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12-29王美兰赵仁艳
中外企业家 2009年7期
一、引子
网络使用的大众化使得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及通讯工具成为提供反腐线索的一种新途径。网络反腐是在2008年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从年初的“公务员零税收”到年底的“天价香烟”,以网络为载体所进行的反腐败行动,成绩骄人。
2008年3月,一名名为“老痘”的网友发帖《公务员工资条:月收入5900,一分钱税都不交》掀开了08年网络反腐的序幕。此后,汶川大地震中,民众利用网络监督救灾物资的去向,打击了发国难财的不法分子。10月份,有网友曝光一深圳领导亵童录像,此领导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11月,网友“魑魅魍魉”曝光新余、温州两市官员公款出国旅游资料,引发了民众对公共财政透明问题的讨论。12月份,网络反腐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红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瞌睡干部”案。年末,爆出周久耕“天价香烟”案……
纵观08全年,其反腐成绩可谓“战果累累”。网络反腐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在一片繁荣的景象背后,其负面影响也小可小觑。本文将从分析网络反腐的利弊着手,讨论其影响并探讨其对策。
二、网络反腐之利
传统的反腐手段主要有批评、检举、揭发、控告、示威、聚众上书等。这些手段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审理机制完善,因此依然是现今反腐的中坚力量,但其效果百姓并不认可。但传统手段涉及群众少,政府监察机关、纪检机关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致使民众知情权无法得以保障,造成案件积压,官官护庇打击报复检举者,致使民众有冤无处伸,有苦不能言。网络的出现,则恰好弥补丁以上的不足。网络反腐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方便快捷,受众率高
近几年,中国上二网人数快速增长。中国网民数在2008年年底达到2.98亿,其中2.7亿使用宽带,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能够全天候的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的加以评沦。而且由于受众率极高,一旦一些事件人物进入网络的报道便会引起公众长时期的关注与讨论,广大群众的呼声会引起相应机关及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审理。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的进度。
(二)隐蔽性
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对质,面对面的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的关系,有可能会影响检举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更有些上级官员发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后,便调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利封杀信息,甚至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种种担忧都会挫伤民众艰巨腐败行为的积极性。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
(三)传播迅速
传统的反复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冷落不予处理。事件一旦放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相关信息就扩大了事件的波及范围。民众自由的发表评论,及时、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巨大的舆论势头。如此可提高相关部门不了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认真度,提高了案件的进展速度及透明度。
三、网络反腐之弊
(一)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反腐有着传统反腐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它的弊端是不容忽视的。其匿名性可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损害。可这个特点也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运用而对他人进行恶意诽谤、造谣。一旦得证与实施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员的精力及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可检举人却可逍遥于法律的惩戒之外。即使网民的心态是善意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不遗余力的反腐败,可在他们高谈阔论,将某些消息散播的漫天遍野时,在无心之间,他们却伤害了被检举人身边的亲人朋友。并且事实上有很多信息未得到证实便开始在网上泛滥,造成他人无谓的困扰,也会淡薄人们的法律意识。
(二)认识时有偏差
此外,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及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在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偏差,现今已有此类现象出现。现在网络反腐被炒的沸沸扬扬,一旦出现成果便会得到各种媒体的报道,更何况网络本身更是传播消息的媒体,运用网络进行反腐具有即刻的新闻效应。有些地方官员便盲目追求这种轰动效应而过度推崇网络忽略其他途径收集上来的信息。近期株洲市出台了第一个关于网络反腐的法律条文,相关官员承诺不放过任何一条网络反腐信息,网民对此欢迎之至,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假如政府部门能如此对待其他途径得来的反腐信息,积极立案调查,不官官相护,把民众放在最高位置,也许网络这种反腐手段就不必出现,也不会出现了。
(三)非主流
最后,关于网络反腐的新闻虽炒得沸沸扬扬,但与传统反腐案相比,网络反腐案却是凤毛麟角。网络在一些大中城市普及率相当高,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但网络反腐的确是一个新兴事物,有其发展势头却并非主流手段,所以大多人所认同及运用的仍是传统的检举、批评、上访等。并且西部一些地区及贫困山区通讯手段落后,根本无法安装网络,何谈网络反腐。这些地区民众网络意识淡薄,甚至有些不知网络为何物,这些地区所存在的问题也往往更多,想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长期工程,单纯运用网络无法解决。
四、如何有效运用网络反腐
(一)完善法律,确保相关各方利益
我国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发布的法律很多,但民间网络反腐依然缺乏法律的支持。任何反腐形式若无法律依据和法规保障,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有效实施。湖南株洲市出台的全国第一个利用网络反腐倡廉文件《关于建立网络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暂行办法》开启了我国网络反腐机制化的先河,此举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增进了民众对政府反腐倡廉的信心并提高了民众检举不法行为的积极性,为民间反腐提供了一个制度化平台,使民间反腐不至于走向盲目。其他地区应尽快推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检举调查系统,以保障网络反腐朝规范化方向发展,保障民众依法行事,在他们散布真实消息时不必担心自己会遭到打击报复,在散步虚假信息时意识到自己将会因此受到法律的严惩,各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二)政府积极引导,网络媒体加强自律性
行政法学家姜明安曾指出,就整体而言,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对这条渠道加以规范。只有在必要的调控及管理下,网络反腐才能正常的进行。而所谓网络反腐调控是指党、社会团体及行业组织利用相关政策法规、伦理准则等手段,对网络反腐信息传播的环节、流向给予监管调节和约束。举个例子,网络的匿名性容易使不法分子借以生事,扰乱治安,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举报的规范和引导。又由于网站众多,网民分散极广,对他们进行约束十分困难且复杂。政府要把握好舆论导向,使其朝健康合法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大教育以从根本减少虚假消息传播的几率。此外,网络媒体应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发布的每条信息要追求真实以博得民众的信任。这样网民便可以比较安心的揭露腐败行为,也不敢贸然散播虚假信息,从整体推进了社会风气的净化。
(三)加大偏远地区网络普及率,兼用各种反腐方法
中国一直存在数字鸿沟加大的问题,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应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从根本人手来铺垫一个好的基础。举办法律讲座,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坚定对政府的信心。举办网络学习班提高民众网络维权意识,让人们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发表自己见解,了解外面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自己所关心的事情的发展进度。加大这些地方的网络建设以给予民众一个新的平台来如实的反映问题,发表评论。此外,在积极合理的运用网络进行反腐的同时应兼用传统反腐手段,相关部门也应多开通其他新渠道收集反腐信息,设立专门的反腐信息收集审查委员会,倾听群众的心声,认真核实每条消息的真实度,一旦核实便立即立案调查,在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案件进度,给民众一个合理的交代。
凡事都有双面性,网络反腐也不例外。但总体而言,网络反腐是利大于弊的,作为传统的反腐工具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政府已经意识到其积极性并开始加以监督引导。随着犯罪手段日益高明,相关部门应创新反腐工具,各类方法兼用,既要重视网络上的信息也要重视其他渠道的信息。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的困难,打击各类腐败行为。如此,何愁风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