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试HDMI高清采集卡

2009-12-25王秀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9年23期
关键词:色差端子分辨率

王秀军

一直以来,就想有一块比较好的采集卡,因为它是卫视数码玩家不可缺少的工具,截图、录制都离不开它。从最初的天敏电视卡,换到圆刚采集卡,到现在的丽台电视(广播)接收采集卡,虽然步步日趋完善,采集效果也在提升,但毕竟是仍停留在AV和S端子输入,仍没有达到高清的标准,仍是模拟信号。DV采集用的IEEE1394接口虽然属于数字信号的范畴,但仍然还是720×576的标清!

早就想向高清采集进军,但至少采集卡要有色差分量端口才可以,这种采集卡市面上极少见,即使有价格也较AV/S输入采集卡贵很多,但色差也仍属模拟信号,最好是一步到位的HDMI端口数字音视频采集。HDMI数字高清采集卡市面上不是没有,而是针对普通大众来说太昂贵了,只能看看图片过一下瘾。现在让人欣喜的是,终于有了千元以下的高清采集卡了,而且还是HDMI/YPbPr/S-Video/Composite数模/高标清端口一应俱全!

这是一款国内某厂今年开发的新产品,其型号为YT-HDC01,版本Ver1.2,整张卡的外观如图1所示,非常醒目的是红绿蓝三色输入RCA,显然是色差输入端口,整板通体呈黑底色,三块主芯片对应三类接口,这块卡并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的PCI接口方式,而是采用了更为高级、速度更快的PCI-E接口,即PCI express 1X接口,现在新主板上都有这种插槽,好一些的还有PCI express 16X接口,但一般多用于独立显卡。板的右上部分印有本卡型号及所采集的标准:HDMI Capture,,YPbPr HD Capture,720p 1080i,即HDMI、色差输入,720p/1080i格式高清采集。图2是本卡输入接口特写:右侧(最下面)是我们期望已久的HDMI输入接口,中间是色差输入接口,挡板上都冲印有相应的字符。左侧(最上面)是一个6针多功能圆接口,这是一个AV/S端子输入接口,类似于电脑显卡上的TV-OUT接口,当然随卡也配置了一根转换线(图3):黄色一端插入卡上圆形相应接口,另一边则是AV及S端子输入,本卡的模拟音频输入都是共用的,即V、S端子、色差这些模拟视频输入时,模拟音频则是共用这一组(2声道)输入,显然用色差采集高清节目的多声道音频是不现实的。

下面简单地分析一下板载芯片的作用:采集卡上共有三块主芯片:TM6202、AD9985A和SIL9013CLN,分别负责三类接口的采集。板子中部靠近色差输入的芯片是AD9985A,它负责色差信号的采集。AD9985A是ADI公司(模拟设计公司ADI,官方网站http://www.analog.com)的模拟接口芯片,该芯片可提供8位、300MHz模拟带宽和140 MSPS的转换率,主要用于基色及色差信号的数模转换。下面的SIL9013CLN则负责HDMI信号的采集,它是SILICON(矽映电子科技,官方网站http://www.siliconimage.com)专用于HDMI接收采集的芯片。而在板子里部的芯片TM6202则负责AV/S端子采集及PCI-E接口相关联。TVMASTER是TRIDENT(泰鼎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trident.com)专用于AV/S板卡类的芯片,TV-Master是一个高度整合的,高速USB2.0的方便便捷的电视图像捕获设备,它整合了两通道16Bit音频ADC,两通道10Bit、2D梳状滤波器的高性能的视频解码器(video decoders)以及一个内嵌的MCU。这个公司对于我们来说有些印象,LCD显示器及我们的三合一中均有它的芯片。以上三个芯片资料均来自其官方网站,更详细的资料大家可以上其网站查询。

其实国外很有名气的BlackMagicintensity HDMI采集卡,与本卡的芯片有些是相同的(图4),它具有一入一出两个HDMI接口,另一侧类似电脑并口的装置,则是所有模拟输入接口的集合,即AV/S/色差输入,当然它也配置了一条转接线(图5)。美国BlackMagicdesign公司的这款产品也定位于入门级,现在售价已降至199美金,国内售价仍在两千左右,更详细的资料大家可以上该产品的网站:http://www.blackmagic-design.com/products/intensity,相对而言本卡则是很超值的。

