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北卷
2009-12-27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成
举手投足之间
困难时的雪中送炭曾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失意时的安慰鼓励曾让我温暖得无以复加,然而,就如同这世间最美的风景蕴于一花一叶之中一样,举手投足之间,情之千回百转,最是让我动容。
举手投足之间,若你满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对人事的感恩,那细微的关怀与用心就必然会在其间流露,并且流转,生生不息。
彼时,是那么地厌烦在苦心攻读的深夜,父母小心地推开房门,轻轻在桌上放一杯热牛奶。关门轻得有如叹息,却似重锤打在我心上,沉重无比。彼时,亦是不爱听老师苦口婆心的叮咛,他细心地为我们分好试卷,折好卷角,我却仍为频繁的考试而烦闷抱怨。彼时,会为一点小事与朋友争吵,固执得不愿道歉,却忽略了平日互帮互助的点点滴滴。
似乎是我的粗心大意,举手投足之间,分明有一种东西在流失。
那个雨夜,撑着伞在狂风暴雨中艰难前行,心中的麻木早已多过自哀自怜。一辆车开着大灯迎面驶来,我无处躲藏。只好闭上眼睛等待被飞溅的雨水浇个精湿,却见那车经过我身旁时突然放慢了速度,缓慢滑行,几乎没有溅起什么水花。在疲惫的行路上,一个不知名的司机的小小善举,温暖了我那颗被大雨浇冷的心。
太多的真情融化在举手投足间,贴心的礼让,无私的奉献,正因如此,世界才会这么明亮鲜艳。
没人能忘记,5月12日下午大地的剧烈震动。那种惨痛让十三亿中华儿女和整个世界为之悲泣。然而,三岁的小男孩却在被埋数十小时才被救出后,向救援人员举起右手敬队礼,表达生命的尊严与感激,那是举手投足的一瞬间啊I你们看到了吗?当人民的总理踏上瓦砾堆,他的鼓励,他的热泪,他充满力量的话语,无不在灾区人民心中激荡起温暖的涟漪,让我们相信:不久的明天,汉旺会更兴旺,映秀会更灵秀,茂县会更繁茂,绵竹会更绵远……
举手投足之间的感动不该被我们遗忘,举手投足之间的力量可以凝聚成伟大的壮举,举手投足之间的善意如春风般温暖我们的心。
因为那亦是爱,永无止息。
点评:
对偶句开篇,直入主题,文采洋溢。
自然引出下文。
回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省自己举手投足间流失的美好,真实感人,引起读者共鸣。
承上启下。
举例说明举手投足间的善意为生活带来的温暖,情感真挚。
材料新鲜感人,叙述紧扣主题,简明生动。
升华主题,意味深长。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真挚感人的考场佳作。考生紧扣主题,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举手投足的重要,视角独特,事例新颖,字里行间涌动着真挚动人的情感。文章语言形象生动、意蕴丰厚,极富表现力。结尾简明扼要,意味深长。
(张兴武评价)
败
举手投足之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题记
也许你没在意,其实我们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他人,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别人帮助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我帮助别人,别人爱我,这才是大爱。
现在的你,出门前会在包包里准备一个手提布袋吗?会随身带着手绢吗?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整个大自然。不要让一次性地[的]垃圾满天飞,让我们争做社会的文明人。
当你看见一位老人和你并肩路口时,绿灯亮了,请你搀那老人一把,也许就会有另一个人会[删去“会”]搀扶你那老母亲;当电梯或者地铁门打开时,请你不要推倒他人,有顺地[“有顺地”改为“排好队”]站在右边,谦抑地让他人;当你拿到别人发的宣传单,不要一接到手,走几步就丢弃在路上。
请告诉你的母亲,以后上街买菜,请自己先准备好手提布袋,让我们(“)袋袋(”)相传,不再用一次性的袋子。相信这个举动,会引起捌门的共鸣,我们要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我们友好的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要学会“保存”,然后“复制”,接着“贴粘”,不停地重复这一步骤,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让每一个人都付出自己的行动。小小的举动,让我们改变人们、世界、大自然。
让我们善待大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己。让我们用我们的行动来告诉每一个人。
点评:
题记点明主旨。
开篇能扣题。
小爱与大爱的阐述,令人费解。
重复题中的材料,缺乏新意。
语言平淡乏味,缺乏感染力。
就事论事,重复啰唆。
化用电脑术语,幽默生动。
首尾呼应。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给材料的命题作文题。材料中提供的各种生活情景,使“举手投足”的内涵具体化了。题目的要求更是暗示考生,“举手投足”是很细微的动作,而“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才是立意和选材的落脚点。考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中举手投足之间的细微之处,还需思考举手投足之间蕴含的精神内涵,要向生活的深处开掘和思考,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出具体行为、动作之中体现的思想之光和心灵之美。
因此,考生可以从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入手,写保护环境的一举一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可以从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和公德入手,写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细枝末节,体现细节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和谐的作用;还可以从“慎独”入手,写成长过程中细微的动人情节或对自己以往行为的反思,展现细节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
在选择文体时,考生可以从细节入手,写一篇感人的记叙文,表达人间的脉脉温情,从而升华出对爱的敬仰与感激;也可以抓住典型事例,充当论据,对社会现象、人间百态进行评述,发表见解;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立意与选材,以小见大,辩证地分析细节的象征意义,写成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整体评价:
这是一篇失败的考场作文。虽然文章“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改变他人,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主题基本符合题意。但文章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内容单薄,全文只有600字,且大部分内容是对题目所给材料的复述;立意浅显,论述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缺乏深度的思考和理性的总结:语言淡而无味,情感苍白,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文章逻辑不够严谨,部分内容重复,缺乏有力的论据。
(张兴武评价)
(责任编辑张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