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齐赵炽墓志》试释

2009-12-24宋燕鹏赵学锋

文物春秋 2009年5期
关键词:北齐墓志

宋燕鹏 赵学锋

【关键词】北齐;墓志;赵炽;族属

【摘要】本文对近年出土于磁县的北齐赵炽墓志做了初步考释。通过对志文的分析,认为赵炽应为少数族成员,尤其可能是氐族,他在跟随高欢的过程中,始终为高欢父子集团的亲信,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窥见北朝后期一个胡族后裔的政治生涯。

《文物》2007年第11期首次公布了张子英先生提供的北齐赵炽墓志的拓片。该墓志1998年8月在河北磁县南申庄乡西陈村(俗名温家冢)出土,现藏磁县文物保管所。志石青石质,正方形,边长64.8厘米。志文计27行,满行27字,隶书体。因赵炽史书无传,所以这方拓片就为北朝后期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公布的墓志拓片效果不太如人意,所幸笔者于2008年10月得以亲睹墓志,现依墓志将志文移录如下:

齐故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假仪同三司、安平鄯三州刺史赵公志铭

公讳炽,字世显,高陆高陆人也。昔驰骏千里,获封赵城。奉竹三神,开基」晋地。宣子播名于前,充国图像于后。文武不坠,世踵异人。祖颜,沃阳令,」姿容若画,治道如神。父安,凉州录事参军,景行清风,雅俗推敬。公禀气」乾刚,资灵川厚,毛骨独异,精彩绝伦。书剑由情,礼乐自性。加以妙体机」会,临变有征,忠而能力,信而无爽。属玄维不纲,天下将紊,时亡金镜,人」思王理。神武皇帝虎踞龙腾,止焚救溺。公发奋慷慨,杖荣归仁。左提」右挈,事同鱼水。至于擐甲枕戈,所在用命;攻城野战,往如覆手。释褐振」武将军,封大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转领民正都督,加征虏将军,封」阴平县开国子,复除即丘县开国伯,又迁直荡正都督,食梁州阳夏县」干。仍除使持节都督鄯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鄯州刺史。寻为假仪同」三司,瀛州六州都督。天统之始,褒赏勋贤,以燕赵名乡,地总恒岳,六郡」关要,民亚三辅,乃除常山太守,带六州都督。剖符未■,惠绩已著。履□」导德,政肃刑清;民识廉耻,俗知礼让。匪直齐镳龚黄,抑亦方驾庑李。朝」议以函牛之鼎北,享鸡之用,甘棠之地,宜邵伯所临,乃就郡除骠骑大」将军,平州刺史。公所在遗惠,所去见思,吏民盈衢,攀车卧辙。公扬旌远」迈,褰帷广临;恩备千城,泽沾万里。赋省民安,政平讼息。威■胡戎,信著」朝野。乃令关右祭其西门,碣北寝其南牧。而昊天不吊,与善终违。莅政」二年,奄同光月。春秋六十有五,以天统三年七月九日薨于治所。诏赠」安州刺史、光禄卿。以其年岁次丁亥十月戊辰朔十七日甲申葬于邺」城西北七里。恐朝迁市换,陵移谷徙,勒石和前,传芳后世,乃作铭曰:」瀛海东深,恒岳北峙。邯郸胜地,丛台郁起。晋霸珍衰( ?),刘王重喜。公侯子」孙,令问不已。乃祖乃父,名节相继。诞兹哲人,才颖当世。忠孝咸举,宽猛」同济。隆霸成基,兴王赞帝。爵累四封,号加二大。一临股肱,三拥旌旆。士」悦月帷,更忻皂盖。化有征感,治无灾害。逝川难息,浮景讵停。与善徒说,」奄致飘零。市休屠唱,巷满哀声。既嗟镇郭,亦悼皇城。霜沾龟■,月照龙」■。神案如□,灵衢犹疑。连还铙吹,遽奄泉扉。嗟乎万世,痛此一时!

