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无确价”时代有望结束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25期

  2009年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在京召开了“中国茶叶市场指数研讨会”上,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表示,社科院将与商务部等有关方面一道,建立中国茶叶市场指数体系,定期在网上发布。一个国家级的茶叶市场指数呼之欲出。
  
  市场乱相
  
  2007年普洱茶被炒成天价后引发的暴跌,造成普洱茶商至今门庭冷落,门店内摆放的普洱茶成了“摆设”。同时,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我国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但茶叶市场上的销售却没有相应红火起来。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当前茶市不景气,除了金融危机波的冲击之外,更与茶叶市场商户分散经营、靠经验判断市场行情等低端化竞争有直接关系。茶叶市场存在的市场信息滞后、失真等问题,可能会使商户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有关专家在研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茶叶市场的问题很多,主要是缺乏相应的茶叶价格透明度,国家化程度不高,我国茶叶种类的差别和茶叶质量的参差不齐是阻碍我国茶叶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
  
  指数出台倒计时
  
  据社科院财贸所有关专家介绍,中国茶叶市场指数是反映中国茶叶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主要由中国茶叶市场价格指数、中国茶叶市场景气指数及中国茶叶市场消费者指数构成,综合反映我国茶叶市场的变化情况。
  而中国茶叶指数体系建设,一方面可以构建国际茶叶市场和中国茶叶市场的交流平台,国外的茶叶收购商可以通过中国茶叶市场指数更加全面了解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为国内的茶叶经销商提供一个完整和及时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经销商可以全面及时的了解国内茶叶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逐渐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模式、期货交易、网上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现代化流通手段来进行茶叶交易,实现茶叶流通的升级换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已与浙江子墨农产品服务贸易中心合作研究中国茶叶市场指数,其编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中期编制与后期发布。
  
  民间的先行尝试
  
  其实,在国家级权威性的指数体系建立之前,一些较有影响的企业就已经集合起来,根据其所在区域的数据和特点,积极研究和发布其制定的指数,虽然准确性和权威性尚存质疑,但这种尝试却是值得肯定的,使我国的茶叶市场指数体系建设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势。
  2008年7月8日,马连道茶城等单位联合发布茶叶行情指数。据发布方称,这是国内首个茶叶市场行情指数。
  据发布方介绍,茶叶行情指数中的综合指数是从北京国际茶城、广东凯民茶博城、浙江西湖茶叶市场等全国10个茶叶市场采集的信息,马连道指数从马连道茶城、京闽茶城、和美茶城等茶城采集信息。茶叶行情指数在相关茶网定期发布,还会配发行情分析和未来走势预测等文章。
  2008年7月下旬,福建省安溪县中国茶都有关负责人林水亚也透露说,该市场正计划通过产区市场内茶叶交易的记录,统计计算安溪铁观音产区市场的“行情指数”,有望作为全国“指数”的一个“基数”。 据调查,目前北京马连道茶行业信息服务中心在部分茶城通过LED大屏幕公布的平均价格与福建安溪中国茶都公布的价格形式相似,都是将一个种类的茶叶如六安瓜片、铁观音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平均价格的数据采集自马连道有生命力、有代表性的企业,目前采集点有100多家,这些数据的采集和统计主要为学术研究服务。”但林水亚坦诚道,这样的准确性限于中低档茶,因为高档茶大部分是由订货商直接到茶农家里收购或订购,不通过市场流通。
  
  目前在我国商品市场中,几个行业的行情指数做得比较成功,已经对全国的商户起到了参考作用,比如,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等。从长期发展趋势上看,一个成熟的行业需要这样的市场行情指数发布和配发的分析与指导。而茶叶市场的发展虽然几十年“散小乱差”局面无法摆脱的,以致在平均价格问题上,明确的等级划分存在较大的困难。也许,此次研讨会带给茶叶市场的是“茶无确价”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