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绿化:0.3亩地带给农民的烦恼

2009-12-29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7期

  “好好的耕地,为什么种树?”
  
  王海这几天比较郁闷,因为村干部天天催促自己把刚砍掉的杨树再种上,“这不摆明了欺负人嘛。我好好的庄稼地为什么让我种这破树?”
  王海是豫北某地的一位农民。2003年,当地一条新修的3级公路从村头通过,王海家的田地刚好在公路边。按规定,这条公路沿线需要建设一条10米宽的绿化带。据王海所在村的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当时是政府统一提供树苗,村里出工,按照2m×2m的密度种的树,“我们全村共有2200多亩地,公路在村界内有1800米,绿化带10米宽,一共占了54亩地。这还不包括公路边的排水沟。”
  王海家有0.3亩地做了绿化带,按照2m×2m的密度种了45棵杨树。6年来,这0.3亩地和45棵杨树成了他的心病。原因很简单:不赚钱,因为树是国家的。据王海介绍,种粮食大概每年每亩能赚1000元左右,0.3亩地就是300元。“当年种树时,村委会说,会按照占地面积、当年的粮食产量和价格给我补贴,可从来也没有给过,我找过村领导好多次,他们说,这是上面的规定,可后来上面也没给村里拨钱;我想让村里给我补地,村里又说没地;后来又说,树虽然是国家的,可在我地里,我可以偷偷卖。”
  
  在得到村领导“偷偷卖”的许可后,今年春节过后,“家里刚好花费有些紧张”的王海,就把45棵杨树全卖了,“这些破树不值钱,45棵总共才卖了1485元,如果种粮食,这3分地六年能赚1800元。”据村里的“树经纪”介绍,杨树的成长周期是8年,但绿化带的树因为种的太密,长不大,都是“小老树”,细高,王海地头的树即使长满8年,一棵也就50多元,45棵最多能卖2500元左右,“那时候,种树的收入才和种粮食差不多,可是农民没什么闲钱,别说8年了,靠地吃饭的人,地里一年不长钱就受不了了”。
  可王海没想到的是,树刚卖了没几天,村领导就要求他把树补种上。“凭什么占我的地还不给钱?而且,是你让我卖的!”王海很不满意。
  
  “他就是傻!”
  
  “他就是傻!”该村村委会负责人说:“我是让他偷偷卖,你一年卖个几棵,谁能发现?这家伙一下子把树全卖了,光秃秃一块儿,瞎子都能看见了!”据其介绍,征用耕地搞通道绿化,是国家的政策,必须执行,“这关系到国家的交通事业,还有环保,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