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拼车”开始的浪漫故事无处靠岸

2009-12-29赶海人

伴侣 2009年1期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飙升,油价也是一涨再涨,很多有车一族发出“买车易供车难”的感慨。为了养车,他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2008年7月5日,安徽芜湖市某公交车站上演了惊险的一幕:一名女子冲上马路,将一辆银色的尼桑轿车拦停后,手持喷漆罐往车身乱喷一气,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女车主的脸上、头上、衣服上都被喷上了红色的油漆。令人奇怪的是,当警察闻讯赶来后,女车主却一再称是“家里人闹了点误会,不需要警察插手”。记者深入调查后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由女车主和男同事“拼车”引起的……
  
   油价飙升,“拼车”解决供车难题
  
   2007年10月18日,卫琴结束了和丈夫7年的婚姻。丈夫为了情人甘愿净身出户。一夜之间,卫琴得到了房子、车子和女儿童童的抚养权,却失去了丈夫。
   今年35岁的卫琴是芜湖市某局人事科科长,月薪近4000元。离婚后,她每月要还2000元的房贷,剩下的2000元仅够家里开支,卫琴常常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近年来油价一涨再涨,她大致计算了一下,要养家里的那辆尼桑车每年大约要花去两万元。卫琴想把车卖掉,可去二手车市场打听后才知道,原本12万元买的车现在只能卖到五万多,她又舍不得。
   2007年11月22日,卫琴上班经过家门口的公交车站时,见两名同事正在焦急地等公交车,其中一名女同事还挺着大肚子,被人群挤来挤去。卫琴连忙将车停在路边,朝那两名同事大喊道:“王芬,文海,我带你们一程。”
   上车后,单位会计王芬看看这摸摸那,羡慕极了:“有车真方便!像我们挤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时基本没位子坐,我挺个肚子还好一点,大家都会让个座。文海可就可怜了,天天站到单位,腿都站长了。”卫琴回头望了望刘文海,打趣道:“难怪最近我发现你变高了。”坐在后面的刘文海笑着说:“坐公交车实惠又方便,挺好的!要是还能起到长个子的作用,那就一举三得了。”一句话把卫琴和王芬都逗乐了。刘文海是单位宣传科的科员,长得高大英俊,是出了名的好男人。卫琴对他印象很好,可两人平时除了工作上的接触,私下并没什么交往。
   临下车前,卫琴说:“晚上下班后,你们还坐我的车回去,一个人也是开,三个人也是开。”可下班后,他们却都先走了。
  第二天,卫琴见到刘文海就问:“昨天不是说好下班坐我的车回去,怎么先走了?”刘文海有点不好意思:“偶尔坐一次还说得过去,老坐就太麻烦了。”卫琴头脑里一直有和别人“拼车”的念头,她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刘文海说:“要不我给你们当司机,你们出点路费,怎么样?”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刘文海和王芬的一致赞同,两人都觉得“拼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坐公交车方便,比打车便宜。
   2007年11月底的一天,卫琴途中停下车去超市买菜,不小心扭伤了脚。当她一瘸一拐地从超市出来时,刘文海连忙跑下车关心地问道:“要紧吗?穿高跟鞋就该多注意点。”自从离婚后,很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刘文海简简单单的一句关心的话,让卫琴心里暖暖的。幸好,卫琴伤的是左脚,还能开车。
   到家门口后,原本已离开的刘文海又折了回来,手里还拿着两盒快餐,气喘吁吁地说:“你今天晚上怕是做不成饭了,这是在小区门口买的快餐,你将就着吃点吧。”看着刘文海跑得满头大汗,卫琴感动得差点掉下泪来……
  那段时间,刘文海每天都会把卫琴送到家门口。不知不觉中卫琴开始期待见到刘文海,甚至希望王芬能从她的车上“消失”。很快,她的愿望便成真了,王芬请了半年的产假。卫琴的车里,只剩下了她和刘文海。
  
  两个女人比狠斗智:
   可怜的男人上车下车均犯难
  
   2007年12月15日上班途中,卫琴看着刘文海的侧脸,突然说:“你妻子运气真好,遇到了你这样的好男人。”刘文海知道卫琴婚姻不顺,连忙安慰道:“卫科长,你还年轻,人又这么好,以后一定会遇到真心对你好的人。”“你觉得我好吗?”卫琴似乎想从刘文海的眼神里探寻些什么。刘文海尴尬地笑了笑,慌乱地移开目光望着窗外。
   下车时,卫琴叫住了刘文海:“这段时间给你添了不少麻烦,今天晚上我想请你吃个便饭,行吗?”刘文海答应了。那天晚上,卫琴特意把女儿送回了娘家,她做了许多刘文海爱吃的菜,还打开了珍藏多年的一瓶红酒。半醉半醒中,卫琴靠在了刘文海的肩膀上,看着卫琴柔弱无依的样子,刘文海情不自禁地拥紧了她……
   刘文海的变化没有逃过妻子于青青的眼睛,她发现丈夫比以前爱打扮了,和她说话时的眼神也有些躲躲闪闪。
   一星期后,于青青又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丈夫换下来的西服肩膀头上,有一块淡红色的污渍,凑近了闻,还有一股香味,很像化妆品的印渍。于青青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可丈夫每天都按时回家,业余时间都在家里待着,就算有“动机”也没“作案时间”啊!于青青突然想到了卫琴,丈夫每天坐她的车上下班,会不会是她?
   于青青便旁敲侧击地提醒丈夫:“现在就剩你一个大男人,坐卫科长的车是不是不太方便?让别人说闲话,对你对她都不好。”刘文海不敢看妻子的眼睛,赶紧附和:“你说得也有道理,明天我就跟卫科长说,以后我还坐公交车。”
   第二天早上,于青青先丈夫二十分钟离开了家,她偷偷躲在了小区公交站牌附近。大约十分钟后,刘文海出现了,他在站牌下待了大约两分钟,然后趁人不注意钻进了卫琴的车。如果是同事之间捎带一程,丈夫何必鬼鬼祟祟,于青青不敢再往下想。下班后,她特意为丈夫办了一张IC卡。晚上回家后,于青青对丈夫说:“这卡里面有100元钱,用完了我再给你充。”
   2008年1月23日早晨,卫琴经过和刘文海约定的地点时并没有见到他。下班后,卫琴把刘文海约了出来,生气地问道:“你早上怎么没等我?”刘文海从包里掏出公交卡说:“这是昨天我妻子帮我办的,今天早上她看着我上公交车……”当天晚上,卫琴硬是坚持让刘文海坐自己的车,见情人不依不饶,刘文海只有答应的份。眼看着离家越来越近,刘文海急了:“被我妻子撞见,就完了!”再看卫琴,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车子行使至临溪春天前一个站时,卫琴把车停在了路边:“你现在下车去坐公交车回家,你妻子就算在车站等你,又怎么样!明天早上你坐公交车在这等我,我们还是能一起上班。”刘文海看着卫琴,佩服地直点头。
  