本卡包装做得很漂亮,包装内随机附送了一根HDMI连接线,一根色差线,安装光盘和会声会影10安装盘和使用手册。本卡驱动及应用软件做在一张小光盘上,安装也非常简单,当然你的电脑主板必须有PCI express 1X插槽。一般而言,近几年新出的主板都有,装好重新开机后,电脑就会发现新的多媒体硬件,这时将随机小光盘放入电脑光驱中,光盘中的HDMI_Driver文件夹是驱动,而dvr文件夹中则是本卡的应用软件,成功安装驱动后,会在“设备管理器”中出现一个SD/ HD Video Capture Device,证明此卡驱动安装成功,再安装应用软件。软件初次使用时,要求我们输入密码,在光盘的sn.txt记事本可以找到,以后再启动时就不需要了。

应用软件界面很清爽,与一般的电视卡类似(图6):显示窗口中的界面大家很熟悉吧,不错,这就是F3高清机的开机画面。最上面是录像及文件回放用到的按钮,右侧是音量调节,可以用+、—键步级调节,也可以直接拖动左侧的级条直接调节,中间的M是静音按钮。中间是本地时间显示,小字的时间则是录像文件时长的显示,以及录像大小的显示,单位是MB。左侧是采集接口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HD Video Capture,则只显示HDMI和Y/Pb/Pr,图中所示为选择了HDMI接口输入,并非阴影中的色差输入,这一点要注意。每选择一种输入端口,在其显示界面的右上角都会有相应的屏显提示。

界面中的四个黑色按钮分别对应设置、皮肤、截图和放大四个选项,其实上面的图标也说明了它的功能。这个honestech DVR 2.5采集软件其实是国外的一款产品,初始化后的界面皮肤是蓝色的,点一下第二个图标,就成了图7所示的样子。点一下第三个拍照图标,就可以截下实时正在播放的视频图片,其大小为原始分辨率,当然也与你的设置有直接关系。

设置包括3部分(图8):视频设定、录像设定和处理组件对话框。首先要先选择采集装置,其实就是采集卡,这个应用程序可以选择采集源,本块采集卡分成两部分,一是高清,二是标清,即分别对应HD Video Capture和SD Video Capture,原来电脑中的丽台模拟采集卡也被识别,这里我们只用本卡部分。虽然是同一块采集卡,因有多个接口输入来源,故分成两大类:高清和标清。高清HD对应HDMI和色差分量接口,标清SD对应复合视频和S端子,左侧的4个滑块还可以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度和饱合度进行调节。

录像设定的选项比较多(图9),主要有帧频、大小、画质、比特率、编码速度等。录像文件格式为mpg,不管高清标清节目都是这样的,默认保存路径是My Documentshonestech DVR,截图的图片及录像的文件都存放在这里,当然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路径。本页的标题就是HD MPEG2,所以均与高清有关:大小实际是指图像的分辨率,这里的分辨率可以是原始的分辨率,也可以不是,共有1920×1080、1280×720、720×576三种,帧频有5种可选,画质有3种可选,编码速度有5种可选,画质对应着比特率,当然也可以自己调节码流大小,我们选择的结果最后在信息栏中体现出来:如采用HDMI作为采集端口,以MPEG-2作为编码方式,分辨率为1920×1080,帧频为25Hz,画质为高,比特率(码流)对应为20M,则录像文件为9.1GB/小时。

关于分辨率、帧频、画质、码流、编码速度之间的关系,本人作了系统整理,参见附表,这其中还对应着一个电脑的CPU选择问题,因为采集高清是一件很耗资源的事情,如上面我们选择的配置,最小要选择Intel酷睿双核2.4G的CPU,内存至少为2G。附表中也附带指出了CPU大小的选择,当然是主频越高越好。显然,分辨率越大、码流越大,画质越好,相应的对电脑的配置就要求越高,玩高清收看、高清播放、高清采集,没有一台高配置的电脑是不行的。本人原来配置的HTPC接收和播放高清节目还可以,这次采集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电脑硬件也相应地作了升级,CPU升级为酷睿双核2.8G,内存升级为4G,板载显卡还能应付,暂未升级,以后有时间加装一块1G显存的独立显卡。

