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吉卜赛人

2009-12-29徐文标

今日文摘 2009年19期

  在我居住的城市,经常见到一种载重0.6吨的微型卡车,驾驶室有前后两排、四个座位,显得较长、较大,车头占据车身的一半以上,车身才是载货的。虽说身长尾短,“肥头大耳”,车型不美。却很实用。原因很简单,一是价格低廉,仅卖二三万元;二是驾驶室大,农民工带着妻子和三四岁以下的幼儿进城,就把车子作为谋生工具,又能当成流动的房子,像吉卜赛人那样,以车为家,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
  在驾驶室顶上,放着一块铁皮广告牌,蓝底红字,写着:“专修楼房漏水”。驾驶室里塞着被子、衣服等东西,满满当当的。车子的货厢里,放着一只大铁炉,铁炉上搁着一口大铁锅,那是用来煮化防水涂料、修补漏房的设备。还有一只小液化气罐、一只小液化气灶,那是用来烧菜做饭的。货厢里堆着原材料等杂零杂碎的东西,总之,能利用的地方,都给占满了。
  白天,他们把车子开到闹市的路边,等候东家“上门来请”,谈妥了,就去补漏。晚上,他们找个偏僻处,开火做饭烧菜,洗洗涮涮,安顿小孩。忙完了,上床睡觉。这“床”,就是将驾驶室前座的两只靠背放下,跟后座相连,铺上垫的和盖的,一家三口,钻进被窝,挤在一堆,进入梦乡。这“床”,当然不是阔大的席梦思,可以睡得舒舒坦坦,那长度是让脚伸不直的,只好蜷曲。若是人高马大的个子,弯曲度更大,更不舒服。
  晚上,要找个比较理想的安宿之地,也不容易。因为人要吃喝,还要拉撒,尤其是女性,生活上更繁琐一些……有时,也会有好运气,找到个好地方。
  有一天,晚饭后,我外出散步,见到有三辆车停在人行道上。人行道边上是商铺房,由于地处偏僻,连在一起的好几间铺面尚未出租,外用不锈钢栅栏隔离,内用塑料布遮掩,门前是挑出的棚廊,竟有二三米宽。棚廊外的人行道,仍有几米开阔。这三辆修漏车停在棚廊内,享受避风挡雨的待遇。那三家人,有的在烧饭做菜,有的在一张小小方桌前,坐在可折叠的不锈钢小凳上,开始吃晚餐。一个一岁大的小孩,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这样的安宿之地,对几位农民工兄弟来说,真是太理想了。除了挡风避雨,还可将绳子一头系在车上,另一头系在不锈钢栅栏上,晾晒衣服,毛巾之类。即使是不能出门的风雨天,也有可活动的地盘,不至于整天蜷缩在车厢里,忍受煎熬。
  在这世上,总有一部分人生活得并不容易。为了生存,他们能够承受一切艰难困苦,他们不是英雄,却是勇士。
  
  丁素芬荐自《新民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