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铁重组劫
2009-12-29白红义
中国市场 2009年20期
成功的企业家故事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企业家故事却各有不同。杜双华和戴国芳,同为民营钢铁企业家,有着类似的传奇发家史,身家亿万而行事低调。5年前戴国芳因为违规上马而身陷图圄,如今杜双华面临被重组的命运。在政策力量的浪潮百他们同样不能抗拒现实的命运。
弱者的抵抗
在去年11月10日的一封公开信中,董事长杜双华公开承认,“日照钢铁也遭遇了建)-5年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惟有断腕求生,“压缩产能,瘦身减员,尽最大可能保住企业的生存元气。”
就在2008年5月之前,互联网上关于杜双华的信息还是少得可怜。这符合杜双华的一贯风格:行事低调,不事张扬。
据河北省衡水市政府网站上发布的资料,杜双华生于1965年11月26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大专文化,机械工程师。网站上还附有杜双华的照片,圆圆的脸庞,胖胖的身材。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日钢一举捐出超过1.5亿元的巨款,一鸣惊人。即便是在日照当地,许多人也是通过此事才知道杜双华如此有钱,他竟然是中国次富。日照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抗震救灾期间与日钢有过两次接触,在他看来,“这个公司—直很低调”。
2008年10月,杜双华以350亿的身家跃升至“胡润百富榜”的榜眼之位。此时,在他治下的日照钢铁,业已成为民营钢铁企业中不多的“千万吨级俱乐部”成员。2007年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超过50亿元。就单厂产能来说,超过山东钢铁集团中的主体济钢和莱钢,实已成为山东省的第一钢企。
但几乎同时,钢铁业自2008年8月之后迅速滑入低谷,日照钢铁也未能幸免。就在日钢大幅裁员前的11月5日,山钢和日钢举行了重组意向书签字仪式,针对日钢的尽职调查随即展开。
山钢是山东省国资委下属的一家国企,而日钢则是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按理来说,双方井水不犯河水,重组一事从何而来?
2007年年底山东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成为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按照规划,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规模2000万吨,其中新建项目规模1500万吨,保留日照钢铁集团500万吨钢生产能力,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模。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熊必琳在听取山钢工作汇报时,对山东省新建年产千万吨I临海钢铁基地的规划未持否定意见,并表态称“该基地建设规划,要结合山东省整体进行考虑,并结合青岛钢铁、日照钢铁重组进行”。
进入2009年,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成为日照市主要领导在公开场合屡屡提及的字眼。记者接触的一位市政府官员认为,日钢重组与否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但这是省政府的决策,日照也只是配合省里的工作。
要实现这个目的,日照钢铁成为迈不开的坎儿。外界普遍猜测杜双华并不愿意接受被重组的命运,因此,他在2008年的一系列举措地震捐款、大幅裁员、持股开源,均被视为一种“弱者的抵抗”。
钢铁业布局“3+x+n”
3月,业界期待已久的《钢铁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正式向社会公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重组并购自然成为其主要内容。
《规划》中将并购重组明确到了具体企业,要求通过加快国内钢企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以及若干个产能在1000万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等。
“未来钢铁行业将形成‘3+X+n’的产业布局。”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王吉吉认为,“3”即3大央企宝钢、鞍钢和武钢,这三个大型央企未来将担负起全国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重担,也只有这三家企业有能力、有资金来进行跨省域的对其他大型钢企的兼并。这也已经明确得到国家的支技。“x”指大型地方国有钢企,这类企业产能不是在1000万吨以上就是通过省内兼并重组其他国企也能达到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这些企业的未来是否会被兼并不确定性较大,地方政府的决策在其中会起到关键作用。“n”是指中小型民营钢企,未来这类企业要么是“国进民退”被国有钢厂合并掉、要么是几家民企联合重组,最终将形成很多个与国有钢厂共存的中小型民营钢企。(摘自:《时代周报》2009年2月19日、《证券时报》2009年3月25日编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