附表中大家看到了还有DVD、SVCD、VCD的选项,可在录像栏中并没有。如果我们在选择采集装置时选取SD Video Capture,在录像设定栏就不是上面这样的了,而是图8所示的选项,录像模板中就有了MPEG-1/2编码选择,以及PAL/NTSC两种制式的DVD、SVCD、VCD的选项了。这里可以灵活掌握:如果自己熟悉各种参数配置,可以像上面那样分项来选择,如果不明白,可以直接点相应制式下的DVD、SVCD、VCD,其中SVCD、VCD的码流是固定的,而DVD的码流是可变的,也就是说可以有分辨率、画质的选择。从表中我们看到,DVD这种分辨率既可以在HDMI/Y/Pb/Pr端口中输入,也可以在S-VIDEO/COMPOSITE中输入,在高清中它是最差的,在标清中它又是最好的,虽然相同码流下所占的文件大小是相同的,但不同的采集端口清晰度是不同的,如果条件允许,优先采用HDMI端口采集。

处理组件对话框是设置的最后一项(图11),其实这一是截图相关的,也就是选择截图文件保存的格式,有四种格式可以选择:JPG、PNG、GIF、BMP。理论上位图BMP文件清晰度最高,但文件体积也最大;JPG最小但清晰度也最差,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文件大小与分辨率有直接关系:以下为BMP格式的文件,1920×1080,大小6076KB;1280×720,大小2701KB;720×576,大小1216KB,同一分辨率下文件大小相同且不随画面的内容而改变。在本栏中,还有硬盘信息这一项,可以直观地看到本机硬盘中各分区的使用情况。另外,分辨率的选择及画面比例等操作还有快捷方式,即在画面播放窗口下右键,就会弹出一快捷菜单(图12),在这里可以完成设置中的大部分功能。

一切设置安装完毕后,就进入实战状态了。虽然HDMI接口支持热插拔,但最好是在接收机和电脑关机的状态下接好HDMI连线,以防不测发生,预防为主总没有坏处。将手头有HDMI输出的设备逐一做了测试:第一批的同洲8800高清机、DK8000-F302、开博尔K005高清播放机、HSD8410高清DVD机、三星HD100数码相机。首先明确一点就是,从HDMI端口输出的信号并非都是高清信号,也可以输出标清信号,HDMI只是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规范而已,当然有些标清信号可以倍线为高清分辨率信号输出,但其本质仍然是标清的。

第一个测试的对象是同洲机,这也是第一批国内量产的高清机,当时是为高清影视频道服务的。这个型号机器功能及接口比较全面,当然也是要用HDMI测试,输出可以在576/720/1080三种分辨率下隔行/逐行切换,很方便比较,不过只截了其中的一个寻星菜单(图13),确实比以前的截图清楚很多。除非特殊说明,本文中的截图均为1080/16:9方式。但对于免费的央视高清频道,却不能显示图像,只能看到菜单,看来真的印证了传说此机有HDCP保护的说法,但重启后标清却能显示并顺利截图(图14),确实很奇怪!

第二款有HDMI输出的当然是F3,以前的F1、F2都低价处理了,经不住诱惑又购入了F302,这是重点测试的一款机型。开机画面当然不能错过,正宗的1920×1080图片(图15),在9月28日第一时刻,又抓到了刚开播的CCTV-1 HD画面(图16),朝闻天下的画面质量相当不错。但令人费解的是明明是16:9的节目源(标清肯定没有这么好的画质,另外这是在演播室!),非要切去两边,以4:3的比例播出,不知此举为哪般,难道是要照顾用4:3电视收看高清节目的观众,要知道,收看高清节目的观众几乎都选择了16:9的高清液晶电视机!再说了虽然素材是16:9的高清节目,在高清传送时用高清信号,在标清并机同同播时可以将两边裁切,成为4:3的比例播,很好处理的,香港高标清节目同播时都采用了这一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画面不变形,画面原汁原味。