一、赵炽的族属

志文云:“昔驰骏千里,获封赵城。……宣子播名于前,充国图像于后。文武不坠,世踵异人。”北魏以降,墓碑与墓志大量出现,由于门阀意识,除去极少数散文体的诔文外,绝大多数铭文都首先介绍祖先世系和郡望,这是当时志文的写作格式[1]。“获封赵城”,指的是西周时周穆王将赵城封给造父之事,“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2],造父遂成为赵氏的始祖。所以,赵炽后人将始祖追述到造父亦不足为奇。“宣子播名于前,充国图像于后”,春秋时期赵宣子在赵氏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而赵充国则是西汉著名的将领。在出土的其他赵氏墓志中,也多提到此二人,尤其是赵充国与北朝时间相对接近,提到的更多。如同时期的赵征兴墓志云“充国著功先泠”即是[3]。

志文云赵炽为“高陆高陆人”,也就是高陆郡高陆县人。查《魏书·地形志》,冯翊郡治所为高陆县,在今西安东北高陵县。王仲荦先生在《北周地理志》中详列现存记载中关于高陆县的资料,没有提到高陆郡[4]。据此似乎可以说北魏时没有高陆郡的设置,但魏收在编撰《地形志》时,资料已经散失很多,故他说“州郡创改,随而注之,不知则阙”[5],所以高陆郡还是有可能存在的。1986年出土的贺娄悦墓志中就有“高陆阿阳人”的记载,说明在北魏后期曾经置高陆郡[6]。按照一般惯例,墓志籍贯记载都以志主出生时的地名为系。赵炽天统三年(567年)去世,终年65岁,当出生在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503年)。贺娄悦葬于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应当死于这一年或者稍早,终年56岁,则其生年当在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或稍早[7]。故而在503年前后有短暂时期的高陆郡设置当是事实,并且高陆郡至少下辖高陆和阿阳两县,这就为修正《魏书·地形志》提供了新的资料。但唐代《元和姓纂》卷7“赵”中所列郡望没有高陆,出土的敦煌文书中西北赵氏的郡望也只是在天水[8],所以无论墓志怎么追述始祖,北朝赵氏的郡望里没有高陆,这是毫无疑问的。故赵炽非汉族士族无疑。

赵炽还有是少数族成员的可能。志文言其担任“直荡正都督”与“六州都督”,这引起了笔者的怀疑,因为这两个职位从北魏建立开始便多是由少数族担任的(详见下文考证)。查姚薇元先生《北朝胡姓考》,匈奴的姓氏有赵氏[9]。陈连庆先生《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中,匈奴下有赵氏,在氐族下也有略阳赵氏[10]。北魏略阳郡在今甘肃天水东北。匈奴族在十六国北朝时赵姓人物已经难觅踪影,所以赵炽为匈奴族的可能性不大。反观十六国时期关中地区民族迁徙频频,大量氐族从陇右迁徙到关中,比如前秦临渭氐苻健还在高陆县驻扎过。苻健“本出略阳临渭。祖怀归,为部落小帅。父洪,字广世。洪之生也,陇右霖雨,百姓苦之,时有谣曰:‘雨若不止,洪水必起。故名之曰洪。年十二而父死,为部帅群氐推以为盟主,刘曜拜洪为宁西将军、率义侯,徙之■陆,进为氐王”[11]。因之,关中地区高陆等县会有大量氐族成员,所以笔者猜测赵炽应是氐族后裔。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说,氐族在前秦时期已经开始汉化,而在羌族姚氏后秦时关中亦加速着汉化。关中地区虽然有很多少数族存在,但是汉化的成果应该在北魏时保留着比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赵炽应该是氐族后裔,而且汉化的程度应该比六镇鲜卑要深得多。这从其祖父担任过沃阳令,其父担任过凉州录事参军可以想见。何德章先生曾说:“在北朝后期少数民族纷纷对先祖进行改造,伪托中原名族,冒引华夏名人为先祖,反映了他们进入中原后,面对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明的民族,心理上的不自信与趋同。”[12]赵炽墓志也可以反应出这一点,只是其后人在社会潮流下对先祖的伪造显然还不是很成功。

