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2009-12-25曹秀琴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1期
关键词:所欲苏珊帽子

曹秀琴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俊俏、可爱的小女孩苏珊,当她读一年级的时候,小小的身体里竟然长了肿瘤。由于化疗,她的头发全部掉光了。一个光秃秃的脑袋对于一个爱漂亮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她伤心、绝望……然而就在苏珊返校之前,她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热情而郑重地对班里同学宣布:“从下星期开始,所有的学生和老师自己都要戴着帽子来学校上课,越新奇越好!”一个星期后,当她鼓足了勇气走进教室的时候,让她感到意外的事发生了:站在讲台前对她微笑的老师、班上的每个同学他们都戴着帽子。和他们头上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故事,其间却包含了世间最美的情感。女教师用自己智慧的心灵读出了弱小生命内心的微妙情感,并竭尽全力保护着孩子稚嫩的双翅,让一个病厄的孩子保持那份自尊、那份自信,为她扬起生活的风帆,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教育情怀!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读到了一位将阳光播撒进孩子心灵的老师。我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

我班有个学生叫陈洛,这孩子思维缓慢,语言表达有障碍,行动异常迟缓,不知从何时起就得了个“逼不出来”的外号。每当别人嘲笑他“逼不出来”时,他总是很不在乎,显得那么漠然,仿佛那不是叫的他。每一次我看到这些、听到这些,我的心就被无形的枷锁给栓紧了,多么的不想看到这一幅幅画面!为此,我找他谈心,尽可能的帮助他,根据他的学习能力,不要他完成别人全部的学习任务,专拣一些简单的题型给他做,只要他有一丁点的进步我总是非常开心地对他说:“你又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以为自己的关注和爱护会在他心灵留下温暖和感动,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用心灵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幽默去化解孩子的紧张,用激励去点燃孩子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以为这样就一定能“使教育获得真正的成功。”可一学期下来陈洛的学习成绩几乎没有什么长进,就连学习态度也没有多少改观。我失望地想:也许他真的“逼不出来”了。

就在我对陈洛感到失望时,五月下旬我们全市搞了一次为筹建“华罗庚科学馆”而捐款的活动。晨会课上我在班上发动了捐款活动,当不少学生捐出了五毛、一元、两元时……我看见陈洛——他紧紧攥着二十元钱走上了讲台,将钱放进捐款箱!我的心刹那间颤动了!一个“逼不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壮举!

当我问他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时,他的回答却深深地打动了我:原来这些钱是他平时积攒的零用钱!我的眼角湿润了,我激动地对着全班小朋友说:“让我们一起用热烈的掌声向陈洛表示感谢!陈洛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刹那间,阳光撒满了陈洛的笑脸!久违的自信与发自内心的喜悦使他的眼睛显得格外的清澈明亮!也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原来我一直在自以为是地用虚伪的爱欺骗陈洛,并一边对自己说我爱他,我一直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确的,却忘记了“己所欲,施于人”可能也是愚蠢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陈洛了,也一度以为自己已经走进的他的心灵,明了他的所思所需。可实际上我却连那道心灵的门槛都没有跨过,也许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无意识间以“教育者”的高姿态去帮助他、教育他,根本没有弄清楚他到底需要什么。是的,他需要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尊重、需要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渴望——展现自己的价值!我给予他的帮助实际上只会让他更清楚自己到底差别人多少!只会让他更自卑、更无奈!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他又怎能有多少进步呢?

杰出的波兰教育家科尔恰克说:“(教师)必须提高到孩子的精神境界上来,而不是去俯就它”。一位教师,应当对儿童思想上和心灵上——作最细致的理解和体验。只有这样,才具备和孩子平等对话的资格,才能获得进入孩子心灵世界的通行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教育!

猜你喜欢

所欲苏珊帽子
冒死护友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己之所欲 慎施于人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最高贵的导盲犬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最高贵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