有些朋友可能说了,截图完全不必要用价格很高的HDMI采集卡,只要录下的节目在回放时抽取一帧,画面的效果也不错。是的,F3以及众多的高清接收机现在都可以做到源码高清录像,或者双汉卡等类似的电脑接收卡也可以即时录制,截图得到的也是原始比例的画面。但有一点可能大家忽略了,高清接收机在录像时能录下操作菜单吗?在菜单操作时又能录像吗?HDMI采集卡则不然,它可以随时截取带有操作菜单的画面(图17),也可以录制正在进行菜单操作的画面,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当然高清晰度也是它的特点之一,并可以以几种分辨率输出,比较灵活。

只要点击操作界面中的照相机(拍照)图标,就可以随时将正在播放的画面截取下来,存储在设定好的目录中(图18),而在本界面中的显示方式则有多种。点击操作界面下面的@邮件图标,则会将当前的截图以邮件发送出去(图19),而点击下面的文件夹图标,则会出现三种显示方式:1、显示预览约略图和文件名;2、只显示文件名;3、显示文件名称、大小与录像时间,图示则是第一种,其文件命名格式有一定的规律,图片被存储为P_Sep18_214952.PNG,即P开头以月日时分秒命名的PNG文件;音视频文件格式为MPEG2_ Sep28_214952.MPG,即MPEG2压缩方式,月日时分秒命名,MPG文件而若压缩成DVD文件,则是以DVD开头,如DVD_Oct04_171717_0.mpg。

上面我们已说过,本卡有四种输入接口:AV、S、色差分量和HDMI,下面我们仍以F302为例来说明四种接口截图的区别:1、普通的复合视频输入。这是最基本的,所有的采集卡都具备的,图20是用AV输入的截图,当然只能是4:3的,从这个菜单上看,字迹有重叠现象,且边缘抖动得特别厉害,人眼看时间长了很难受。2、S端子亮色分离输入。同样的F3操作主菜单,也只有4:3这一项选择,但字的边缘看上去整齐多了(图21),我们常见的模拟采集卡也就是达到这个水平。

如果要清晰度再高,那只能是色差输入或HDMI输入了。色差及HDMI都既可以传送高清信号,也可以传送标清信号,即便如此,在HDMI输入下采集标清信号,也比S端子采集的要清晰一些(图22),只有仔细对比,才能发现细微差别。HDMI和色差输入的截图差别极小,可以说是处于同一水平上,基本看不出区别来,但720P和1080I在菜单截图上还是有区别的。图23是HDMI输入下,分辨为1920×1080的F3菜单截图,图24则是分辨为1280×720的截图,虽然显示同样的内容,都是16:9的比例,但画面菜单内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二者的清晰度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都很清晰,当然比AV、S端子采集的图片要清楚很多。就像看惯了标清,刚一看到高清节目是一样的感觉。

从上面的实际对比中,我们也验证了理论上的说法,采用HDMI输入方式截取的图片最为清晰、色差次之,S端子更次之,AV采集则是最差的,当然我们是以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传输来比较而言的。还有一点是很特别的,那就是720P这个分辨率:在HDMI状态下,将分辨率调整为1280×720,如果此时接收机的输入分辨率仍为1920×1080模式,则会出现两幅并列且色彩不正常的画面(图25),只有将接收机的HDMI输出分辨率也调为1280×720,才会有正常的画面出现。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怪事了,以前我们也见过多次,这就是逐行和隔行输出不匹配造成的。以前在调试DVD时就有之,刚有色差逐行扫描输出时,如果你的电视机的色差输入又有逐行输入和隔行输入之分,DVD输出调整不当则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有就是卓异的逐行输出数字机也是这样,本机中并非色差或HDMI输入不能自动适应,而是分辨率逐行/隔行不匹配造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F3的720P输出是真实的,而1080和576之间切换则不存在这种现象。

高清播放机的输出又如何呢?去年国庆购买的开搏尔高清播放机,几经软件升级使用上还是不错的,刚好也有HDMI和色差输出,平时都是用HDMI输出,色差一次都没有用过,虽然这次购入的高清液晶电视机(TCL L40E9FBD)也有高清文件播放功能,但其兼容性比真正的高清播放机还是要差一些,三组HDMI输入则是用足了:一组给F302高清接收机,一组给K005高清播放机,另一组给高清DVD。国庆前K005的内置硬盘已由640G换成了1TB,但仍显不足,只能以后再升级了。图26是高清播放机HDMI输出接至HDMI采集卡的截图,文件列表的小字非常清晰,这一页全是720P的电影,码率不高但也很清楚。再来一张播放画面的实际截图(图27),清晰度也非常不错,尤其是电影的字幕,特别清楚。

