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家具在京打响市场争夺战

2009-12-29吴厚斌

中国市场 2009年30期

  30多个品牌集体亮相
  “香港家具周”提供“折上折”。
  6月13日,红苹果、皇朝、新干线、华源轩、欧意宝、芝华仕、书香门第、迪信、爱蒙、多喜爱等30多个具有“香港血统”的著名家具品牌老总,纷纷在京城亮相,他们带来的是一桌精心准备的盛宴——“香港家具周”,著名的品牌、时尚的款式、优惠的价格和诱人的大奖,悄悄地分食着北京的家具市场。
  
  香港家具品牌集体 “折上折”
  
  6月13日,由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协会与居然之家联合举办的“香港家具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截止到6月21日的一周内,这些品牌集体在居然之家北京各店举行特别促销活动,所有签单的顾客均享有成交价8.5折基础上再打9.5折的特别优惠;在“香港家具周”闭幕式当天,现场签单者除可以享受成交价基础上8.5折优惠以外。还有机会参与现场抽奖,24个幸运者将获得香港旅游大奖,享受免费香港游。
  据悉,30多个香港家具品牌同时打出这样的折扣,在北京市场上还是第一次,因而受到消费者极大追捧,开幕式当天总裁签售就超过1000单,营业额超过1500万元。一位花费将近2万元购买了一套红苹果家具的消费者表示,以前红苹果很“牛”,只有在“五一”、国庆等节日时才打个9.5折,现在打到8.5折,已经是“破天荒”了。业内“把脉”
  在“折上折”的背后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香港家具品牌在京城试图找回昔日雄风。
  家具行业著名代理商王大伟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家具品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内地刚刚崭露头角,很多家庭都以购买香港品牌家具为荣耀。”
  然而,时过境迂,香港家具品牌如今已经风光不再,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让位给后来崛起的本地品牌。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协会名誉主席陈民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广东制造优势逐步缩小,北京本地企业逐步成长发展;二是香港制造业对北京市场的远距离运输成本以及矛盾逐步显露;三是香港家具品牌比较重视出口市场,忽略了在内地市场的战略发展;四是在市场运作以及经营服务上未能重视对经销商直接的支持。
  
  图谋重振雄风
  
  北京家具市场确实是一个值得开掘的富矿。据统计,北京每年家具销售达300亿元,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如何切得多一些,是各大家具品牌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香港家具品牌来说,要想在北京收复失地,恐怕得好好琢磨一下“药方”:一是重新树立香港家具品牌的竞争优势,二是强化与居然之家等品牌卖场的合作。
  香港家具品牌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中国家协理事长贾清文表示,从国际上来看,物美价廉的中国家具还会受到欢迎,单是香港每年就有十几亿元的出口量,其中70%出口到欧美市场,这说明中国香港家具的制造能力、产品品质是首屈一指的,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香港家具企业的品牌建设非常好,只要定位准,开拓市场得法,就会获得市场的回报。陈民更是认为,香港家具品牌目前最应该做的是“从单纯追求市场规模转变成为重点建立品牌”。
  至于与品牌卖场合作方面,香港家具品牌的老总们已经感到了切肤之痛。失去了渠道,就失去了市场,一些南方品牌依托经销商拓展渠道,常常是想进哪儿就进哪儿,哪里赚钱多就往哪儿去,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致使一些品牌的话语权掌控在经销商手里。
  一个“香港家具周”,把香港家具所代表的精致设计、精工制作、前卫风格、时尚潮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将香港家具的起源、发展、流行趋势和未来前景留待人们思考。香港家具品牌在北京的市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来源:《北京商报》2009年6月18日 编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