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馊主意”?
2009-12-28
“2009年不能再提减税了,减税是个馊主意”。这话从堂堂财政部官员嘴里出来,确实令人惊诧。减税是增加总需求的最重要和最有效手段,是应付经济衰退的不二法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的所作所为是最新的例子,可是没听说他们的财政部门因此就抱怨减税是个馊主意。这些经济学专业低年级大学生都知道的道理,一位财政部官员会不知道吗?
在当前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遭受巨大困难的一个特殊时刻,试图封冻税收工具的论调如果不是因为无知,那就真的是一个主观故意的“馊主意”。
当然我理解这位官员这话背后的苦衷,猜测其遭到公众非议时也必有一肚子委屈。其实谁都知道,财政调节经济的功能在中国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功能。至今,中国的财政支出还是一个大杂烩,除了必需的公共物品外,还存在大量的私人物品,所以,虽然近年每年财政收入增长率都在20%以上,财政部门仍觉钱不够花,因为公共物品是有界限的,私人物品却是个无底洞,多少钱都填不满。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稍微紧一点,就感到难受,如果再减税,就简直雪上加霜了。那位财政部官员的“委屈”也确实是其来有目的。
建立公共财政一直是我们的目标。为了保证财政的公共性质,财政收支计划,即预算必须经过民主程序。预算讨论是人大会的核心议题,只有充分讨论,才能保证预算的科学和准确。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本来预算应该是详尽的,每一笔收入和每一项支出,都应清楚列明,并把计算的依据告诉审议预算的人大代表。可是从事后公布的情况看,预算方案相当粗略,只包括一部分收入和支出项目,甚至只是一種增量预算,即仅仅说明某项预算比上年增加了多少,具体数字究竟为何,还得往前查找。问题是,以前年度的计划,都不一定是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以后年度的数字不是离正确方向越来越远么?
近几年,公平地说,财政部门也在努力,细看每年的预算报告,没有一年不说要增加各种民生和基本公共物品支出,这说明,我们知晓财政支出有结构性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改进只是边边角角式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每年多达几千亿元的吃喝费、公车支出和出国旅游花费,之所以不能根本解决,是因为这些名目的花费都是经过预算批准的,要根本解决,只能修改预算,改革我们的预算制度。
要建立真正的公共财政,寻找公众和官方之间的均衡,必须从改进预算制度着手,给代表们足够的讨论时间和充分的信息等。这样,公众的抱怨会减少,应该交多少钱心里明白,财政部门的委屈也会减少,不用再千万百计找钱,自然也不会说出“减税是个馊主意”这样大失水准的话招致公众侧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