有人知道。这个很有用,的确可以说是我极丰富的收藏。世界各种怕老婆的故事,我都收藏了。”
  胡适发现,有三个国家是没有怕老婆的故事——德国、日本、俄国。而意大利倒有很多怕老婆的故事,“我预料意大利会跳出轴心国,不到四个月,意大利真的跳出来了。”
  大家都安静地听胡适讲,胡适话锋一转说,现在就这个收藏能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怕老婆的国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反之,凡是没有怕老婆的国家,都是独裁的或极权的国家。他说大抵不错,二战时期的苏联,是个没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而那时的苏联正是独裁和极权的时期。
  原来,胡适是借怕老婆话题谈他对二战期间国家政治局势的见解。
  由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有呼吸,鲜活而真实的胡适。
  他不营造自我神话,也拒绝被神话。胡适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的言谈举止都传达出丰富的文化信息,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PTT会员,这一点真的无人能及。■
  (肖欣欣荐自《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