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的后半生

2009-12-25李吉琴

视野 2009年24期
关键词:未婚妻永康苏州市

李吉琴

1951年5月3日,苏州市金阊小学一年级学生陈永康正坐在学校附近的城墙上吹柳笛,这时一个穿着讲究的年轻人过来,递给他一包糖和一些钱,要陈永康把一包面粉带进学校放在老师的桌子上。8岁的陈永康识破了他的身份,以自己的机警和勇敢协助4名解放军抓这名“坏分子”。事后调查证实,那名男子是潜伏下来的特务,那包面粉则是炸药。

立了大功的陈永康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他的事迹被苏州市教育局写进了小学教科书。

有一次他的家庭作业是抄写,一共抄写了5遍,内容是8个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妈妈问他:“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乐呵呵地告诉妈妈:“毛主席呀,全国的小孩子都知道的呀。”天真烂漫的陈永康还不知道,这可是毛主席专门写给他的。

陈永康初中毕业,当了清理河道淤泥的扒土工,工作勤恳任劳任怨。1968年,他被列为入党对象。这时已是一个健壮憨厚的小伙子的陈永康有了自己心爱的未婚妻。工厂领导找他谈话,说他的未婚妻是地主成份,希望他与之划清界限,否则被取消入党资格。这一次他“背叛”了党——他娶了地主的女儿。新婚之夜,妻子问丈夫:英雄能娶地主的女儿吗?丈夫说:“我娶的是妻子不是地主,你嫁的是丈夫不是英雄。”

半个多世纪转瞬即逝,当年那个沉默的孩子变成了寡言的老者。在人们眼里,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世无争、淡泊功利的好人。

假设陈永康当年利用英雄的身份去努力“争取”一下,他此后的人生必将是另一番天地,但是这种假设无疑是对英雄的亵渎。

(陈海雨摘自“西祠胡同”)

猜你喜欢

未婚妻永康苏州市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永康日報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项链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