二、赵炽与高欢父子集团的关系

赵炽与高欢父子的关系如何?其实他就是高欢父子的亲信。笔者从下面几段志文分别加以说明。

志文云:“属玄维不纲,天下将紊,时亡金镜,人思王理。神武皇帝虎踞龙腾,止焚救溺。公发奋慷慨,杖荣归仁。”在尔朱荣入洛阳发动河阴之变后,北方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纷乱局面。神武皇帝亦即高欢。从志文中可知,赵炽在高欢起事后,便“杖荣归仁”,投奔到其麾下。可见在尔朱荣被杀之后,底层民众有各自的选择方向,籍贯在关中的也会选择关东的高欢。志文云:“左提右挈,事同鱼水。至于擐甲枕戈,所在用命;攻城野战,往如覆手。释褐振武将军,封大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左提右挈,事同鱼水”完全可以说明赵炽与高欢父子的关系,并且从中可知赵炽在“释褐”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四处征战的历程,或者说,他在发达前曾经有过担任低级军官的经历。因为据《魏书·官氏志》,振武将军为从四品下,北朝起家官品未有如此之高的。“封大城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当然,东魏、北齐的封爵制多是继承北魏后期的制度[13]。杨光辉先生曾制《南北朝五等爵户邑数上下限简表》,里面所列北齐时期县男的最低食邑数为二百[14],赵炽墓志为其论断增加了新的证据。经过了长时间的低级军官生涯后,赵炽在北魏末的动乱中跟随高欢,得到比其父祖都要高的官品,并且裂土为封,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志文云:“转领民正都督,加征虏将军,封阴平县开国子,复除即丘县开国伯,又迁直荡正都督,食梁州阳夏县干。”领民正都督,《魏书》未载,记载北齐官制的《隋书·百官中》也没有。如果猜测不错的话,当是统帅少数民族军队的将领,因为其他担任过领民正都督的人都是皇家亲信。如北齐后期掌握大权的韩长鸾,其父韩贤就曾担任过此职[15]。此时加征虏将军,为从三品,比先前要高两级。直荡正都督,《隋书》有记载:“左右卫府,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其直荡属官,有直荡正副都督、直入正副都督……等员。”[16]可见直荡正都督是领军府之外掌管皇家保卫的近卫军,赵炽能担任此职,证明其属于皇家心腹的行列。墓志铭文云“一临股肱”,应该就是指的担任直荡正都督。“食梁州阳夏县干”,属于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阳夏县属梁州阳夏郡(今河南杞县)。阳夏郡有5县,户16549,口63559,平均每县3309.8户,口12711[17]。高敏先生曾对该制度进行过考察,找到35个“食干”例证,分布于8州、26郡、12县,其中在今河南地区的绝少[18]。“食梁州阳夏县干”不仅对“食干制度”的研究增添了新例,而且扩大了现存材料中“食干”分布的地域范围。高先生还论证了“食干”制度主要是在经济上扶植胡人血统和鲜卑六镇降户集团的手段,这也从侧面说明赵炽为高欢父子的亲信。

志文云:“寻为假仪同三司,瀛州六州都督。”车骑大将军,已经为正二品。“瀛州六州都督”并非为“都督某某六州诸军事、瀛州刺史”的省略,“六州都督”为一俗称。据周一良先生考证,东魏、北齐时之六州都督系由北魏时专领北人之领民酋长蜕变而来,其所以冠以“六州”二字,因为燕、恒、云、朔、显、蔚六州之地本为北人流民集中之地,故又称为“六州流民大都督”,久而久之,“六州”二字成了北人之代表,并非固定指六个州而言。周先生从现存史料中推知,定、冀、沧州、南营州(治英雄城)刺史、常山太守皆可兼六州都督,可见六镇降户分布的地域[19]。赵炽墓志另提供了瀛州,可见当州刺史未必兼任,往往是六州都督单独设置,如赵炽的瀛州六州都督与瀛州刺史就应是二人分任。高敏先生说既然任“六州都督”,即所领者悉为六镇降户,则其本人属于胡人血统和六镇降户成员,殆无疑义[20],故而赵炽为高欢父子的亲信更为无疑。这也就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第一部分对赵炽少数族血统的推测。

志文云:“天统之始,褒赏勋贤,以燕赵名乡,地总恒岳,六郡关要,民亚三辅,乃除常山太守,带六州都督。……乃就郡除骠骑大将军,平州刺史。”天统为武成帝禅位给儿子后主时所改的年号,此时武成帝虽然退位为太上皇,但依然保持着对政局的控制,这次赵炽的职务变动就应该是他亲自做出的任命。常山为定州属下一郡,有户56890,口248622[21],户口仅略少于中山郡,人口竟然比瀛州(451542)的一半还多,是一个典型的上郡。平州治肥如城(今河北卢龙县北约15公里),但人口稀少,北魏时户973,口3741[22],虽属于下州,但军事地位却十分重要。顾祖禹曾说明代永平府(即平州之地)“西接蓟门,东达渝关,负山阻海,四塞险固”[23]。所以平州是北齐东北边境的门户,典型的军事要地。“威■胡戎,信著朝野”,应该就是这次任命所要达到的目的。赵炽“莅政二年,奄同光月。春秋六十有五,以天统三年七月九日薨于治所”。“莅政二年”,则他担任平州刺史的时间应该在天统元年至三年之间(565~567年),可见他担任常山太守的时间非常短暂。平州在北齐时只领有北平郡[24],与毗邻的幽州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与常山郡相提并论。平州尽管军事地位重要,可是并未授给赵炽“都督军事”,这次任命应是属于贬谪了。志文中虽然没有透露出这次任命的内在原因,却依然能隐约感觉到其中另藏玄机。

