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国靠什么应对人口压力
2009-12-29叶檀
中国市场 2009年20期
人口对经济关系极大。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就业难题、养老金缺口,以及如何选择适合中国资源与人口状况的经济发展模式。
就业难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不久前结束的调研表明,包括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等,2009年的失业人口将超过2500万。2008年12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中国2008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9.6%,超出登记失业率的两倍还多,就业压力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要解决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主要靠民营中小企业。按照2006年的数据,近年来民营经济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增量的80%左右。在农村地区。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大部分在民营经济中就业。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受到实质上的不公平对待。首先,中小企业没有相匹配的融资、社保环境。以经济发达的温州为例,温州民间融资的90%是通过地下钱庄完成的。所幸的是,国家有关方面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虽仍有存储等方面的严厉约束,但2009年允许民间放贷是一大进步;另外,大部分高利润行业存在行政审批准入门槛,造成对民企利润空间的挤压;第三,企业税负过重,尚未建立社保统一账户时,企业缴纳基本社保费用并不能真正提升职工福利,反而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
另—方面,政府在出口经济兴旺期对劳工提供的岗位培训不足,或者是政府拨款没有用到该用之处。政府花费大量资金、社会花费大量资源培育学业与现实脱节的大学生,而对于市场急需的技术工人等投入极端匮乏。授人以渔是长远之举,让民营中小企业获得平等发展的良机,更是治本之策。
养老金制品
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未来几十年社保资金崩盘的可能,太多数国家为解决退休人员养老问题,正在透支在岗工作人员的钱。这种模式是无法持续的,还容易形成低效率高福利的“英国病”,对于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是可怕的前景。
我国养老保险金的缺口越来越大,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养老保险形成债务约3万亿。中央财政用于养老保险的拨款与5年前相比翻了10倍多。地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以素称富庶的上海为例,2008年上海社保基金“穿底”,政府补贴了170多亿元人民币。
在目前的情况下,奢谈建立北欧、法国、德国式的社保体系是不现实的。奥巴马上台后也提到过医疗开支过大,到2040年代美国的社保体制有崩溃的危险。
美国尚且如此,我国基础更加薄弱。中国不可能实行高福利制度,但可以用最佳的创业制度与市场机制来弥补,让所有人都能获得机会均等的“中国梦”,正如许多移民是冲着“美国梦”而不是美国的高福利到美国创业一样。只要民众财富增加,他们就会购买商业保险以防意外。
从公平角度出发,政府应尽快建立可跨区域转移的社保统一帐户,这样每个人才能实现真的工作与迁徙自由,也能避免个人帐户被挪用或民工异地工作,回乡帐户被“抄没”的命运。发展市场化的医疗、教育机构,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多数人的支出。上世纪的赤脚医生、乡村诊所和现行的地段医院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同时,有必要减少享受全额医保、动辄在医院免费疗养的特殊利益群体。
至于农村社会保障尤其养老,尤为不公平。城市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占人均GDP的比重为15%,而农村只有0.18%,城市人均享受的社会保障费用支出是农村的90倍之多,广大农村至今仍有6000万左右的贫困农民得不到任何救助。
解决农业人口养老问题,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可供借鉴:农户个人养老保险缴纳给农会或农协,让集体经济成为农村养老金的支柱,再加上国家补贴,基本能解决养老问题。农民没有多少财富,但他们有一笔可以变现、未来将增值的财产性收入即土地。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中,不能以一套平房廉价获得农民的土地,而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增值权。这样在城镇化后农民可以土地人股增加收入,作为永久的养老来源,这不失为以地养老的好办法。(摘自:《同舟共进》2009年第4期编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