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刘翔没有的幸福
2009-12-29王雅丽
今日文摘 2009年9期
刘翔的队友,走了一条不同的人生路
今年24岁的赵宇出生在沈阳,17岁那年,赵宇顺利进入上海市体工队练田径十项全能,成为刘翔的队友。记者好奇地问赵宇:“你原来和刘翔认识吗?”“认识呀,那时候我住405,他住305,原来老在一起吃饭!”赵宇顿了顿,嘴里又蹦出了几个字:“刘翔这人,太有才了!”
对于记者关于刘翔的提问,赵宇不愿意多说什么,只是表示在刘翔身上也学到不少东西,但两个人走的路不同。
在赵宇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我那时候还小,也不懂什么叫离婚,就经常问妈妈:‘爸爸呢?芽爸爸怎么不回来?’妈妈沉默了,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成为有用的人,照顾好妈妈!”赵宇告诉记者。
1998年,13岁的赵宇被上海的教练选中,来到了上海闵行区少年体校练田径。赵宇回忆道:“我依稀记得坐了好久的绿皮火车,当脚踩着上海的土地,呼吸着上海的空气,我就想要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好好生存下来!”
赵宇把所有的空余时间全部用在了训练当中,因为他除了身形条件有优势,体质很差,远远不如别的孩子。“我就不停地训练,别人说我不行,我偏要行给他们看看,那时,不管别人怎么反对我,我就按我的想法去做,认清我自己的路,因为自己的情况自己最了解,人生的路我要自己去走。”赵宇说得很平静,但他骨子里透着的那股不服输的斗志,记者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了,那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我每一年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小的时候第一个目标要拿上海市冠军,能够减免我所有的生活费、学费、书本费、伙食费、住宿费等等;我第二年给自己的目标就是继续拿上海市冠军,能够让我的户口从东北迁到上海;我第三年的目标就是一定要把上海市全能纪录给破了,能够进上海市专业队。”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着长远的奋斗目标,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多了一份成熟。
刻苦训练,日复一日。2004年,19岁的赵宇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同年9月,他作为体育特招生正式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录取。
记者更好奇了:“在体育方面发展得不错,为什么不继续发展下去,反而选择了去读大学呢?”赵宇向记者坦言:“极限。当时,差不多是我作为运动员的顶峰时期,我的成绩已经无法再有什么突破。对于去与留的问题,我也思考了很久。再继续体育事业,我又能干什么?运动员不是一直都处在顶峰期的,我为什么不选择适合自己的更好的出路?”
赵宇向记者感慨道:“体育就像一座金字塔,站在顶峰的就只有一个人,就好比是刘翔。田径的金字塔,我没有爬到塔的顶头,而我爬到了塔的一半,我认为我再也爬不上去了,就像股票一样,达到了一个点数,再继续的话我就可能卖不出价钱了,在我自己最高点的时候,我把我自己给抛了,然后我选择了复旦大学——这另外一座金字塔。”
大学4年,他成了打工狂人
可念大学,意味着一大笔开支,赵宇的母亲下岗,家庭经济情况很难承担上学的费用,19岁的他想到了出去打工养活自己。
赵宇没有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整个大学期间所有的学费,全部都是通过他自己的打工、勤工俭学以及他在暑期里教别人游泳,到健身馆做健身教练,挣得了他的这些学费及生活费。
“我做救生员,做一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休息的那个小时我就带课,上完课我再去做救生员,做完救生员我再去带课,我的工作就这么穿插,一天工作12个小时,在水里泡6个小时,在岸上待6个小时。”回忆起当年紧凑的打工情景,赵宇噗嗤一下笑了。就这样,大学4年,赵宇打了无数份工,麦当劳临时工、群众演员、游泳教练、兼职模特、摄影记者,他几乎成了一个打工狂人。因为练的是十项全能,同学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十项全能,无所不能。别人也许会因此疲惫不堪,他却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找到了通向未来的路。