三、志文中的其他问题

志文云:“仍除使持节都督鄯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鄯州刺史。”此处的“鄯州刺史”令人疑惑,因为鄯州在今青海省境内,当时根本不在东魏辖境内。其可能性有两个:一个是遥授刺史;另一个是在东魏时期曾设置过,但史书阙载。施和金先生最近新出的《北齐地理志》中亦没有收入鄯州,但在《北齐常山义七级碑》[25]中列有■显贵,其官衔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给事黄门侍郎、缮州大中正。此“缮州”当同“鄯州”。罗新先生曾对丰洛担任不在北齐境内的北华州刺史略作探讨,认为:“这是对立政权间从政治合法性上否定对手的一个重要手段,宣示着对大一统的古老政治传统的认同。”[26]笔者甚为赞同。此处赵炽担任不在北齐境内的鄯州刺史,应该和丰洛担任北华州刺史的用意是一致的。

志文云:“莅政二年,奄同光月。春秋六十有五,以天统三年七月九日薨于治所。诏赠安州刺史、光禄卿。”“莅政二年”则其任平州刺史在天统元年(565年)。赠官为安州刺史、光禄卿,但在墓志题名中却只提到安州刺史,并没有光禄卿,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仅为正三品的光禄卿的品级要低一些,所以没有提及。

从以上对墓志所作的初步考释,我们可以看到北朝后期一个胡族后裔的“成长”过程:战乱纷起投身高欢麾下,以军功从低级军官到担任亲信近卫军,而后外放,先是担任遥领刺史,然后管理六镇降户,再为上郡太守,亦兼管理六镇降户,可见其地位是一步步提高的,因为任命赵炽为常山太守是“褒赏勋贤”的结果,最后担任平州刺史。总的来说,这只是一个北朝后期胡人政治生涯的个案,如果能将众多北齐类似将领的墓志集中起来考察,或许可以复原东魏北齐时期一个特殊群体的整体群像。

本文写作曾得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孙继民研究员的指点;志文识读先后得到河北省社科院历史所冯金忠博士、陈瑞青博士,河北师大资环学院赵生泉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孙良同博士的帮助,谨此一并致谢。

————————

[1]赵超:《中国古代石刻概论》,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215~216页。

[2]《史记》卷5《秦本纪》,中华书局,1961年,第175页。

[3]《齐故平南将军太中大夫金乡县开国侯赵君墓志铭序》,载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中华书局,2005年,第179页。

[4]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1《雍州·冯翊郡·高陆县》,中华书局,1980年,第25页。

[5]《魏书》卷106上《地形志上》,中华书局,1974年,第2455页。

[6][7]《齐故卫大将军安州刺史太仆少卿礼丰县开国子贺娄公墓志铭》,载同[3],第170页。

[8]斯2052号《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一卷并序》,载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第93页。

[9]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182页。

[10]陈连庆:《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15、303页。

[11]同[5],卷95《临渭氐苻健传》,第2073页。

[12]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载《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7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2页。

[13]高敏:《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的封爵制探讨》,《北朝研究》1991年总4期。

[14]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学苑出版社,2004年,第34页。

[15]罗新:《北齐韩长鸾之家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1期。

[16]《隋书》卷27《百官中》,中华书局,1973年,第758页。

[17]同[5],卷106中《地形志中》,第2532页。

[18]高敏:《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研究》(上),《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2期。

[19]周一良:《领民酋长和六州都督》,载《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0]高敏:《东魏、北齐的食干制度研究》(下),《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3期。

[21]同[5],第2462页。

[22]同[5],第2496页。

[2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中华书局,2005年,第749页。

[24]施和金:《北齐地理志》,中华书局,2008年,第123页。

[25]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4,载《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26]罗新:《新见北齐〈丰洛墓志〉考释》,载《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75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

猜你喜欢

北齐墓志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涉县中皇山摩崖刻经
腊节
北齐大将:为国而战是我的使命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