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探讨

2009-12-29蔡厚清

中国市场 2009年5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三峡区域工商个体户及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认为三峡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产业结构较为落后、外向程度较低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全民创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民营经济;工商个体户;民营企业;三峡区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5-0074-02
  
  1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现状
  
  1.1 工商个体户的行业分布
  以宜昌市为例,工商个体户主要分布于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制造业。上述5个行业占总户数、从业人数及注册资金的比重分别为:93.34%、91.99%、83.32%。在上述5个行业中,批发零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又居主要地位,二者占总户数、从业人数及注册资金的比重分别为68.27%、58.52%、49.36%。
  
  1.2 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
  以宜昌市为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及建筑业。这五个行业的民营企业个数占总数的85.0%,从业人员数占总数的80.6%,所创造的增加值占总数的83.4%,从业人员的收入占总数的84.8%。具体数据见表2。
  重庆三峡库区个体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主体,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洗选、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品、家具制造等14大行业。重庆三峡库区民营企业发展有所不足,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
  
  
  2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个体经济产业结构较为落后
  从宜昌工商个体户的产业分布来看,工商个体户在第一产业中户数及就业人数比例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注册资金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商个体户在第二产业中的户数及注册资金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比例与全国水平相当;工商个体户在第三产业中的户数、从业人数、注册资金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宜昌市工商个体经济过多地集中在第三产业,在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中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较为落后。
  
  
  2.2 民营企业外向程度较低
  宜昌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含制造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占总数的44.6%,增加值占总数的65.9%,劳动者收入占总数的54.7%。在第二产业中又以食品及矿产资源加工业为主,这虽与地方农业发展、资源开采紧密联系,但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分工地位却较低。例如,在远安县,矿产资源性企业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磷矿、煤矿企业超过私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2.3 民营经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宜昌市民营经济在夷陵、宜都、枝江、当阳峰等县市区中发展较快,在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发展相对滞后。从经济增加值来看,前四个地区的规模在60亿元左右,后五个县的规模在10亿~15亿元,二者相差4~5倍。这一差距水平与洛阳市的情况相当。洛阳有一个平原市,四个丘陵县,四个深山区县。资料显示,2005年年底生产总值最高的三个县县均值与其余县的比例为4∶1。
  
  3 三峡区域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途径
  
  3.1 立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