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EEB”作用,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2009-12-28杨凤娟李智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11期
关键词:信任师生情感

杨凤娟 李智峰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向市场化转变,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专职就业工作指导老师,笔者从2005年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包括教学实践及团体辅导等各个环节。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指导工作中的“EEB(即emotion情感、equalize平等、believe信任)”作用的重要性。

一、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大学生自主规划职业生涯的意识不强

每个人的内在与外在条件、主客观环境都不相同,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不相同。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在尝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各级学生组织也开展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某些教师和学生还存在着借鉴、模仿甚至应付的情况。这表现出一些大学生自我认识狭隘,不能从个人的实际和社会需求来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而有的教师主体意识也很薄弱,为学生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缺少个性,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2.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认同感不强

虽然有些高校一直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很多教师也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很多的大学生并不认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义。他们认为指导工作只是“纸上谈兵”,指导教师也只是“空谈家”,并不能从根本上对找工作有任何帮助作用。加上有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同时还要兼职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甚至共青团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角色对立很容易让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工作产生排斥心理和不认同感。所以,要想让学生能够接受指导教师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让他们接受教师这个人,信任教师,教师所做的工作才能让学生信服,让学生接受。

二、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的“EEB”作用,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1.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发挥情感作用

(1)增强角色魅力。作为教师,要提高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就一定要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大学新生入学时,由于处于生活适应期、学习方法调整期、人际关系磨合期,这时的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情感帮助。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力量,树立威信、增强角色魅力的最有利时机。所以指导教师要充分地扮演好老师、朋友、亲人的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有了积极的情感特征,就能主动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达到师生间心灵与情感的沟通。

(2)增加指导的可信度。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产生成就感,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有积极上进的愿望,面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指导教师更应该带着真挚的情感走进他们的心灵。要认识到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认可,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在融洽的师生情感的作用下,学生自然会把指导教师看作是人生的导师,把指导教师实施的指导工作看作是为自己人生指引方向,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增加指导工作的可信度。

(3)形成凝聚辐射圈。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名指导教师往往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群体,他们的自我认知、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各不相同。本着“个性化”的指导原则,指导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当学生处于迷茫时,就会愿意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同时,通过学生之间对于教师“口碑”的宣传,慢慢就会产生凝聚作用,在教师身边形成一定的凝聚辐射圈。

(4)改善工作方式。如果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时只干巴巴说教,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会毫无兴趣,甚至用“理论指导家”为他们进行角色定位。这样就远远达不到指导的真正目的和指导效果。只有真诚地去读懂学生、真切地去认知学生、真心地去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互相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指导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2.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发挥信任作用

(1)改变学生觉得指导工作“无用”的心理。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渴望独立生活,在思想上有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但学生的自我认知还不完善,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而自我期望值却又较高。浙江理工大学曾经做过师生间的信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教师对大学生的信任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高校内的师生关系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存在“无用”的认知心理也不是空穴来风。因此指导教师一定要用人格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来增强师生间彼此的尊重和信任,实实在在地提升指导效果。

(2)探究学生“隐藏”的心理。就指导对象对规划指导的社会反应而言,在西方社会,大学生已经普遍乐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进行人生规划、职业选择时大多会主动去寻求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的帮助。而在国内由于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水平都不高,真正想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大学生并不多,偶尔有学生想要寻求帮助时也是“三思而后言”,并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指导教师要通过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用真诚的心打开学生“隐藏”的心理大门,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帮助学生坦诚地在老师面前展示自我,让老师能从准确的方向入手为学生进行指导。

(3)改变学生的“放弃”心理。实际上要想真正解决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的问题,关键要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而在学生确定奋斗目标、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阻碍和困难。这时指导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心理动态的前提下,开展跟踪问效指导,协助学生按照既定目标坚定地走下去,或者是适当调整行动方案,让学生品尝到短期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从而坚定实现长期目标的决心和信心。

3.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发挥平等的力量

(1)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中都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指导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做学生的师长又要做学生思想和生活上的朋友。不因为一次犯错而放弃学生,也不因为学生的现实条件或者是家庭情况而忽视学生。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能用一个模式和标准来指导所有学生的生涯规划。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尊重自我和他人,形成健全人格。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意味着在交往中要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前提。由于师生间对立关系的界定,各自的生存性质又容易导致师生之间摩擦与误解的产生。因此指导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既不能因为自己是指导者、教育者就觉得高学生一等,也不能把学生单纯地看做被指导者、受教育者和无知者。要认识到师生之间本没有绝对的命令与服从关系。在必要时,指导教师要能采取一定的方式、渠道或协调机制来化解师生间的利益冲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存在。

三、发挥“EEB”作用的几个做法

1.充分调动学生的需要动机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自主与依赖、独立与逆反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渴望自由,希望自立,不喜欢别人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又渴望帮助与扶持。由于自尊心过强,个别学生不愿主动寻求帮助,所以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个体对情感的需要,“该出手时再出手”,才能获得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与接受。另外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心理分析,了解其需要动机,为顺利进行教育引导做好铺垫。

2.有效利用学生的情绪,因势利导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是人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教育者要对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心理的最佳状态,因势利导,指导工作才会效果显著。在学生情绪、情感不佳时,教师要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疏导,不能凭主观意愿强硬地开展工作,以避免问题激化。

3.接受延迟满足

每个人都有需要和欲望想得到满足。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希望指导工作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但从人的心理接受和行为修正过程来看,没有一定的时间是不可能实现转变的。所以要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指导者,很大程度上需要指导者个人要能接受延迟满足,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改变,不能急于求成。

4.做到坚持不懈

不论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还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说到底就是育人。育人工作责任重大,心理指导更要做到一心一意。这个“一心一意”也可以作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这个目标象一根长长的细线,连接着师生间的关系和情感。只有做到真心实意、真诚相待,争在一朝一夕,才能让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情感越来越深厚。

“EEB”作用的发挥并不是一时的、短暂的,这项工作需要一点一滴、一时一地、一心一意,需要贯穿四年的大学全过程。指导教师要正确把握好工作原则,发挥好情感、平等、信任的作用,让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信任师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麻辣师生
信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