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西部通道大型跨界工程的合作建造模式及启示
2009-12-29胡明伟牛永宁
中国市场 2009年5期
[摘 要]深港西部通道是连接深圳和香港的重大跨界工程,整个工程由深港双方共同投资建造。该工程体现了双方高度互信合作,以设计委托协议和建造委托协议规范了合作建造模式,并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和联合技术小组确保合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分析和论述了合作建造模式,为跨界工程项目的建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深港西部通道;跨界工程;合作建造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076-03
深港西部通道连接深圳蛇口和香港元朗,是国家干线公路网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唯一高速公路和广东沿江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也是粤港之间最大的跨界基础工程项目之一。为提高通关效率和改善口岸通关环境,经国务院批准将两地口岸设置在深圳侧,实行独具特色的深港联合办公“一地两检”口岸查验模式。港方口岸区设于深圳境内,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深圳市依照香港标准(即英国标准和规范)设计和建造,经全国人大授权,港方口岸区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实施管辖。
深港西部通道经历了10年筹建和4年建设,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曾荫权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共同为深港西部通道正式开通剪彩。作为深圳和香港两地合作的大型建设项目,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管理难度大、建设环境和技术手段复杂等特点。本文分析和论述了深港西部通道工程中的合作建造模式,为大型跨界工程项目的建造提供借鉴。
1 深港西部通道工程
1.1 建造的必要性
深圳经济特区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客流和物流来往十分频繁,深港间往来的运输车辆占全国出入境车辆总量的80%左右。随着内地和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出入境陆路交通量快速增长,既有陆路口岸通行能力趋于饱和,制约了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且已有的罗湖口岸、皇岗/落马洲口岸、文锦渡口岸、沙头角口岸等陆路交通口岸分布于中东部的罗湖区、福田区、盐田区,而深港西部的口岸通关十分不便,双方建设西部通道的愿望均很迫切。
深圳市委市政府1991年倡议在深圳蛇口至香港屯门之间建造跨海大桥,开辟深港间新的陆路交通走廊,1993年正式向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提出建设深港西部通道的建议,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建议,2002年11月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议,原国家计委批准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公路大桥)可行性研究报告。2003年5月交通部批准深圳湾公路大桥的初步设计,2003年8月28日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车,至今已安全运营一年多。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湾口岸开通后,极大地缓解了来往香港与内地间人流和车流压力,对促进内地和香港之间的经贸关系发挥重要作用,其分流效用日渐显现。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的数据,口岸开通的2007年7月,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旅客66.8万人次,占深圳口岸出入境总人次的4.3%,出入境车辆4.1万辆次,占总辆次的3.1%。至2008年9月,深圳湾口岸出入境旅客115.8万人次,占总人次比例上升至7.8%,出入境车辆19.7万辆次,占总辆次比例上升14.9%。
1.2 深港西部通道的构成
深港西部通道分为深圳侧和香港侧,深圳侧主要工程包括深圳湾公路大桥深圳段、深圳湾口岸和深圳侧接线工程三大部分,香港侧包括深圳湾公路大桥香港段和香港侧接线(即后海湾干线)工程,如图1所示。
各组成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参见图2。西部通道深圳湾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也是世界上同类口岸中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口岸,设计通关能力为旅客流量6万人/日,车流量5.86万辆/日。口岸位于深圳南山区蛇口东角头,规划的后海滨路东侧,东滨路南侧,其东南面紧临深圳湾,通过深圳湾跨海公路大桥与香港元朗连接,北面通过沙河西路和东滨路与滨海大道及其他城市干道相连。
深圳湾公路大桥从东角头填海区跨海至香港鳌磡石登陆,由深方和港方共建,全长5545m。深圳侧总长2040m,香港侧总长3505m,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造,桥面设计为双向六车道加两侧紧急停车带,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桥宽38.6m,设计寿命120年,为国内目前最高标准,左右换道立交设在深圳侧登陆点,与口岸衔接。
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全长4.48km,与深圳湾公路大桥采用同一标准设计,连接口岸至深圳前海港湾大道。主要由箱涵式隧道、高架桥等结构形式构成,以高架桥方式经过大南山北麓后进入,穿过东滨路建成区和后海湾填海区的地下通道直达深圳湾口岸货检区,深圳侧接线的下沉式地下通道长约3.09km,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城市地下隧道项目。
深港西部通道香港侧包括深圳湾公路大桥香港段和后海湾干线。大桥香港段长度为3.5km,从新界西北部的鳌磡石横跨深圳湾连接大桥深圳段。后海湾干线是长度为5.4km的双向6车道公路,连接鳌磡石的登陆点和位于蓝地的元朗干线公路。
2 深港西部通道的合作建造模式
2.1 合作建造面临的挑战
2000年经国务院港澳办批准,深圳湾公路大桥的建设模式由原先的深圳单方负责建设改为深港双方共同建设,采取了“以粤港分界线为界,各自投资,共同建设,各自拥有,各自管理”的建设模式,香港侧工程总投资约78亿元港币,深圳侧工程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深港西部通道香港侧的投资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处作为负责工程管理的政府机构,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为设计及监理单位,金门建筑-Skanska-中铁大桥局联营承建深圳湾跨海公路大桥香港段,金门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后海湾干线北段,中国建筑联营承建后海湾干线南段。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办公室是负责深圳侧工程管理的政府机构,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三设计院等单位设计,中铁十三局、广东长大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施工,铁二院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监理。