   拦车惊魂:这场“拼车风波”没有结束
  
  2008年4月11日,刘文海刚坐进卫琴的车,妻子就打来了电话:“你那边怎么那么安静。”刘文海示意卫琴别说话,慌忙并下车:“在我前面刚走了辆公交车,这辆人少,所以不闹。”挂断电话,刘文海吓出了一身冷汗。卫琴看着他,生气地把车开走了。那天早上,刘文海整整迟到了半个小时。
   此后一段时间,没有刘文海坐在身边,卫琴倍感孤独,不久,她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2008年6月17日,卫琴兴奋地把刘文海拉上车:“我想出办法了,以后你就安心跟我一起上班吧。”两人刚上路,于青青的电话如约而至。刘文海刚接电话,只见卫琴从座位底下拿出个录音机,并往里面放了盘磁带,很快就传出公交车上嘈杂的声音。于青青在电话那边放心地笑了:“晚上早点回来。”刘文海不得不佩服卫琴,这么妙的办法也能想出来。
  
   2008年6月28日,于青青和同事在丈夫单位附近办事,办完事,她在丈夫单位楼下等丈夫,想和他一起回家,但她没给丈夫打电话。等了大约5分钟,她突然看见丈夫和卫琴有说有笑地从楼上下来,并走进了停车场。于青青来不及多想,连忙打车跟在于青青车子后面。在车上她给丈夫打了个电话:“你现在在哪儿?”刘文海没想那么多,便说:“我还没下班。”于青青一听,脸色难看极了:“今晚我不回家了,有个同事离婚了心情不好,我去她家开导开导她。”
   于青青的车停在了卫琴家楼下,她看见丈夫和卫琴一起上了楼。于青青真想冲上去狠狠地给丈夫两耳光,可脚却怎么也挪不动。她和丈夫一直是朋友眼里的“模范夫妻”,如果事情闹开了,别人会怎么想她。
   回到家,于青青把家里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当刘文海进家门时,迎接他的是妻子重重的两耳光。刘文海见妻子眼睛红肿,顿时明白他和卫琴的事被发现了。于青青痛不欲生地说了两个字:“离婚!”刘文海再三请求妻子原谅,并发誓以后绝不和卫琴来往。于青青靠在沙发上,任眼泪肆意地流,心里充满了对卫琴的怨恨。4734ec583ee85cb3bf8cb8aece4db996cb84c008ec7853b74b914060d624884e
   2008年7月5日,卫琴车子刚开过临溪春天公交车站,突然从路边冲出了一个女子,拦在了车前。卫琴吓得脸色都变了,等她稳过神来,看清车前站的女人时,惊呆了!于青青手上不知拿着什么东西,正透过车窗冷冷地看着她。
   卫琴不敢下车,于青青走上前来拼命踹车门:“你下来,咱们今天把话说清楚。”卫琴一开始连车窗玻璃都不敢摇下来,但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想尽快离开,只能硬着头皮下了车。谁知她脚刚迈出车门,于青青就给了她一耳光:“你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尽干破坏别人家庭的丑事,不觉得害臊吗?”卫琴哪受过这样的侮辱,顿时火了:“文海已经不爱你了,他爱的是我。”于青青气得浑身发抖:“不就是有个车吗!有个车就勾引男人?我让你再威风!”于青青一边说,一边往车上直喷漆。原本靓丽的车身顿时成了大花脸,车里的座椅也被喷得乱七八糟。卫琴的身上和脸上也被喷了不少油漆,样子狼狈极了。
   围观的群众见此情形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警察到后,卫琴稍微冷静了一点,她怕事情闹开了,自己和刘文海的私情就会曝光。她把警察拉到一边说:“同志,不好意思,她是我妹妹,有点误会,不过都是家里的事,就不麻烦你们了。”警察绕过卫琴,问于青青:“她说是误会,是这样吗?”于青青没有回答,哭着跑走了。
   两天后,记者几经努力,终于在于青青家里见到了她。她面容憔悴,丈夫的出轨彻底摧毁了她的生活。记者从于青青拿出的几本相册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曾经多么幸福。于青青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说:“这是前不久我和他去黄山照的,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那时候已经在一起了。”“你有什么打算?”记者问。于青青长久地沉默着,没有回答记者的话。她的眼睛里有些不舍,也有愤恨,这场由“拼车”引起的风波似乎并没有结束……
   (文中主人公为化名。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