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金融危机的第二轮效应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3期
危机传导链:网络泡沫的报复?
这场金融危机的远期原因是前苏联模式失败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加快,同时伴随着管制的放松,监管相对滞后;近因是,“9·11事件”后,美国提高了国防和安全开支,美国的财政扩张政策导致货币增发,金融体系可以动员的资金就多了。
但更为重要的是,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灭,导致了美国消费的减少。
按理说,当时美国经济本应该面临一次萧条,但美政府为了避免经济衰退,美联储连续27次降息,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贷款增多,投资增多,刺激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而弥补了股票泡沫破灭带来的损失,财富增加了,进而消费增加——这就是美国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没有衰退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经历了一次高速的发展。
除了发展中国家宏观政策的改善为这一时期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之外,由于这一时期发达国家的消费在增加,也引发发展中国家强劲的出口需求和投资热潮。
发达国家的流动性急剧增加,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因此,这段时间,发展中国家的FDI(外来直接投资)与其他民间投资急剧增加,并且,一部分资金进入了产业,而另一部分资金则进入了股票和地产市场。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0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非官方资本仅约2000亿美元,而2002年起到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年均1万亿美元,是2000年的5倍。
但是,高速的经济增长却伴随着不断提高的脆弱性,快速增长的源泉成为崩溃的原因;同时,金融创新也提高了经济的脆弱性,它非但没有分散和抑制风险,反而加重了风险。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终于破灭了。
这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并且,这场危机随之蔓延到金融机构,扩散至全球,演化为一场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发达国家:2009年零增长或负增长
自二战以来,美元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危机:第一次危机爆发于1973年至1976年间,美元从20世纪50年代的美元短缺沦落为70年代时的美元泛滥,这次美元危机致使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崩溃。
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年至1987年间,当时,美国经济饱受滞胀之苦,而日本、欧洲经济的崛起迫使美元相对于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这次美元危机导致了美国股市出现股灾,美国也从此从净债权国沦落为净债务国。
今年以来,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一贬再贬,虽然还未有形成新的美元危机,但随着这次美国政府高达8500亿美元规模救市行动的展开,有可能在全球引发第三次美元危机。道理很简单,近年来,美国政府_直是赤字政府,手中无粮,却要救市,而且美国对世界各国的贸易赤字格局未有丝毫改变,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只有依靠美元仍存的硬通货地位大肆印制钞票。
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美国政府可以依托其强势的经济来吸引外资,抵销其赤字的影响。但今天,美国经济已处在衰退边缘,外资对美国已是唯恐避之不及,美国经济已经难以支撑美国政府大量发行赤字钞票。新一轮的美元大贬值正在酝酿之中,第三次美元危机也在酝酿当中。一旦发生新的美元危机,那么势将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龙头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虚拟经济出了问题,并未损害到美国的实体经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这种观点其实十分幼稚。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系统,血液系统阻塞不畅,必然会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
问题虽然起源于美国,却影响到了其他发达国家,因为许多金融机构购买了次贷产品,同时,其他国家也存在着房地产泡沫,比如,爱尔兰、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一度曾高出长期均衡价格20%~30%,人们信心不足,想把钱从金融机构中取出来,导致了更多的危机。
其结果是,发达国家进入了剧烈的衰退期,这已经成为民间机构和官方机构的共识。据预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可能是零或是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反周期干预
至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首先会体现在出口的减少上,其次是投资资金来源急剧减少,商品价格下跌。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减速,“可能会加剧危机的第二轮效应”。
这是因为,前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投资增加,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首先,发展中国家的“半拉子”项目有可能增加,这可能导致银行的呆坏账增加,并有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同时,已经完工的项目也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未来很可能出现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很多国家一起爆发经济危机。
当务之急是防止金融部门的崩溃,果断迅速全面地防止银行部门出现垮台、人们失去信心出现挤兑。同时,要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确保经济不要出现硬着陆,让经济增长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在商品价格下跌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政府应当放松银根来推动比较优势的部门产业升级的投资,企业投资增加了,经济就可以由投资来拉动继续增长。
同时,在财政政策方面,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提供支持。前几年,发展中国家经过高速增长后,电力交通和运输等方面面临瓶颈,现在经济放缓,正是突破这些瓶颈的好时机。此外,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方面也要加大投资力度。
关键是采取反周期的干预,从而保护经济的基本面。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低收入群体将面临最大的伤害,所以,应该防止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转化为人的生存发展危机。
同时,政府应当仔细权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否应该包括控制资产价格的膨胀。通常,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物价,但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之后引发的。
每个国家必须更为迅速地达成对于危机调整成本的共识,发达国家不能通过增加贸易壁垒或降低援助来加剧危机,对于全球性危机的反应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坚决的和合作的,同时,金融监管应该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
对于中国经济形势,应持审慎乐观态度。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三道防线: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二是仍实行资本管制,三是财政收入比较高,有能力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国如果能够维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将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摘自:《商界》2008年第12期
编辑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