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饶河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战略思考

2009-12-23尚德龙

活力 2009年21期
关键词:县域生态旅游

尚德龙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比金市隔乌苏里江相望,地貌构成为五山一水二草二分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总面积6 765平方公里,县域耕地总面积320万亩。县辖4镇5乡79个行政村,境内有5个国营农场,11个森工林场。全县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万人。饶河县是以林木、粮食和出口为主的资源型县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全国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国家级“兴边富民”工作试点县。2002年,饶河县被批准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饶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客货口岸。建县100年来,单一的经济结构使饶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近年来,饶河县发挥生态、口岸、资源优势,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实施项目牵动战略,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按照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双鸭山市打造“五大特色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饶河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饶河建设成为“旅游大县、生态名县、边贸重镇和全市对外开放的黄金通道”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四大特色经济区”,确保实现全县综合评比指标在全省位次前移3~5位的科学跨越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富裕饶河。

一、加快建设绿色文明生态区

饶河县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县域面积70%被森林、湿地和水域覆盖,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也接近国家一级标准,土壤无污染。县域森林面积51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5%;县域湿地主要分布在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属三江平原特有的典型内陆型湿地,保存了完整的苔草湿地地貌,栖息繁衍着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是优质蜜源植物的生长地;县域拥有1江28河和16个较大泡沼,县域水资源总量达到17亿立方米。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饶河最大的资源优势,是饶河县实现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饶河县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按照“规划先行、保护为主,兼顾开发、科学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县属、农垦、森工三方协作力度,切实保护好区域内生态环境。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立足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的独特优势,以沿路、沿线、沿边为重点,强力推进荒山荒地造林、三北防护林、亚行造林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城镇、村屯、沿线、沿江、荒山五个层次绿化,创建富有饶河特色的生态文明。在加强生态保护方面,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毁林毁草毁湿开荒等违法行为。同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把准入门槛,努力把饶河建设成为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魅力边城。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把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山特产业化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生态经济林,大力发展珍贵毛皮动物养殖、名贵优鱼养殖、林下资源采集、绿色有机食品深加工、特色旅游等生态产业,促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实现发展县域经济社会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

二、加快建设对俄综合贸易区

饶河口岸与俄哈巴边区比金市隔乌苏里江相望,是全市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俄比金口岸是俄远东地区建设规模最大、内部设施最好、过货能力最强的现代化口岸,也是俄哈巴边区对华唯一的全年陆路通商口岸。饶河—比金口岸是借助轮渡运输的陆路口岸,在黑龙江省东部口岸群中具有运输周转快、货运质量高、客货出入境便捷的特点。双边在自然资源、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为双边深入发展经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口岸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饶河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位居全省第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饶河县将紧紧依托口岸优势,抢抓黑龙江省加强沿边开放带建设的难得机遇,加快构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个产业体系,增强外贸经济对县域经济的拉动能力。在硬环境建设上,力争年内完成浮箱固冰通道建设;尽快开通饶河—比金定期旅客运输班车、哈尔滨—饶河—比金—哈巴罗夫斯克国际客货运输线路。在软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中俄混合工作委员会作用,加强与俄方的协调沟通,妥善解决双边经贸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对外贸易优惠政策,扶持本地外经贸大户做大做强,积极招引贸易额超亿美元的经贸大户落户饶河。在扩大合作领域上,在原有种植业、采集业、森林采伐等合作的基础上,向资源进口、房地产开发、境外加工、承包工程等合作领域拓展,扩大贸易规模。同时,积极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增加木材、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产品进口,扩大建材、装备技术产品和绿色食品出口。在出口基地建设上,在现有1.5万亩果蔬基地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区域内的果蔬基地资源,推进生产布局、品种结构、生产方式调整,增加精细果蔬和提早延晚品种的生产比重,使饶河成为双鸭山市乃至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贸易的重要桥头堡。

三、加快建设特色旅游观光区

饶河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风光旖旎的乌苏里江、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区小南山遗址、名震海内外的珍宝岛、省级地质公园喀尔喀山、满山盛开红杜鹃的大顶子山。四排乡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郭颂老师一曲优美动听的《乌苏里船歌》唱响大江南北,让饶河名扬中外。近年来,饶河县相继开辟多条对俄和延伸至我国境内的旅游线路,200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万人次,旅游年总收入实现6 400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是饶河县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为此,饶河县将以黑龙江省打造旅游口岸城市新形象为契机,整合区域内县属、农垦、森工多方旅游优势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营销,打造区域特色优势旅游品牌,构筑以大顶子山、喀尔喀山和乌苏里江为龙头,以出入境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界江旅游、民俗风情游、农业观光游为主打品牌的区域旅游格局。在旅游规划编制方面。完成《饶河县域旅游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编制,明确旅游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核心旅游项目,并制定优势特色旅游线路营销方案,叫响饶河旅游品牌。在景区景点建设方面。加快小南山、饶河岛、喀尔喀山地质公园、四排赫哲族风情园续建,启动大顶子山、团山子岛、珍宝岛、依饶公路两侧和乌苏里江、挠力河周边景区景点开发和建设。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扩大鱼皮和木雕木刻等工艺品生产规模,加大东北黑蜂、熊胆、刺五加等系列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产品档次。深入挖掘赫哲族独特文化内涵,积极开发赫哲族特色产品。在旅游市场开拓方面。突出俄罗斯特色民族风情,建设俄罗斯民族饶河聚居区。加快开发旅游线路,在境内将对俄旅游市场延伸至区域内其他县区、农林场和内陆地区;在境外将对俄旅游线路延伸至俄腹地发达城市和著名旅游胜地。

四、加快建设绿特食品加工区

饶河县是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组织确认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已获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48个。饶河县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系列产品已获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在第33届国际养蜂暨蜂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产品远销欧盟、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饶河县是国家级珍贵毛皮动物良种繁育基地,乌苏里江狐貉养殖闻名全国。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为饶河县发展绿特食品加工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下步工作中,饶河县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绿色做大、特色做强,增强绿特食品加工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在构筑绿特产业体系方面。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将种植结构向绿色、优质、高效品种上调整,扩大对俄出口蔬菜、芸豆、白瓜、红小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发展黑木耳、北药等特色种植;将畜牧养殖结构向特色、良种上调整,扶持农民扩大野猪、鹿、生猪、肉牛和珍贵毛皮动物养殖规模,构筑绿特农业产业体系。在培育绿特龙头企业方面。发挥东北黑蜂公司、野宝熊蜂开发公司、新新然刺五加公司的牵动作用,发展东北黑蜂、熊胆、刺五加等特色产品加工业,形成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打造优势绿特品牌方面。发挥区域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扩张能力,构建区域肉牛、面粉和米业加工等龙头企业联合体,合力打造“东北黑蜂”、“乌苏里江”、“珍宝岛”、“大顶子山”等知名品牌,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2009年正值新中国建国60周年和饶河建县百年,百年沧桑,百年巨变,更加激励饶河人民以山水为本、文化为魂、发展为要,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共建家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兴沿边城市,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县域生态旅游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旅游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