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尘”:从一个人到一个品牌

2009-12-27李胜文

环球慈善 2009年11期
关键词:微尘助老红十字会

李胜文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对中年夫妇急匆匆地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掏出5万元现金,说要代朋友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在为他们开具捐款收据问到姓名时,这对中年夫妇说:“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自己的这位朋友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小,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她只想平静地做些该做的事。如果非要留名的话,就写上‘微尘好啦。”中年夫妇提到的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人引起了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一场寻找“微尘”的活动悄然拉开了帷幕。

一个“微尘”没有找到,却涌现出成百上千个“微尘”。在青岛的大街小巷,在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农村,在一个个募捐站上,你会频频听到“我叫微尘”的自豪回答;在一本本募捐册上,你会屡屡看到署名“微尘”的一笔又一笔捐款。

一个“微尘”也许真的微不足道。但千千万万个“微尘”却足以汇成爱的海洋。

正如“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对“微尘”给出的感动印象所说:“它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它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微尘”。因为“微尘”就在你我身边,就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

2008年8月,“微尘”在依托青岛市红十字会成立微尘基金的基础上,又正式成为青岛首个注册公益商标。

企业通过合作,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微尘的商标,除去成本后所得利润全部捐给微尘基金。另外,青岛市红十字会还将联合多家银行发行“微尘卡”,市民可以通过网络捐款、短信捐款、银行捐款、邮汇捐款和现场捐款等方式进行捐赠。

青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然说:“将通过成立微尘基金会,把‘微尘这个爱心品牌重点开发运用,广泛开展助学助困助老助医等公益活动。”

第一个报道和寻找“微尘”的《青岛早报》记者聂海锋谈起这几年的经历说,“微尘”已经从一个个体,到一个群体,发展到了现在一个公益品牌。

猜你喜欢

微尘助老红十字会
世界最小电池 有望让“智能微尘”相伴我们左右
“助老”多功能老人床的结构设计
用“八心八促”方法做好助老工作
光下微尘
“买菜叔”的21年无偿助老爱心路
基于OpenCV和深度学习的助老机器人动作识别系统设计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历届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