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需上新台阶

2009-12-29

中外企业家 2009年7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60年,前后30年对比,表明制度的力量是无穷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属于脱离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其危害超过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目前斯大林的社会模式在世界已失败,但斯大林的影响还存在。当前我国经济改革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出现国进民退,是受斯大林理论的影响。垄断集团成为既得利益阶层,就是以斯大林理论为保护伞。为此应对斯大林重新评价:他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者,又是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斯大林虽然失败,但社会主义运动会健康前进。斯大林虽然失败,但其影响还存在,类似“死人抓住活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只有解脱斯大林的理论束缚,才能摆脱“死人抓住活人”,推进改革前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这60年间我国经历了坎坷痛心的前30年和辉煌成就的后30年。60年来,中国的疆土还是那么大,资源还是那么多,而人口却在增加,为什么前后30年会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是制度。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变得贫穷,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变得富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听后备受鼓舞,深感自豪。现在回头想一想,当时说中国人民站起来还只限于政治上,在经济上还是一穷二白,经济上真正站起来还是我国的改革开放30年,是在打破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可见,制度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温故知新。首先我们应重温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使我们受穷。这个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是斯大林杜撰的。如果只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探索那是可取的,但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以定论,却是可悲的。这种社会主义模式是脱离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思维理论,是脱离实际的一种空想。恩格斯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是通过典型示范,把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是空想的,它愈是制定得详细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9页)斯大林就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有计划代替生产无政府状态,以按劳分配代替资本主义的工资制度。因此公有制、有计划、按劳分配就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可是这一设计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讲社会主义应是社会所有制,是在这一所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公有和个人所有相融合,而斯大林只要公有排斥个人所有。有计划按比例不是客观规律,有计划是主观的,实际上是有计划地破坏按比例。按劳分配不能代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除了讲按劳分配之外,还讲了六项分配原则。所以,这三大特征只是在形式上表明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应是自由人联合体,是共同富裕。可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体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应将二者区别开。
  斯大林这一套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如恩格斯所讲,是“把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就这一点来讲,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些类似。但斯大林和前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是有重大区别的。一是三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想通过宣传,可能是通过示范来实现社会主义,而斯大林是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存在80多年,还按这一模式创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二是斯大林的空想社会主义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具有巨大的误导性。三是他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空想和极权相结合其危害无穷,在他强制推行这一空想时,如果有人不同意,一律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敌人,甚至肉体消灭。但实践证明,这种脱离实际的思维理想是终究要失败的,目前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不是被改质,就是成为改革的对象,当前在世界上已不复存在,已成为历史。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运动失败,会在总结斯大林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健康发展。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斯大林的影响已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可以说是坚冰已打破,航道已开通。但现在改革开放出现了停止、徘徊甚至倒退的局面,有些类似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前夜。其根本原因是目前还有一些人把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来捍卫。在这一思潮威慑下,国资委竟修改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决定》,突破了“三个行业两类骨干企业”的国有经济定位,扩大了国有经济占有范围。以“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作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我国竞争力与国际大企业抗衡为名义;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为方针,来继续扩大国有企业的垄断力。目前正在对钢铁、煤矿业进行整顿,以重新组合为名,把一些民营企业收归国有,或者对一些大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重新进行公私合营,在房地产方面也加大国有经济扩张,总之,出现了国进民退,国有经济的垄断力在加强,改革有些回潮。所有这一切,都是受斯大林的理论影响形成的。我们应当明确认识到,在政企分开体制下,垄断已经不是国家,是企业垄断,垄断利润不是被国家占有,是被股份制公司(其中还有外资股)所得,如中石油、中石化、电力、信息、银行等,它们独自占有社会优势资源,进行垄断经营,获取垄断利润,实行高工资、高福利,尤其是高职人员其待遇向外企看齐。在目前,尚在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轨制的情况下,这些垄断企业从市场上获得利益不承担风险,从计划的获取权利而不承担责任,获利益的是垄断公司,受损失的是国家和人民,全国人民供养着一个既得利益的特殊阶层。他们不想继续改革,以便维持既得利益。而那些捍卫斯大林模式的舆论就为这一既得利益集团提供了理论依据,成为他们的保护伞。
  我们应吸取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的教训,苏联就是在权力垄断、资源垄断、舆论垄断三大垄断的发展下导致苏联亡党亡国的。
  斯大林对我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就摈弃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多种经济并存的理念,引入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从苏联照搬了一个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苏共21大,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但继承了斯大林所创建的社会制度。这对中国震动很大,在党的八大会议上对个人崇拜有所批评,但对斯大林创建的社会制度没触及。对斯大林的评价是“三七开”,这把“刀子”不能丢。毛泽东在保护斯大林的前提下,对苏联的制度也进行了一些冲击,如《十大关系报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作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但只限于在斯大林模式之内,“三面红旗”中的人民公社,就是依据斯大林的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没有超出斯大林的理论。以后在总结“大跃进”的经济教训时,毛泽东提倡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斯大林钦定的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并出了三本读书笔记,其中有批评、有议论,但对斯大林基本上是肯定的。毛泽东所做的这一切,都没有跳出斯大林这一如来佛的“手心”。如果说当时在以“反修防修”为主旋律的情况下,对斯大林“三七开”的评价,保留这把“刀子”还可理解。那么在今天,社会主义阵营已解体,苏联已变质,历史已发生巨大变化,如果对斯大林还保留原来的评价,有悖历史发展的事实,应对斯大林重新评价。对待斯大林这一历史人物,不论他的成功与失败,都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来对待。一句话: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探索的失败者。具体讲四句话:一,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者;二,是一位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三,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世;四,最后是一个失者。他亲手缔造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制度对他没有约束力,最后他又是这一制度的受害者。
  为了打破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僵局,需要进一步从斯大林的理念中解放出来,确认这一模式是死路一条,而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可是这里有个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中国初级阶段结束以后,是否还保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目前还不可能有明确的答案,但有一点我相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以后,绝不会回到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按劳分配的斯大林模式。中国否定斯大林模式并不是因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够格达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水平,而是他创建的社会制度有问题,历史已对它做出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来说永远是具有中国特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不会随着初级阶段结束而结束,只是特征的内涵会随着历史的进程赋予新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改革30年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的内涵”,这就表明,现在的四项基本原则内涵已不同于当时确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样如此,在内涵上会不断前进,在所有制和分配上不会回归斯大林的模式。
  目前我国经济改革有些像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所讲的那样,是“死人抓住活人”,斯大林理论还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从斯大林模式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死人抓住活人”,才能用“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