作为由深港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跨界基础项目,在决策、设计、建造过程中面临诸多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挑战,而最具挑战性的是口岸工程。“一地两检”模式的口岸工程位于深圳地界,由香港管辖,要求实现口岸设施同时满足深港双方的设计、建设和验收使用标准。而深港双方在所涉法规,设计规范,材料选择、检测和施工,建筑和设备的验收标准上都存在很大差异,牵涉深圳和香港的有关管理部门达到几十个,此前都没有先例。深港双方如何紧密合作,优质高效完成整个工程成为双方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必须突破的难关。
2.2 合作建造的协议签署
为此,深港双方针对设计及施工建造过程分别签署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深港西部通道设施的设计安排、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委托协议”(以下简称“设计委托协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港西部通道港方口岸设施的建造工程安排、管理等工作的委托协议”(以下简称“建造委托协议”)。协议本着双方高度互信,一致同意将港方口岸设施的设计及建造工作委托深方,由深方按照“委托协议”的有关要求对设计及建造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使其设计、建造及运作等达到港方的水准。因此以深港口岸分界线为界,港方口岸区域按照港方要求及港方技术标准进行建设,深方口岸区域按照深方的要求及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设计委托协议”及“建造委托协议”强调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港方口岸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必须符合所有相关的香港管区适用的法律及内地法律,特别是有关公众卫生及安全标准的规定;其次,必须确保港方的口岸设施的功能达到港方的使用要求及技术规范标准;此外,必须确保港方的口岸设施耐用且方便维修保养,同时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设计委托协议”及“建造委托协议”明确了在西部通道港方口岸设施设计及建造过程中,管理程序及措施按照深方的要求执行,技术工作内容应同时满足深港双方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要求,对于深港双方技术标准不一致的部分,执行较严格的技术标准。“设计委托协议”要求承担港方口岸设施设计任务的深方设计单位需聘请符合资格的香港设计顾问公司作为香港设计顾问,确保设计符合港方的要求和标准。“设计委托协议”及“建造委托协议”中针对深港双方的职责与义务、港方口岸设施的设计及建造管理工作、财务控制、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在深港西部通道口岸设置香港管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影响作了具体的规定。
2.3 合作建造的组织实施
在工程管理机构设置上,深圳市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成立了“深港西部通道联合工作小组”。联合工作小组作为深港西部通道港方口岸设施工程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对港方口岸设施的建设管理过程进行宏观监督,包括解释“设计委托协议”及“建造委托协议”的内容,并就委托协议中的差异事项做出最终裁决。联合工作小组下设由深港双方委派人员组建的联合技术小组,在联合工作小组的授权下执行联合工作小组职权范围内的有关工作,作为港方口岸设施建设过程中有关工程技术、财务等各项事宜的协调机构。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落实委托范围内的一切工作,履行国家规定的项目法人职责,根据委托协议及港方工程技术要求及规范,以及深圳区域适用的有关工程建设及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口岸设施的设计及建造工作进行全程管理,协调并组织实施西部通道大桥、口岸、接线和填海等工程建设,协调与港方合作事宜。
3 合作建造的启示
深港西部通道诞生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双方政府机构和有关单位密切合作,开创了合作建造大型跨界工程的成功先例,并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3.1 双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项目成功的前提西部通道的建设意义重大,也是国家重点工程,双方各级政府都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和支持,上至国务院、原国家计委、国务院港澳办,下至深圳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单位。2003年深圳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以深圳市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下设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办公室,落实建设领导小组的决策,承担西部通道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3.2 以两个协议规范合作建造是项目成功的基础双方的紧密合作集中体现在“一地两检”口岸设施的建造,港方口岸设施由深方按照香港标准设计和施工。为此,以“设计委托协议”和“建造委托协议”规范了合作的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这既体现了对另一方的高度信任,也以协议的形式明确了各自的责、权、利,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高效务实的组织实施工作是项目成功的保证深港双方都以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协议,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和联合技术小组,深方的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办公室和港方的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处负责项目管理,统一协调合作建造中遇到的各项法律、技术和管理问题,从运作层面上对项目的合作设计和施工发挥了关键作用。
4 结论
“一地两检”模式的深港西部通道是深港双方共同建造的大型跨界基础工程项目,其建成不但可以缓解其他过境口岸的交通拥挤,促进内地和香港间的贸易往来,特别是金融、物流和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也为加快深港融合、共建国际大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国两制”背景下建造的深港西部通道,采用“以粤港分界线为界,各自投资,共同建设,各自拥有,各自管理”的建设模式,形成的项目决策机制、运作协调机制、深港顾问合作设计管理及施工管理模式,将为后续大型跨界工程项目(如深港东部通道、深港跨界机场铁路)的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助于提高国内大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香港规划署.新跨界通道可行性研究第一阶段:交通需求(摘要)[R].香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