本人手头有两款有HDMI输出接口的DVD播放机,尽管DVD的最大分辨率仍为720×576,但通过机内的倍线电路,可以以高清分辨率输出,通过HDMI接口或色差接口输出。但市面上有许多带HDMI接口的DVD,价格低廉,并不一定有倍线输出,前面我们就说过,标清信号也可以由HDMI接口输出。笔者手中的这两款机器则是真正的有倍线输出的DVD播放机,都是出口的名牌机器。这次我们是以一张厦新的DVD测试碟片来截图的(图28),看上去还不错,另一张是卡拉OK的实时画面,稍差了些(图29),当然也与节目源好坏有关系。其实制作精良的DVD音质和画质都是不错的,只是市场把好端端的DVD做烂了。

上面我们说了好多关于本卡的截图情况,当然用色差或HDMI接口输入是最佳的选择,我们用这块卡不仅仅是为了截图,主要还是采集高清信号,当然采集高清信号一定要用色差接口,有条件最好是采用HDMI全数字音视频接口了。当时购来此卡时,曾在公司做过测试,截图效果还可以,但一点击红色的录像键,则跳出一个提示窗口,说是采集失败,即不能录像,还以为是卡有问题,后来咨询技术人员,说此卡必须配合独立显卡才能正常采集音视频信号,因为公司配置的电脑基本都是板载显卡,办公当然不成问题。但家中的电脑也是板载显卡,截图、采集都没有问题,看来与电脑配置有很大关系。

录像其实很简单,选择好输入端口及连线,设置相应的分辨率及录像码流,点击操作界面上的红色录像按钮,就可以录像了,此时界面中间有字号较小的时间在走动(图30),时间前面的REC及小黑点也在闪动,下一行并且有相应的文件大小显示,非常直观。如果要停止录像,则再按一次红色的录像键即可。上面我们已经说过,无论采集高清信号还是标清信号,都是以MPG为扩展名的文件。尽管如此,这些文件还是有区别的,如VCD格式的MPG文件是MPEG-1编码,而DVD及高分辨率的文件则是MPEG-2编码,而DVD格式下的VCD分辨率的文件也是采用MPEG-2编码,也就是说DVD的画面并非都是720×576,也可以是352×288的分辨率格式,这就是市面上大容量DVD的制作奥秘,当然是以牺牲画质来换取更长的播放时间的,其实容量并没有增加。

实际重放录像的高清文件,的确是原始的分辨率模式,但伴音为MP2的双声道模式,而无论原来节目是什么格式。重放的画面质量略次于原始画质,有时还有马赛克出现,也许与电脑的配置有关,或许与板载显卡有关,采集高清信号是很耗电脑资源的一件事情,电脑配置不高,运算处理能力就不强,很容易产生马赛克现象。这里只是初步测试,以后有机会升级电脑显示卡,再向大家汇报新的情况。

采集DV信号也是一件很耗时的事情,且原始的AVI文件占用也很大,如一盘60分钟的DV节目,原码采集到电脑中,大约占用14G的空间,虽然原汁原味,画面质量较高,但还要二次压缩编辑,且时间码早已丢失,比较折衷的方案就是直接用S端子输入采集(一般的DV都有S端子输入输出),直接压缩成DVD文件,省时省力,且保存了原始的录像时间码(图31),而最后生成的DVD文件质量与原码采集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当然DVD文件的码率是可以选择的。

以上是本人对这款国产HDMI高清采集卡的初步使用印象,总的来说效果还可以,是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高清采集卡,但相对那些昂贵的专业采集卡来说,它也仅仅算是一款入门级的产品,毕竟价格是相对低廉的。如果能实现数字音频的源码录像,那就更理想了,更能体现出高清节目的魅力。

猜你喜欢

色差端子分辨率
汽车漆面产生色差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一种新型电动机接线端子的应用
变电站二次端子排绝缘防护装置
基于RTV中值滤波算法的染色纺织物色差检测研究
双排端子结构的ZIF连接器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从600dpi到9600dpi
锐化与显示器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