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国进民退”
2009-12-29何乐
中国市场 2009年20期
经济危机冲击下,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大手正腾挪把控,航空和钢铁这两大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行业尤为表现突出,新二轮“国进民退”大戏似乎正在上演。
从过去到现在,每一次的宏观调控后,受冲击最大的总是民营企业。
1981年整顿投机倒把中“温州八大王”被通缉,造成私营企业主人心惶惶;1996年的宏观调控中类似巨人、三株、秦池、南德、亚细亚等不规范民企纷纷倒掉。
2003年,从钢铁到铝业、从汽车到石化,民营企业发起的“重型化”运动在很多年后仍让人津津乐道。这是继1987年和1996年之后,民营资本力量的第三次崛起运动。“民营石油第一人”龚家龙、“民营航空第一人”李继宁、“民间钢铁帝国建设者”戴国芳、“民企造车带头人”李书福,都是引领变化的吃螃蟹者,尽管后来各有祸福。
针对当年的活跃景象,《中国企业家》杂志在其年底的一则评论中写道:“当民企的升级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正在适时对接,民营‘企业家精神’和民营资本一并注入中国的重工业时,人们不再怀疑,耕耘在重工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未来数年内将刷新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强阵营;这轮以市场化力量为主要发动机的新工业运动将托生出中国第一批不是官员出身、不被政府任免、只以市场论功过的重工业巨头。”
而接下来的2004年,银行惜贷、监管加强,也让许多民企纷纷坍塌,江苏铁本被当作盲目投资的典型,德隆系、鸿仪系、涌金系、明天系、格林科尔系、青鸟系、斯威特系、顺驰、托普都爆出资金链断裂消息。
在2004年这些民企倒掉的背后,国企和地方政府主导再度成为上市公司重组的突出特征。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成为民企接盘者。在石油领域,石油勘探和开采的最大民间资本在陕西全面退出;水泥行业,河南省全面清理小水泥,大水泥则由国有资本全面兴建;在全国范围内,为了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民营的小水泥、小钢铁、小水电、小冶炼以及小煤窑、小砖窑被全面清理。而民营资本让出的空间,则迅速被国有资本填充。
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过后,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非公经济36条”)'中国民营资本一度感到春天来了,因为其中第一条第一款就旗帜鲜明地说,“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明确支持民企进入垄断行业,强调要排除对民企的种种歧视,允许其进入银行、铁路、邮电、民用航空等多个领域。
随后的几年里,从个体户、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到民营企业,随着身份的不断升级,民营经济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发展,几乎融人了国民经潞个领域。与此同时。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试错中亦取得TVA的飞跃。 迈入2009年,为了抵御经济危机的内外寒冷,国家火速推出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上之前的四万亿经济投资刺激计划,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除物流业之外,其他九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中国GDP总额的比重约为1/3。振兴规划包含了巨大的政策和资源流向转变,包括数以百亿计的对某一产业的财政支持投入。
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接下来三年里,中国经济运行过程发生的大多数重大事件,都将在这批规划中找到足以洞察未来的信息。本期封面故事中所提到的,已能算得上是其中的开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