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之我见
2009-12-25张潮
张 潮
我们正逐步推行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到2011年将实行文理不分科制度。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处在这场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是学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但我认为“2+1”模式最好,即高一、高二可不分科,高三可分科。原因如下:
一、取消文理分科违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言语—语气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流—交往智能。人都有这七种智能,但是这七种智能不会齐头并进地发展,总是某些智能强某些智能弱,因此人总是在一个或几个智能方面具有优势。“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无梅之香、梅无雪之白,梅之香与雪之白并无高下之分。不能因为陈景润音乐—节奏智能很弱就否认他的数学成就,也不能因为音乐家逻辑—数理智能不强而否认他们的音乐天赋,也完全没有必要去弥补彼此的缺陷。我们高中生有的文科强,有的理科强些,进行文理分科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强行取消文理分科,那不等于让陈景润去考音乐吗?
二、取消文理分科会埋没大量人才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在科学工作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可是他的文科成绩很差,他的文章常出现语法和逻辑上的错误。假如他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去参加文理不分科的高考,他能被大学录取吗?龚自珍当年劝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今天我们也要不拘一格地培养人才,让有文科优势的学生选修文科,有理科优势的学生选修理科,而不要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那肯定会埋没大量人才。
三,取消文理分科不利于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众所周知,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各类专门人才,高中文理分科恰恰适应了这种特点。就像惯用思维一样,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有的人适合形象思维。早在几千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而文理分科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与其培养“门门通、样样松”的人才,不如培养“一招鲜,吃遍天”的人才;与其全面撒网,不如重点培养;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文理分科制度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自然有它的优越性,因为在当今社会中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全面人才,而是专精于一门学科的专门人才。如果贸然取消文理分科,受影响的不仅是高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还会是整个社会。
四、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会加重广大高中学生的负担
现在文理分科,我们高中生考6门,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头昏脑胀。每天“三更灯火五更鸡”,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废寝忘食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沉重的负担已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文理不分科,我们的考试科目要从6门变成9门,陡然增加的3门功课又要压在我们并不强壮的双肩上,将会如雪上加霜,更加严重地摧残我们的身心健康。
有人认为高中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大学生视野狭隘、文理隔断。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并没有进行文理分科,高一和高二也没有分科,只有到了高三,才进行文理分科。从小学到高二这几年里,选文科的同学完全可以学到不少的理科知识,选理科的同学也完全可以学到不少的文科知识,高三文理分科并不会造成理科学生完全不知文、文科学生完全不知理的现象。再说进入大学后,还可以继续安排一些文理渗透的基础性课程。学文科的完全可以继续学习一些的理科类基础知识,学理科的也完全可以学习少量文科类的基础知识。
还有人认为高中文理不分科体现了教育对学生意愿的尊重。理由是有的同学文理皆精,既可选文科也可选理科,文理分科限制了这部分学生选择的自由。我认为文理皆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高中学生或文强理弱或理强文弱,很少能文理兼精,他们是不愿意取消文理分科的。我们不能因为要尊重少部分学生的意愿,只照顾少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当然,我们的高等教育机构也要想方设法满足文理兼精的少部分学生的意愿,允许他们跨专业、跨学科学习,这些同学也可以选择自学的方式,进一步强化自己文理兼精、文理齐头并进的能力。这样两者的意愿都能得到尊重,相得益彰,并行不悖。
总之,我认为文理不分科弊多利少,理分科利多弊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我不赞成取消文理分科的高考制度。
(作者单位:益阳市第一中学07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