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想出头
2009-12-29奥维尔·谢尔
中国市场 2009年16期
“旧心态的改变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景观的变化速度,中国的自信远远落后于它的实际成就。”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看起来像是要把中国带人一种全新的中美关系——事实上是要求中国摆脱谨慎自立的茧,诠释与其财富、力量以及全球影响力相称的领导角色。中国对这个邀请的回应不仅将影响它与美国的双边关系,而且会影响到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
美中关系上一次经历真正的模式转变是在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访华,并恢复外交正常化时。当时,令两国走在一起的共同威胁是苏联。而如今,希拉里以全球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新的合作催化剂。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在不断扩散的金融危机以及不断增加的垒球挑战中,深化和发展美中关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要。
不过中国领导人一直坚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必须带头。他们等美国行动,华盛顿又等他们行动,结果什么都没做。不过现在希拉里已经开始带头,她承认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历史上对大气层造成的排放负担,而且人均消耗量仍然是中国的四到六倍。她也趁机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是否准备带头,或者至少成为一个搭档呢?
事实上,尽管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心理准备,充分发挥“大国”领导作用,以应对气候变化、种族灭绝、内战、核扩散等问题。在过去一个半世纪,中国视自己是殖民主义和帝国列强霸权掠夺行为的受害者,这种观念令它更不情愿承担那些角色。而且,如果中国开始介入甚至指责缅甸、苏丹、朝鲜、津巴布韦和伊朗等国家,会不会招致别国对它的干预呢?
因此,尽管中国从全球化中收获繁荣,它却仍然避免承担各种无关商业的跨国责任。除非是在涉及中国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总体而言,他们节制、保守、谨慎。
改革开放论坛前理事长郑必坚曾在2005年的《外交事务》杂志上指出,“中国不打算挑战现有秩序,也不会鼓吹破坏或者推翻它……”对中国最近的进步印象深刻的外国人常不自觉的把“超人特质”强加于中国人,以为一种新的自信肯定会伴随成功而来。但事实上,旧心态的改变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景观的变化速度,中国的自信远远落后于它的实际成就。
奥巴马政府准备就职的时候,我恰好在北京。权利层的人们也会讨论未来的美中关系,但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吞吞吐吐,甚至有些消极,保守和被动。他们没有问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积极的方式影响事态,而是急切地想知道华盛顿的安排,以及那些人有可能提出什么政策。
中国的谨慎以及不愿出头也有积极的一面,这可以缓和世界对其“崛起”的恐惧。从这方面来讲,它拒绝过于热心地担任全球领袖很有好处……至少目前如此。从战略上看,中国的不情愿似乎还有另一个深层原因,中国实际的传统战略思想可追溯到数千年前,包括《孙子兵法》等军事战略思想经典著作。这些经典文本满是取胜要诀,但不是简单通过蛮力武力取胜,而是通过问接或暗中的行动来取胜。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敦促中国人“韬光养晦”,不出头,也体现了这种战略思想。
自“韬光养晦”以来,中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和实力,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外,美国似乎终于准备把中国当成真正的伙伴,以应对气候变化等共同面临的威胁。但是,中国领导人如今是否愿意接受,一个大国的真正挑战不是设法避免出头,而是以建设性的、可令邻国安心的方式去承担领导责任呢?
在很多方面,美中仍有分歧,而且两国迄今不愿意充分接触对方。但即使希拉里大胆的北京之行可以促使中美关系进入积极协作的新时代,我们还不可以谈另一次转变。如果中国领导人继续感到自己尚未准备好开始承担这些新责任,那已经被布什的8年当政削弱的美国就只好独自行动了。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编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