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小商品带动大市场
2009-12-29曾秀钗李媛
中国市场 2009年4期
福建石狮,“闽派”服装发源地,素有“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美誉,以其为中心的“闽派”服装板块聚集着一万多家纺织服装生产经营企业。尽管,当地企业专注于休闲服装这样的小商品,却能把生产原料、辅料、简单生产、深加工、市场营销、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一系列产销程序统一起来,形成了以服装市场、面料市场、辅料市场为中心的庞大的市场网络体系。
服装产业应运而生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直接从镇级升格为县级市,并被福建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
改革开放之初,大批海外华侨在回乡探亲时带来了人们从未见过的“洋装洋货”,于是,精明的石狮人从摆“估衣摊”开始了早期的原始资本积累。
有了一些积蓄后的石狮人,用当地所称的“三闲” (闲人、闲房、闲钱)开始创办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并利用海外的原材料进行款式创新,打造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石狮名牌”。
发展初期,政府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服装业在市场带动下快速发展。当地企业利用市场发育快、劳动力成本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灵通等优势,实现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先行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促进,由此形成了产业群生现象。
而石狮服装城的兴建,不仅加快了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而且形成了以石狮为中心,辐射泉州、晋江及周边地区的闽南服装经济板块,并带动石狮“纺织鞋业、五金建材、体育用品、电子机械、食品加工、汽车印刷”六大专业城建设,实现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全面崛起与共同腾飞。
专业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作为提升“闽派”服装产业的重要平台,石狮服装城既是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的主场馆,也是“闽派”各品牌服装春、秋两季发布时尚信息的首选之地。石狮服装城和“海博会”可谓相得益彰,互动发展。“海博会”不仅成为“闽派”服装企业展示品牌形象、洽谈合作贸易、了解行业动态、交流业界技术、培育产品品牌的平台,也是服装城市场功能的重要延伸。海博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融合,给服装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而服装城以海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商品流通渠道,推动市场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市场贸易向品牌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依托“闽派”服装的产业优势,石狮服装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不断完善市场的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实现有形与无形市场并举发展,使其能随时向全世界展示各类“闽派”服装、发布各类服装商情,并及时将服装城商户的各种“换季货”的优惠信息传达到欠发达地区。通过网络终端销售平台,石狮突破了地域限制,将专业市场和特色商品快捷地推向世界各地。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石狮在已形成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石狮板块”的完整产业体系:核心为纺织服装产业链,产业体系包括设计、生产、营销,涵盖纺织、漂染、成衣加工生产、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领域。
从原料加工业看,石狮及周边地区有数千家纺织企业,在染整集中控制区聚集了近百家上规模的染整企业;从成衣加工生产看,以石狮为中心的泉州纺织服装区域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服装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从服装辅料配套来看,各种服装生产要素市场在石狮配套齐全,服装生产所需的拉链、商标、衬布等辅料都可以在石狮及周边地区进行生产,以及配套供给;从市场营销看,石狮实行“两条腿”走路,国内外市场并进,基本形成了全球性服装销售网络,完整的产业体系造就了石狮的“大市场”格局,形成了“小商品、大产值,小洋货、大创汇,小城市、大网络”的繁荣发展局面。
在产业布局上,经过多年培育,石狮逐渐形成了“一地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形成蚶江休闲西裤、灵秀运动休闲服装、沿海三镇染整业等各具特色、集聚效应突出的专业生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