在赵宇大二的时候,他就做起了盒饭生意。赵宇告诉记者:“我在朋友饭店批的盒饭,我印象很深,第一次批了20盒,可一个中午才卖掉4盒,我就一间间宿舍敲门去推销,后来生意稳定了,一个月也能赚不少。”
大三下学期,赵宇在一家公司兼职。问完身边所有人的工资,“2000元、3000元……”一个个让人沮丧的答案让赵宇深思,“到底,我要去找工作吗?光是卖盒饭,我就能比他们赚更多的钱。”
“盒饭王子”眼中的幸福
“你有着漂亮的复旦大学的学历,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地找一个‘金饭碗’,而自己创业呢?”记者很疑惑。
赵宇对记者说:“我给你算笔账:在上海跟别人合租房子,一个月1000元,交通费用300元,水电费200元,吃饭就算是吃盖浇饭也要10元钱,再加上夜宵,每天大概要35元,这样一个月是1000元,另外加上电话费用100元,买点儿日用品100元,一个月最起码3000元。而进企业,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就拿2000多,挣得还没有开销多。如果我出来自己做,卖卖盒饭,再做点游泳教练之类的兼职,一个月也能赚到1万元,多少也算是个主管的级别了。”
“我还年轻,为什么不拼一把呢?”大四那年,当班里所有的同学都在拼命找工作的时候,赵宇却做了一个大家看来有点离经叛道的决定——自己创业,而这生意就从小饭店做起。于是,赵宇开始做市场调查,经过多次踩点、精打细算完之后,赵宇选定了店址。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店需要的20多万的启动资金,还是让赵宇犯了难。机会就摆在眼前,赵宇不想轻易放弃。他把自己饭店的经营特色、赢利点、成本需求等列出了一张详细的计划书,拿着它四处借钱。
凭着过去的打工经历和人脉关系,赵宇从一个叫许挺的好朋友那里借到了这笔启动资金,盘下了复旦边上的一个200平方米的店面,他把整个店面重新翻修一新,以朋友的名字为店名,叫“东北许挺异乡小厨”。
“我只是一个孩子,可我借了那么多的钱去开一个饭店。200多平方米,3个包房,别人做得到吗?”对于自己的选择,赵宇始终很自豪。
开店两个月做平,3个月实现了盈利。如今店里除了赵宇的堂弟和舅舅在帮忙,还请了10个伙计,毕业不到半年,赵宇的生意已经渐入佳境。不过他一直在琢磨着开拓点新的业务,看到学校的食堂中午常常排长队,赵宇想到了可以到校门口来摆摊卖盒饭。他毕业于复旦,亲自来母校门口摆摊,可以拉拢很多熟人,通过他们口口相传,可以帮他把名气打出去。
“如你所说,在这里有很多你认识的人,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在这里卖盒饭很没有面子,你怎么看?”记者质疑道。“我卖盒饭能盈利,我现在还送外卖。我能用一个最直接的工作赚钱,这也是我用辛苦的劳动换来的。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我们高昂的头颅。我就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再过四五年,我会用我的行动,让所有曾经鄙视过我的人哑口无言!”赵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那你现在在上海买房子了吗?”记者又问。赵宇再一次乐呵呵地笑了:“上海房价太贵了,暂时还没钱买。我每天都睡在店里,把10张凳子两两相对拼起来睡!”
“不觉得苦吗?芽”“我自己住着一个200平方米的房子,我的房租费很贵哦,我自己有大液晶,我还有很大的厨房,我还有自己个人的厨师,我还有自己单独的服务员来为我服务,要这么想嘛!你们没有吃的苦,我吃了,你们没有享受过的幸福,我享受了,是和刘翔不同的幸福,这就是人生!”赵宇笑得很甜。
刘翔和赵宇,他们同为运动员出身,却走着截然不同的道路。刘翔还在为自己的体育事业奋力拼搏,赵宇自己开饭店、卖盒饭也生意红火。并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能像刘翔一样拿个奥运冠军,但他们都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奋斗着。■
(李静文荐自《现代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