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建材商的死亡“诱因”

2009-12-29刘丽琴

中国市场 2009年25期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泣不可仰的商户,引发我们深深的反思……
  
  让爱更持久一些
  
  在武汉市的一家建材市场里,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位做板材生意的商户,他叫陈思远。陈思远的妻子叫李茜,他们有一女儿盼盼,今年6岁,陈思远常年重病在身,里里外外的活都由李茜一人干着。每天,李茜除了要做一家人三顿的饭、看管门店生意,还要送丈夫去医院做化疗检查。小盼盼很懂事,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每天上、下学不像其他孩子要父母接送,而是自己走两站地来回。
  陈思远患的病是尿毒症,已有8年之久。
  李茜告诉记者,他们俩认识是1998年在北京打工的时候,因为都是湖北老乡,又同跟一个师傅学弹棉被。相识交往一段时间后,李茜了解到陈思远和自己一样是从农村出来的,他对待自己卧病在床的父亲很是孝顺,为人踏实又能吃苦,就萌生了爱慕之意。不到一年,两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0年春节前夕,两人正幸福地筹备婚礼之时,陈思远突然发起了高烧,十多天不退,身体也跟着浮肿了起来。到医院检查,才得知患上了乙肝和膜性肾炎。这个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这对情侣对未来的憧憬炸了个粉碎。陈思远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给李茜幸福,提出了分手。李茜不答应,他就故意发脾气,赶李茜走。李茜心里明白,思远越是这样做,越是爱自己爱得深。
  历经各种磨难,李茜最终说服了自己的父母和倔强的思远。两人在2000年的冬天,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之后,考虑到在家乡附近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也考虑到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李茜就和思远商量回湖北武汉开起了一个店,也就是建材市场的那个板材门面店。
  在陈思远病情稳定的时候,为了让一直以来的苦闷生活有个转变,也为了让丈夫多一份康复的信心,
  李茜冒险生下了一个女儿,幸运的是女儿身体十分健康,名唤盼盼。他们盼望着能像常人一样一家三口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被他们盼来,2008年,陈思远的病情一天重似一天,肾炎转成了尿毒症。李茜想到了为丈夫捐肾,但经过检查两个人的血型和各种指标并不相符,移植有很高的风险。更何况,高昂的医疗费又是夫妻俩难以越过的一道坎。
  为了丈夫的透析费,李茜开始拼了命地挣钱,她不顾辛劳,经常干一些男人才能干的活,搬运木材,拉装满很重货物的板车,一天一干就是十四五个小时。在李茜心里,自己要挣的不是普通的钱,而是丈夫的生命,女儿的成长和更加持久的爱。
  “小茜,为了我和这个家,你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亏欠你的恐怕只有来世弥补了!”看到丈夫病危时在日记里伴着泪痕的留别,李茜在后面写上了一句:“此生即分离,此情永不渝!”
  2009年3月,陈思远终因病情恶化,在妻子和女儿的痛苦声中离开了人世。
  
  找寻合理的医保
  
  李茜哽咽着告诉记者,丈夫病危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上的。“自从思远由肾病综合症转为尿毒症后,医疗费急剧上升,又需要抚养女儿。亲戚朋友基本都被我们借遍了,最后真的没有办法了。”
  记者了解到,李茜的小店收入每个月平均在3500元左右,丈夫的病每周需要两次血液透析,每次透析费用在450元左右,一个月需要8次,这样就要3600元,加上其他药品费,一个月至少需要花费4000元左右。再加上房租和三个人的基本生活费用。李茜一家根本入不敷出。
  李茜曾经寄希望于医保,但几经波折仍旧落了空。原因是这样,李茜的店铺生意主要是在武汉市经营,但李茜和丈夫的户口都不在武汉,而是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农村。如果办理医保,需要到户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请,然后到当地社保局指定的医疗机构就医,才能依照规定报销。如果按照以上程序,陈思远就要回老家黄冈就医才能享受医保,但李茜又需要待在武汉挣那份救命钱,还要照看年幼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来回于武汉和黄冈之间。对于这一家子来说,剩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能申请到武汉市的医保。
  “我和思远的户口都在农村,在武汉做生意,属于武汉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按照规定是不能以个人名义申请武汉市的医保的,我们店面所在的建材市场又没有给商户上医保这样的福利。”李茜十分无助地说。
  事实上,像李茜这样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商户在我们的商品市场里已是屡见不鲜。在北京某服装市场开店的叶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医保不能从外地转移过来,平常得了小病都不敢去医院救治,随便在药店买些药吃吃就算了,严重点的,为方便省钱也找经常是找家简单的“诊所”看看了事。
  据网络调查显示,大多数在外务工的人员都迫切希望医疗保险能早日打破区域的限制和制度的分割,实现异地看病结算。专家告诉记者,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比较发达的城市,一些大型的商品市场目前也开始为外来商户和从业人员办理医保服务,但一些欠发达的城市或小型的商品市场,商户们的医保问题因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执行起来仍是举步维艰。
  
  要工作还是要健康?
  
  在采访李茜的时候,记者的脑海里一直留有一个问题。陈思远的病历经了8年时间的治疗,为什么不但没有好转,最终反而恶化了呢?这中间可能有多数原因,但有一个因素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来。
  李茜夫妇的店是在一个建材市场里做板材生意。逛过建材市场的消费者基本都有这样的感受,走进一些建材市场,经常被里面阵阵刺鼻的气味刺激得够呛。而这些难闻的气味,正是家具建材中散发出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气味。
  专家告诉记者,如果消费者在市场内闻到十分刺鼻的气味,就表明空气中的甲醛含量超标已经十分严重了。从业人员长期工作在甲醛、苯系物含量超标的空气中,这些有害物质经呼吸道、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险。尤其是对免疫力低下的人。
  陈思远虽然在建材市场开店前就患有肾炎,但情况一直稳定,自从在建材市场开店以后,病情就加重了,肾炎也转化成了尿毒症,最后连生命都被无情地夺走了。他的这种情况绝非只是单例,曾在重庆市渝北龙溪建材市场当过出纳和营业员的郭爱萍,1992年至2000年4月期间在该市场工作时,被查出血液异常,后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即白血病前期),被劳动部门鉴定为工伤。
  事实上,建材市场内一直存有这种隐形危害,对此,市场管理方和商户们是否认识到了呢?
  一个大型建材市场的负责人认为,目前各店面销售的家具建材中,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一般符合标准,但当数量众多的家具集中在一起买时,也难免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另一位家具市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市场内现在无法避免这样的危害,但通过在市场内增加通风口,安置鼓风机等方法则可以尽量减小有害物质带来的伤害。
  记者了解到,在建材市场工作的商户们其实多少明白一些,长期处在有害物质环境对身体带来的副作用。比较重视的商户通常会向市场方建议多开几个通风口,或自己养些绿萝、吊兰、芦荟等吸收废气的绿色植物。但很多商户都因忙于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健康。
  都说健康是福,是生命的本钱!建材、家居市场的环境不同与其他商品交易场所,它由于自身商品特点而产生的潜在危害,应引起每个市场管理方、商户和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或许,前面描写的李茜夫妇的遭遇只是个案,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如果李茜夫妇能享受到一份合理的医疗保障,他们的工作环境能得到多一点的健康保护,他们的爱也许就能更持久一些。(因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涉及的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